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河南师范大学,河南 新乡 453003)
美国学者戴维·刘易斯认可父母在儿童教育中有不可取代的地位,父母在家庭教育中要耐心诚实回答孩子提出的问题,尊重儿童在求知过程中对事件的看法,对儿童要常鼓励和教化进行引导。有效的家长参与,可以帮助少儿养成良好的习惯,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
国外的少儿艺术教育都有父母参与的影子。例如在美国会定期开展双亲日活动、举办家庭教育讲座、组织家长讨论会等活动来提升家长的艺术素养;在英国,通过创设亲子室、建立家长委员会、建立邻里互助小组等形式引导家长参与子女的艺术教育;在浪漫之都法国,小学年龄阶段的课程80%都和美术有关,家长喜欢给孩子买很多手工制作的材料,鼓励孩子大胆创作;在邻国,家庭艺术氛围十分浓厚,他们强调美术与生活和自然的联系,引导孩子们留意生活中的美。这些国家关注少儿美术的意义在于,有效的家长参与有利于儿童成长。如今在中国少儿美术教育也不再是传统的范画教学,越来越多的是以引导、陪伴和启发的形式来帮助儿童发现美、感受美和创造美。家长在孩子学习美术的过程中扮演着出资者、决策者和启发者的重要角色。根据笔者多年从事校外少儿美术代课,长期探索总结的信息来看,由于社会、理念、科技等因素的影响,家长参与美术教学的模式在不断丰富,基本的参与类型有:参观学习型、亲情分享型、游戏体验型、劳动探索型。
建议家长学习一些美育相关的知识,参加一些有关美育的活动,提高自身的素养。不少家长因为缺少美育常识,在参与儿童美育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误区。例如他们会用非专业的眼光看自己孩子的作品,评价标准就是画得“像不像”,最终严重地打击了孩子作画的积极性。如果家长能读一些儿童绘画心理的书籍,了解了儿童绘画的阶段性及其特点,明白“涂鸦期”和“图式期”等专业名词,明白在这一时期孩子不可能把物体画像,就会尝试了解孩子作品的内涵。除了阅读关于儿童绘画心理学的书籍,推荐家长阅读一些美学类的图书,学习一些美术基础知识。
在儿童学习绘画过程中,家长要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工作,主动和老师沟通,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现今学校和校外培训机构美育活动多种多样,例如亲子绘画课堂、家长课堂、app线上互动等活动都为家校共育搭建了一个好的平台。一次传统节日的主题亲子DIY活动,不仅能了解孩子在学校的上课状态,而且能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和激发孩子的民族自豪感;一场“美育是什么”的家长讲座,可以让家长通过鲜活的儿童案例分析,避免美育误区,探求新的美育观念;一个“了解,让爱发生”的线上家庭美育分享活动,能让家长了解更多家庭中正在发生的美育小事件。
家庭美育离我们并不遥远。就拿厨房来说,它在大部分家庭中是孩子们的“禁地”,但是厨房中的亲子游戏素材丰富多样,“一份趣味无限的果盘”、“一顿造型惊艳的菜肴”除了可以让孩子接受艺术的熏陶以外,还可以给孩子带来创作视觉的惊喜。其实家庭美育的方法还有很多,“日记画”、“变废为宝”、“旧物改造”等。每位家长无需变身为大艺术家,孩子偶尔捣鼓玩弄的小东西,你可以耐心俯下身子去倾听孩子们的“创作谈”,甚至可以让孩子们规划自己的物品摆放,参考孩子自己的穿衣打扮意见,给出鼓励赞赏的评价。
游学中美术学习的内容一般分为两大类:一是写生,二是美术观察与记录。写生,包括室内写生、户外写生、美术观察与记录等,包括写生作品、日记画、游学手账等。现实中有很多家庭出游不喜欢带孩子,觉得孩子太小,看什么都记不住,出去不仅会浪费金钱和精力,而且会让家长感到疲惫玩的不尽兴。但是笔者认为亲子游学,是一个无法替代的成长课程。除了让孩子开阔眼界亲近自然以外,最重要的是对于孩子的性格养成会产生一定的变化。旅行给孩子带来愉悦的心情、旅行是亲情的加油站、旅行让孩子们的格局更大。
家长带领孩子去参观博物馆,可以在里面看到与书本中相关联的实物,通过对历史文物和艺术品的欣赏,感受到在课堂中和生活中常提到的历史和艺术的问题,引发孩子们的憧憬和想象。博物馆的类型多样主要包括革命、军事、民族、历史、地址、自然、艺术、科技等博物馆,这些都可以供家长朋友们来选择。我们在博物馆里既可以获得很多历史、艺术方面的知识,还可以获得人文环境的享受。这种早期教育可能会在孩子们心中留下萌芽,伴随孩子终身成长。
少儿美术教育仍然是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其中“家长”这一环节的力量更是不容小觑,有效的家长参与,会提升儿童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伴随社会、科技和理念的不断提升,将来家长参与少儿美术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会不断优化丰富。因此美术教育工作者要重视家长的优势资源,创新亲子美术活动,引导家长有效参与儿童的美术学习,逐步在立德树人的道路上深化行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