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织金县第三中学,贵州 毕节 552100)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增加了社会对信息技术型人才的需求,因此,在中学阶段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是重要的举措之一。但是,在实际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之中,学生信息技术基础参差不一、教师教学针对性不强、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足导致教学效果不佳等问题比较突出。针对当前信息技术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将基于微课教学的理念与原则,结合笔者几年来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经验,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做出了如下几个方面的探讨。
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精细化,这种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策略也称之为“微课化”。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微课化,一定要尽可能地凸显微课针对性强、教学时间短、目标明确、可操可控的特点,将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精细化处理,应遵循微课的“原子化”原则:从基本的教学内容出发,先将课程的整体内容按单元内容进行分解,单元内容以课时单元拆解,课时内容按重难点知识分解,各个知识点最后绘制成微课视频。犹如原子,组成最基本的微粒,并组成一个有秩序和逻辑的知识内容整体。对教师而言,以微课的形式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一言堂。对学生而言,一定程度上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同时,师生可以围绕微课知识内容开展合作交流,互相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就学习内容为“如何在PPT课件之中添加自定义动画”的教学设计,自定义动画涉及选项较多,虽大体就分为“进入”、“强调”、“动作路径”以及“退出”四种效果,但这四种动画效果又具有各自的操作步骤和特点。老师可以将自定义的四种动画效果分别做成四个微课小视频,让学生根据学习进度和学习情况有选择的观看学习,通过反复观看强化操作记忆,提高学习效率。
在传统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微课几乎很少涉及,也通常忽视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因此,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是当前高中信息技术微课教学目标的设计重点。这种教学目标的设计,不仅为“教什么”“怎么教”指明了教学方向,而且还能积极引导学生探究讨论,开展合作学习,提高自学能力。因为信息技术微课的使用不只局限于课堂上的教学,它还可以作为学生提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学习资料,每个微课视频都应有一个小的教学目标,学生通过微课的学习之后应能够达到每个知识点的学习目标和要求。
例如,笔者以“简单制作PPT”为教学内容,设计了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PPT的作用,掌握PPT的制作过程;(二)过程与方法目标:观看微课内容,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制作能力与交际能力;(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热爱信息技术课程和主动思考的学习习惯与品质。围绕着以上三维目标,可以将PPT制作中“文字输入”、“图片插入”、“音频插入”、“课件美化”这四个模块制作成四个微课视频,每个模块又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即学生需学会相应的操作技能,然后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完成四个模块的任务。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而且还能活跃课堂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学生在达到各个模块教学目标任务的同时也顺利向三维目标靠近,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对于高中学生而言,绝大多数学生已经不是第一次接触信息技术,他们对信息技术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感性认知。另一方面,高中信息技术在难度和复杂程度方面已经不同于义务阶段的信息技术,对很多学生而言,有的知识内容都是全新和陌生的,所以具体要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还得从学生的基础水平和教材内容两方面着手。比如,如果这个章节的内容强调实践操作,老师就要合理安排实践操作的时间和频率;如果教学内容比较复杂和深刻,那么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学习,共同解决信息技术实践操作的问题。
例如,再以教学内容“简单制作PPT”为例,结合之前做好的四个模块的微课视频,为了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课堂上可以把学生分成四个大组,每个大组中又分成四个小组,每一小组需认真观看一个微课视频内容学会相应的操作,之后四个小组合作交流完成四个模块的操作从而完成一个PPT作品,最后则是老师与学生一起对作品的评比与评价。在这个案例中,需根据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情况和课程内容的模块划分情况,来决定制作多少个微课视频,也需根据学生班容量的大小来决定学生的分组数量,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的教学方案不仅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还能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笔者认为,基于微课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革新是未来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形式改革的重要研究命题和方向。应充分利用微课不受时空限制、深受学生喜爱等优势解决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完善课程教学设计,提高微课在课程教学中的可行性。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应当精心设计和开发微课,科学使用微课,提升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