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彦
(上饶职业技术学院,江西 上饶 334000)
高职院校作为人才输送的主阵地,人才培养理念应侧重于职业导向方面,基于这一理念的严格坚持,确保高职院校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得以有效实现,进而使得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得以充分满足,在具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需要高职院校与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特征、实际情况等相结合,确保人才培养方案得以科学合理地指定,在此基础上借助人才培养目标的充分明确,保障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水平得以逐步提升,为学生成长成才、更好发展等提供有利条件。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具备的实践操作性较强,加之其具备较强的实用性特征,所以具体教学过程,需要教师对实践课程开展加以重视,这一过程教师首先可引导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了解和掌握,其次在实践课时数量方面进行一定程度的增加,确保在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情况下、能够借助具体的实践操作将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实践课程教学具体开展过程中,顺利开展的前提及基本保障就是基础设备设施,所以需要高职院校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建设方面有意识地加强,可在相应教学设备设施方面进行增设,借此为学生实践学习提供良好的平台,在高职院校与专业教师对实践课程开展重要性进行充分认知的基础上,才能保障课堂教学顺利开展,进而促使学生技术水平逐步提升,实现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职业素养等的有效培养和提高,在此基础上达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这一目的[2]。
在课程革新发展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教育教学领域迫在眉睫的一项重任就是革新教学模式及教学方式等,特别是在高职院校中,针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具体开展时,更是需要教师对当前社会中先进且现代化的教学模式进行积极学习,进而基于自身教学方式的逐渐创新,从课堂教学内容方面进行拓展,确保学生学习积极性得以极大限度地激发,保障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为教学质量及教学效率提升奠定良好基础。这一过程为确保素质教育理念得以贯彻落实,教师应立足于学生课堂主体位置为出发点,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针对性开展,具体教学时教师可将相应课程教学问题抛出,进而由学生小组将独立思考以及小组探讨等积极开展,之后由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清晰理解教学内容,促使师生、生生间沟通距离拉近的同时,为师生、生生间沟通及合作开展提供有利条件[3]。此外,教师还可以选择竞赛的方式来锻炼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和技能学习水平,教师可借助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问题开展竞赛,调动学生参与兴趣和动力的同时,保障学生进入到积极自主学习的状态中。
对高职院校相关领导人员来说,应在教师培训对教学质量提升重要性方面予以充分认知,进而在资金投入方面进行加强,同时对校企合作积极开展,加之相关教师在企业中参观学习活动的定期组织,保障教师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水平逐步提升。此外,对于教师来说,应在当地发展较好的企业实践培训中积极参与,在企业内部进行深入、确保对企业实际需求充分了解,进而在后期教学开展时将企业人才需求充分融入其中,为教学内容的丰富提供有利条件,保障教学体系得以逐步优化[4]。为确保教师学习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高职院校应针对相应的奖惩制度进行积极建立,教师表现优异时,将相应的鼓励及奖励提供给教师,促使促使教师学习及工作积极性逐步提高的同时,保障教师职业道德及综合素养全面发展;而在教师表现较差或动力不足时,学校可给予相应的督促和指导,帮助其进行改正,为人才培养奠定良好基础。
课程开展过程中,需要教师从以下量方面为出发点,首先,学生基本特征及学生学习兴趣;其次,对企业实际需求进行充分了解和全面掌握,在结合这两方面内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优化课程教学。具体教学时,专业课程教师应在基础教学内容方面进行针对性拓宽,借此保障学生视野有效拓展,帮助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更加扎实[1]。此外,专业教师教学中应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中实践教学重要性予以高度重视,同时对教学创新必要性进行充分考虑,进而跟随着时代发展步伐合理有效的分配教学课时。值得注意的是,专业课程教师应在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方面加强重视程度,进而为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提供促进作用,这一过程需要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时,能够对科学性、实践性等原则做到严格遵循,进而保障教学活动得以更好地开展,保障教学质量及效率逐步提升。
为全面革新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学校和教师在专业课程有效建设方面加强力度,同时基于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积极开展和良好实现,加之多元化教学方式方法的合理应用,借助教师专业水平及综合素质全面提升,更好的保障高职院校计算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得以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