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光 李营莹
沈阳工学院,辽宁 抚顺 113122
当代大学生要想好好的生活,其前提条件就是要加强自身身体素质的建设,拥有健康的身体比什么都重要。但是目前我国的大学生在大学校园里就面临较多的压力,比如学习、感情以及社会交际等等。据笔者了解,我国的很多大学都会对大学生进行体育健康测试,从而收集他们的身体指标来了解大学生的总体身体状况。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可以发现大学生身体健康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样的问题反馈给大学生,让大学生清楚自己的身体状况从而有针对性的锻炼,这样能够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保卫自己的健康。
由于现代社会给大学生的压力越来越大,大学生在校园中就面临许许多多的精神压力,这样的精神压力容易给大学生一种错觉就是只要学习成绩好就能在社会中有立足之地。这种学习至上论在中国五千年的传承之中其实已经变了味,很多学生对社会的概念就是只要学习成绩优异就能够在社会中混得好。然而,这样的观念却导致大学生忽视了自身的身体素质的建设。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很多大学生其学习发展与自身体质的建设早已严重失衡。许多学生仅仅只关注自己的学习成绩,对自身身体素质漠不关心,更不会想到要去锻炼身体。很多大学生在体育选课中也是随随便便,认为容易过关的课便是好的,这其实是一种极其错误的思想观念。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就是以教师为中心,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这种方法其实很容易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仅仅重视教师的主体地位而忽视了学生自身的学习。在课堂当中,教师习惯于对学生进行指挥,学生也早已习惯了听从教师的吩咐,让做什么就做什么。这样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不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点进行选择,从而学生就不会对体育课堂感兴趣。这样单一的教学模式长此以往会让学生认为体育课堂是单调无味的,从而不会积极的参与其中,对他们的身心发展也不会起到实质性的帮助。
大学里面体育课程的评分结果就是学分制评分,只要成绩达到60 分就可以拿到该课堂的学分。这种教学评价方式会让学生对体育课堂抱有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他们只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老师的教学任务,这样就能够顺理成章的拿到学分。这样的课程设置虽然方便了学生管理自己的时间,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却让学生轻视了体育这门学科。不合理的课程设置让学生自动降低了对体育的标准与要求,从而极大地影响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学生的身体素质自然也就得不到提高了。
课程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锻炼共同组成了大学生的体质培养。为了适当的加强当代大学生体质与体育技能,有效提高他们上课的热情与主动性,笔者提出了以下的建议措施。
为了让学生有努力的革命本钱,让他们树立起终身体育的概念是非常重要的。一旦学生有了终身学习的概念,他们就会自主的进行体育锻炼从而增强自身的体制。高校的体育教育应当首先从学生的思想为着手点,让学生理解大学生体能发展是必备的素质之一。强化了关于健康第一的标准之后,学生就能够充分理解到进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从而对体育就不会采取一个轻视的态度。因此,在这样的概念引领之下,应当积极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
我们知道,凡是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的时候就会感觉格外的有趣,这同样适用于体育教学当中。在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之中,对学生的教育通常都是单一化的。因此,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在课堂当中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当前的互联网环境,在上课时给学生播放体育运动的视频以及相关的体育运动图片。在这样的演练方法之中,学生能够对体育的一些动作进行深度记忆从而进行模仿。
在当前的体育课堂中,教师还习惯于给学生分配任务。但是为了有效的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热情,教师应当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在体育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自行选择锻炼的场地,通过这样灵活的分配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中找到自己的主体地位从而进行更加自主的学习。同时,在这样的自由活动中,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以及素养,从而增强自己的体质健康。
很多大学对于体育的评定方式都是根据最后的成绩来进行评判。这样的方式会让学生产生一种完成任务的心态去面对体育课堂,这种方式会逐渐打击学生对体育课堂的积极性。而事实上,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并不能是单单根据体育课堂的表现来评判的,身体素质以及课外的体育锻炼也应当纳入其中。只有对学生关于体育课堂的评价方式得到了有效的改善,才能够从根本上影响当代大学生对体育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