齐金迪
(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六中学,吉林 长春 130011)
支架式教学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为学生建立学习的框架,构建完善的知识架构和情感认同。高中教育教学中,科学应用支架式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有效转变体育教师的教育观念,也可增强教育教学的成效。
支架式教学模式是美国心理学家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提出者认为学习者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如出现无法依靠自身经验和知识解决的问题,教师或能力较强的伙伴可为其提供指引和帮助,从而有效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水平。支架式教学主张优化并改良学生的学习环境,从而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帮助,为学生构建科学的知识框架,积极引导学生以现有知识水平为基础,基于教师设计的框架学习知识。而在高中体育教学中,采取支架教学模式能够引导不同水平的同学积极学习体育知识,提高体育教学效率。
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可以创设情境的方式将体育概念和内容融入高中课堂,创建更为和谐的课堂环境,使学生真正融入课堂。为此,教师必须仔细研读教材,科学设计教学内容,认真了解体育教学中的背景知识,立足学生的日常生活,设计出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创设的情境要与所学内容相互配合。如在快跑教学时,教师可将博尔特作为实例,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结合教学主题,客观分析学生的知识能力、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且严格遵守最近发展区原则,设计出与学生认知水平相协调的支架,以此鼓励、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科学的知识架构。
教师为学生安排任务后,需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也可深入探索知识中所涵盖的客观规律,深刻体会知识的内涵。教师在教学期间可为学生建立相对自由的独立探索空间,根据学生实际为其构建个性化支架,引导学生在练习后得出结论。学生在思考、练习、分析和归纳的基础上,全方位展现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例如,在讲解排球垫球技巧的过程中,教师应先带领学生观看排球比赛,引导学生全方位了解控制球的力度及移动方位的垫球位置,进而更为准确地掌握垫球技巧。学生练习一段时间后,可准确掌握不同部位垫球的感受和效果,且在学生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能够第一时间得到同学的帮助。
学生具有独立性,能够独立思考其所面对的问题。学生对于社会问题也有其独到的见解,教师需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合作学习及主动探索的学习环境,可以引导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思想,使其在多次练习和讨论的过程中产生健康正确的价值观念。教师也应给予学生科学全面的引导,使其在团队当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与其他伙伴和睦相处,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责任意识和集体责任感。
评价效果主要指课程结束后所做出的反馈,主要分为教师教学评价,教学认知、教学情感和教学技能评价。另外,还需评价教学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教师需做好学生评价,在评价中从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两个方面着手。且充分结合过程性评价及终结性评价确定评价的结果。最后是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可引导不同小组的学生相互评价,评价的内容主要有学习积极性、学习能力及团队贡献等。
范例支架主要指在课堂教学中列举实例,教师在讲解实例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相似的知识和技巧。范例支架教学举例中,应始终坚持三个原则,其一是基本原则,其二是基础原则,其三是范例原则。基本原则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以教学内容为切入点,切实改进教学质量;基础原则主要指教师需结合现有的知识核能力加强教学的针对性;范例教学要求教师讲解教学内容后,具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如在练习立定跳远时,教师可列举弹弓的原理,子弹的弹射举例与弹弓皮筋拉伸的长度成正相关,以此生动地为学生讲解练习体育动作时的基本思路。
支架式体育教学中,搭设支架和提出建议支架是解决教学问题过程中十分重要的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生实际设计问题支架,并依据课堂教学概况调整支架形式,让学生融入到教学支架当中。如在讲解投掷技巧的过程中,教师可设计生活中常见的投掷方法、询问学生是否有投掷实心球和矿泉水瓶的经验,向学生提问不同投掷物投掷的方法是否相同和双手抛掷实心球时,向前发力和向后发力的位置是否不同等问题。提问后,教师需给予科学的建议,提出的建议应当灵活且符合实际,以此鼓励学生认真学习,防止运动中出现身体损伤。
高中教育教学中,体育课程以锻炼身体为主,为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健康知识、技能及方法,需要结合实际,合理应用专业工具来完成。如运动器材、模型和动画等。教师在讲解排球不同轮次的发球站位后,部分学生无法准确理解与把握,此时如果采用动画来展示排球的站位及换位,就能够更加清晰直观地为学生展现技术要点。
综上,高中体育教学中,应用支架式教学模式,可为学生建立清晰的学习目标,有效提高体育教学的可操作性,同时也高度适应了学生心理和生理发展的特点,全面提升其综合素养,值得广泛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