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工程职业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1)
最近几年伴随着服装行业的进一步发展,给服装教育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据市场调查发现,在未来整个服装行业之中其人才需求的势头将有增无减,重点会集中在设计、销售以及制版等方面。所以各大高职院校为了能够进一步适应需求,就要加大专业改革建设力度,始终围绕经济发展,将人才需求和就业导向为基础,通过校企合作等模式进一步培养人才,促进整个专业的改革建设。
把专业的前沿理论以及技术等内容全部融入教学过程中,运用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展现学生主体地位、强化能力培养以及可以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教学方式;另外还要注意学生能力的提升,促进全面发展;并始终以专业教育目标改革为基础,确保学生职业能力、学习能力能够得到有效发挥,全面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人文素质、创业创新素质以及道德素质等等;重视起实践教学及技能训练;适当安排一些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们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在团队结构建设方面,必须要深入把握团队成员素质基础以及个性化的特点,始终将专业知识、师风师德、教育教学能力、专业技能以及科学研究能力等要素作为重要前提,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教育和培训活动,从而提升教师能力[1]。
在提升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方面,需要建设出一支数量足、技能高且品德良好的兼职教师,将其在实训、专业理论、实践教学以及职业道德教育当中的作用充分展现出来。
深入把握服装设计专业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之中的作用,了解其专业发展的趋势以及现状,从而更好地优化课程目标。有效选择具有时代特点,能够同时兼顾学生学习能力和多元化发展的相关课程内容,并通过技能和知识的内在发展规律进行科学序化[2]。把整个服装设计过程中的基本标准以及职业资格标准等全部融入课程体系之中,给教材、教学、资料、成绩评定以及教师配备等提出具有明确性的指导意见。
对于实训基地来说不论是场地还是设备都必须要与课程标准所的设计要求相符合,重点将生产性展现出来,以此营造出一种最为真实的生产环境。在实训基地当中其相关管理制度必须要合理和科学,还要将现代企业当中的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及物质文化等融入基地建设及管理之中去。参与实习的企业其管理必须要规范,设备也要具有一定先进性,所有参与实习指导的教师其责任和权利之间必须要明确;整体实习制度必须要严格落实,对学生的实习过程及教师工作也要可以进行监控。
进一步推动产学合作,打造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并通过工学交替和订单培养建立起一个岗位技能加专业技能的职业能力培养体系。依照校企合作思路,让学校以及企业共同办学,编制人才培养方案,共同进行教学[3]。实施校企合作就业,加大合作发展,推动订单式的培养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将企业产业流程融入进去,在岗位基础上确定教学内容,实现理论和技能的统一化训练。
根据实践能力形成的基本需要对理论及实践知识进行整合,通过任务引领模块化课程,使原本以知识为主体的课程体系渐渐向着以岗位能力为主体的课程体系转变。积极与服装行业协会和相关企业之间加强合作,给专业教学制定出具体的标准。
通过岗位要求,建立起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基础,职业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重点彰显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工作过程的前提下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并以职业资格标准为主体,对课程体系进行整合,建立起重点培养职业能力的实践教学模式。以学生职业发展规律、认知规律等内容不断强化学生综合素质,进一步优化和补充第二课堂的相关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增加专业教师之中具有实际企业工作经历教师的比重,并定期安排教师到企业之中定岗实践,积累更多实践经验,提升实践教学能力。同时还可以聘请企业当中的专业人才担任兼职教师,渐渐形成兼职教师讲评机制,建立起来双师型的教师资格认证体系。
与企业强强联合,在学校当中新建或者是改造一批设备,打造专门的实验室,使其与服装设计工作现场的情境相一致,以满足学生就业岗位能力需求[4]。另外还可以直接建立起来一个具有本专业改革特征、资源优质的生产及营销实践基地。或者直接通过校企合作,建立就业实训基地,让企业组织实践,推进校外实习力度,强化学生实操能力。
建立起完善的资源库,其中包含多媒体课件、教材、课程、图书文献、行业信息资源等等,重视起来对网络资源的运用及优质教学资源的应用,将现代化信息技术当作提升教学质量和促进专业改革的重要渠道,实现专业教学资源共享,有效扩大资源的受益面。
通过服装研究中心,开展联合开展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进一步推动产学研的相互合作,给企业提供更多技术性服务,并同时联合开发出更多新技术和新工艺应用到新产品的开发上面。进一步强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企业人员培训;推广和研究职业教育教学。
总之,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强化专业建设是进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所以这就要不断探索,加大创新力度,根据自身需求深化培养模式,壮大教师队伍,改革教学课程,优化教学资源与实训方式,真正培养出更多符合需求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