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探讨

2020-12-07 09:32温燕君
魅力中国 2020年9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想象力中学生

温燕君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第一中学校,四川 南充 637600)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中学语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学生们思维能力的培养方面。教师应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启迪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其潜能,锻炼其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创新的核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此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单单的对课本上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要要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独立探究,提升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一、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一切学习的关键。学生们作为学习的主体,培养其思维的能力,首先要激发他们的兴趣。第一,教师应该建立良好、平等的师生关系,加强与学生间的互动和交流。第二,教师可以使用在日常生活中,中学生熟悉的情况,并将其融入到语文教学中去,激发学生们的兴趣,让他们觉得语文与生活密切相关,生活到处都是与语文的魅力。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培养自身的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一题多对”时,课文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本文首先提出一个以四图表示的问题,然后,对几个不同的答案进行合理的分析,得出“它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观点,引起学生们的兴趣。

教师可以介绍苏轼的《题西林壁》,让学生谈一谈对“横观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理解,其中,包含了什么样的哲理,以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兴趣,锻炼其思维的能力。引导学生们运用想象力,想着世界是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即使是同一件事,从不同的角度,它的答案也会是不同的。这不仅激发了他们的兴趣,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并且,发散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二、启发学生敢于质疑

一位明代学者曾说过:“学始于思,思源于疑。小怀疑成就小进步,大怀疑成就大进步。”中学生有着很强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喜欢对各种事情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这个特点,激发他们敢于提问的精神,并为其创设问题的情境,让他们提出,分析,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我的叔叔于勒》的学习中,老师首先让学生粗略地阅读全文,了解课文的一般内容,再向他们提出疑问:这本小说的主人公究竟是谁呢? 有些学生说“菲利普斯先生和夫人”。那么,这部小说的主人公到底是谁呢? 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纷纷展开了独立思考,积极地寻找问题的答案。一位学生通过查阅文学词典,查找了“主角”的定义:“它是文学作品中的主要人物,也就是说,作者试图塑造的一个,或多个主导作品的中心人物。作品中的冲突和情节紧密围绕着主人公展开,其他次要人物的出现和活动也围绕着主人公,及其活动展开,起到了一定的衬托作用。”然后,学生们仔细地反复阅读课文。分析后,他们最终得出结论,小说的冲突和情节都围绕着于勒,小说的主人公是他,而不是菲利普和他的妻子。这样,就可以使学生有效地思考并且解决问题,加深对全文的理解,达到培养其思维能力的目的。

三、开展丰富的创新活动

没有想象力,今天的社会就不会进步。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为学生们开展丰富的创新活动,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养成其思维能力。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拓展思维,能够形成自己的想法。例如,在莎士比亚早期的一部重要作品《威尼斯商人》中,该剧描述了在威尼斯法庭上,一场涉及“割下一磅肉”的合同纠纷的审判。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阅读课文,之后分组,选择自己的导演,演员,以及适合自己的角色来排练戏剧。体验人物语言个性化的特点,抓住他们的性格特点,让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设计自己的线索,假如你是夏洛克,安东尼奥,公爵或波西亚,你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等等。让学生们在这样的创新教学活动中,激发自己的想象力。

结语

中学阶段是中学生心理、生理成熟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中学语文教学,应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主线,在此基础上,完成相应的教学内容。通过教学模式的创新,帮助学生们培养和形成创新的思维模式,从而,更好地提高中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因此,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对学生们思维能力的培养,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为新时期新人才的培养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想象力中学生
纪录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看见你的想象力
2021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关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