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感悟

2020-12-07 13:22:30王丹
魅力中国 2020年38期

王丹

(河北省廊坊市文安县滩里镇东滩里小学,河北 廊坊 065800)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可见,作文教学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小学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由一二年级的看图写话到三年级要写一篇完完整整的作文,却有很大的难度。同时我们老师也感到作文教学的无力感,学生不会写作文,内容不具体,主题不明确等等问题,无论我们怎么努力讲解,学生都不得要领。最后上交的作文多是东拼西凑,差强人意。

如此一来,作文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成了一件苦差事,教作文难,写作文难。那么如何让三年级学生乐于写作,乐于动笔,将苦差变成乐事呢?则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反复思考。本人就结合教学实际与大家浅谈作文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兴趣是最好的作文老师

兴趣作为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方面,对作文教学起到调节和推动作用。因此,如果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也就成功了一半。

(一)让学生写熟悉的内容,以趣激趣

作文命题应开放,围绕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以他们周围的人或事、景或物作为作文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感到一种表达的愿望,有冲动想把自己想说的意思表达出来。如《妈妈,我想对您说》《假如我是班长》《今天我值日》……

(二)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

作文教学创设情景是提高学生写作兴趣,激发学生写作灵感的催化剂,如:写四季,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示四季美景,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或者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之中去体会,去发现当季之美,激发他们表达四季之美的愿望。

(三)合理评价,多以鼓励为主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学生今天作某篇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的知识、思想、语言等方面的积累。”也就是说,通过学生的习作,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的写作水平,还可以洞察学生的思维,甚至学生的困惑,因此在作文批阅过程中,不仅要合理评价,更要给予更多的鼓励,这也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一个重要途径。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还有许许多多的途径,如多写片段,多记日记,鼓励创造,推荐发表,提倡模仿,培养文风等等。

二、提供素材,让学生“做”有米之炊

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米”是成“炊”的物质前提,没有米,巧妇也难以成炊。学生作文犹如巧妇做炊。学生头脑中缺乏写作内容之米,又怎能做好生动活泼文章之“炊”呢。三年级学生之所以无“米”是因为他们无法从生活中选取作为“米”的写作素材。教师所做的就是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去选素材,如果无法更好的选择素材,我们要提供“素材”。

(一)组织活动,创造写作内容

在学生习作之前,我根据习作要求,精心组织学生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创造写作内容。比如写观察日记,让孩子观察花生并写一篇作文。花生是学生生活中太平常不过的坚果,但学生一听要写作文,顿时感到无话可说。教学中,我将花生带入课堂,发给每个学生。让学生跟随我一起观察花生,先从外观察花生外壳的形状、颜色以及表面的纹路,然后观察花生米,再咀嚼品味花生。这样一来,学生找到了素材,自然就能写出一篇篇佳作。

(二)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常写观察日记

有了经历不一定写好作文,有的学生去了游乐场可提笔写作文的时候,常常寥寥几句,无话可说,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不善于观察周围一切。

俗话说,处处留心皆文章,教师和家长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身边的故事并写观察日记,自己学会积累写作素材。

(三)让学生从小读课外书,积累材料

每个学生都伴着小红帽、白雪公主、灰姑娘长大的,许多家长从书店买回一本本书给孩子看,这是一个好的现象,同时也可以将他们看到的内容作为作文素材写入他们的作文中。先可以让学生将所看到的内容复述出来,即用自己的语言,语气讲出来,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已有的内容上有所创新,鼓励孩子多讲,让孩子成为故事的主角,为以后写作积累材料。

三、仿名篇,学技巧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生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讲,我们应该积极倡导模仿和借鉴,课文中写作技巧。比如《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堪称写景文章的典范,学生可以从中学到写景的方法:首先明确写什么景。其次,写出该景物的特点。再次,如何表达该景物的特点。再如《美丽的小兴安岭》可以借鉴文中的谋篇布局,按照春夏秋冬时间顺序进行描写。

模仿是创新的第一步,所以我们强调模仿名篇、学习写作技巧,为以后创新打下一个基础。

总之,在作文过程中,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有呼之即出的写作素材,并且有纯熟的写作技巧。那么那些貌似“老大难”的作文都显得极为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