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沥悦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重庆 401331)
当今,中国正处在社会经济水平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但与此同时也是各种矛盾、各种思潮集中体现的复杂历史时期。所以,意识形态工作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与党的前途命运紧紧相连、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以及整个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对于身处这一复杂时代背景的当代大学生,他们的三观价值都尚未稳定定型。因此,当面对各种各样的社会思潮以及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时,准确的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与方法使青年人树立正确的辩证的价值观念以及政治认同,是当代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值得关注的。
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教育界和理论界关注的热点,目前研究者逐渐将注意力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程向专业课程方向发展。促进各类校园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可以发挥大学教育的三全育人功能,同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学课程建设与学生培养、管理体系。大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在习得专业本领的同时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政治觉悟,进而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但目前高校在推进思政教育的课程融合时还有些欠缺,比如,非思政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思政内容运用还不够醇熟,教师如何恰当的在教学中做好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还有待提高。
重庆大学在课程思政如何开展进行了深度的思考,其方式值得其他学校的参考学习。重庆大学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进行了有机的结合的,并实施了“三项工程”策略。第一项工程、实施“政治理论课程提升工程”。协同重庆市委宣传部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办学建设,聘请院士、长江学者、校院领导等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兼职教师,并重点打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8门思想政治理论示范课。第二项工程、推动“哲学社科课程深化工程”。重点打造3门通识教育示范课程、8门哲学社会科学特色示范课程、公共选修课程、研究生认知教育课程,如《创新思维与创新实践》、《中国政治思想史》、《中国发展》、《工程伦理》等。第三项工程、启动“专业教育课程拓展工程”,每个学院都要持续推进专业示范课程的建设。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将思政课、综合素质课与专业课结合在一起构建了“三位一体”的立体化“课程思政”育人体系。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为推进课程思政的开展,制定了《建立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程教师协同机制》。提出思政课教师要主动与所上课班级专业课程所在学院联系、与任何一门专业课程教师结对子。思政课教师协助专业课程教师制定课程教学大纲、撰写教学教案等,要在专业课程教学资料中体现思政元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中也要充分体现专业知识的特色,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要主动融入到相关专业课程的实习实训。思政课教师要主动参与到学校和二级学院学生的第二课堂,指导学生的课外活动或者社会实践。
通过文献查阅以及课程思政的实践经验总结得出,课程思政开展的有效途径如下:
教师可以在国家环境、时代背景下以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为切入点,将专业知识融入恰当的情景背景中,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同学们在习得专业知识的同时树立民族自豪感,学会辩证批判的思维方式。
对于价值观尚未成熟的大学生,当面对现实世界的各种文化碰撞,不成熟的思维方式常常容易误导其步入误区或是危险区。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在不同的情景中潜移默化的形成健全的思维和人格,帮助其形成理性思考、明辨是非的能力,明白世界是多元化的,要学会多角度多维度的分析问题的道理。
在教师素质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对师资队伍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在校党委领导下,人事处协同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要定期开展思政与专业课教师的教学沙龙活动,促进专业课与思政内容的深融入。要定期组织课程思政试点专业以及试点课程的负责人与相关教师参与专题培训,系统的进行教学培训和师德师风建设,帮助教师队伍从内心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意识,确保教师队伍自身素养,自觉担负起大学生身心发展过程中的专业知识与思想道德的引路人。
在制度保障方面,首先要组织成立相关的机构,推动校园思政建设的发展。其次,要建立落实监管机制,发挥教学督导的作用。不仅要成立校园教学督导专家组,同时要扩大督导的范围,校领导、院系领导、教研负责人、同行等都要加入到听课制度中,构建多方同力,大家共同参与的制度。最后,要建立相关的激励机制,对课程思政试点专业、课程要纳入学校的教学激励计划中,给予经费的保证,推动探索阶段的工作发展。
大学校园的每门课程都具有教育的功能,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课程的基础上,要促进非思政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融合贯通,全面发挥三全育人功能,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学校园课程建设体系。本文通过考察和分析以重庆高校为例的大学校园在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相结合的实践情况,对进一步深入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展开深入的讨论,并提出对策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