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均 李昌保
(重庆市云阳县凤鸣中学校,重庆 404500)
数学是一门探寻真理的学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使数学课本回归生活,让同学们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数学生活化理念能够灌入数学学习之中,除了学生自身的要求外,还考验老师的能力,教师要善于学习,在掌握教材的同时能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数学生活化一定要尊重教材,尊重学生的实际生活经历,尊重学生的特点,尊重数学教学规律。
现代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通过课前导入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若课前直接讲授内容,学生的精力集中度不好,将不利于知识的理解。所以教学活动中生活化实例的引入,能让数学与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学生能真正的对知识做到学以致用。
生活化教学方式的引入,主要是在教学中引入生活化的案例,进而以将课堂知识内容引入到教学中来,让学生能将学习注意力集中于此,进而能让师生间的交流更显顺畅,通过生活化的案例引入能让学生对知识学习有更浓厚的兴趣,这要远大于刻板的文字的讲授。例如,讲授有关"二分法"内容时,这类抽象的概念性教学内容学生学习起来异常困难,教师可以引入生活化的案例,让学生更容易接受这一点内容。教师可以在课程活动初期,与学生进行互动沟通,可以与学生聊一些现在较为热门的综艺话题,很多综艺活动中会出一些商品的价格,让观众猜测的环节,主持人可以提示是高了或是低了,然后竞猜者给出最为接近真实答案的临界值,教师让学生将自己假设成为参赛者,鼓励学生能在较短时间内猜出商品价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后,兴趣点被调动起来,然后教师再给学生讲授二分法的数学理念,学生再进行理解就容易的多,且学生能根据知识学习了解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是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观察的不多,所以使数学学习受限。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的照本宣科导致课堂氛围枯燥、沉闷,学生无法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数学教学脱离学生生活,缺乏趣味性。既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在高中数学生活化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立足学生的兴趣爱好所在,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引导学生大胆开口说、积极动手做,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享受到数学学习乐趣。以“三角函数”该内容教学为例,在教学活动开展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和数学探究兴趣,教师可以立足该内容与学生生活的关系,为其创设问题情境:女性高跟鞋的鞋底、鞋跟与三角函数有何关系呢?当鞋底和鞋跟呈多少度角的时候,脚才会感到舒服呢?如此使学生在生活问题的引导下对数学产生探究兴趣。
伴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发生了一定的转变,目前的数学课堂也改变了以往以板书作为唯一教学的模式,很多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开始在课堂中得到了应用。尤其是多媒体的应用更加广泛,它将图、文、声和像进行了结合,把很多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了直观化的表现。因此生活化的数学课堂能够让学生了解到数学概念具体的形成过程,认识到数学的本质,从而更好地理解各类数学问题。
例如,在涉及到几何问题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借助几何画板进行学习,让学生进行实际的动手操作,不断地探索和发现问题。学生可以借助多媒体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使学生逐渐的通过生活化的数学建立起对数学的兴趣。
现实生活是数学问题永不枯竭的资源。在当前高中教材中,基本上每个章节的内容都与生活实际有紧密联系,如根据我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弦图设计的风车图来引入基本不等式问题,用银行的信贷资金分配的例子引入线性规划问题等,这些教材内容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了丰富的现实背景,为学生提供了生动、活泼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在充分利用、挖掘这些教材资源的基础上,让学生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交流探讨在生活中遇到的“实实在在”的数学问题。
教师使用教材时,不要拘泥于教材中所呈现的具体素材,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的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切实发挥教材的作用。例如数学教材中有解三角形应用举例:设A、B两点在河的两岸,要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测量者在A的同侧,在所在的河岸边选定一点C,测出AC的距离是55m,∠BAC=51°,∠ACB=75°。求A、B两点间的距离。笔者在教学时将例题改成开放式:设A、B两点在河的两岸,要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你会怎么测量?这就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和解决实际问题,当学生讨论出设计方案后,再联系教材例题进行对照,这样学生对教材的例题就有了比较深的印象,从而能比较容易地引入如何测量河两岸两点距离的问题。
通过开展在生活中寻找数学,高中数学生活化学习探讨研究工作,不仅有利于帮助我们建立终身学习数学的习惯,还能够激发我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一言以蔽之,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积极响应新课改号召,通过采用丰富多彩的生活化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激发其数学学习动力,并且使之学会使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领悟“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