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2020-12-07 23:13刘艳君
教学与研究 2020年5期
关键词:特色时代世界

刘艳君

(黑龙江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7)

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对应章节:专题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专题教学要结合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转化,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依据,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科学内涵,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及难点:

第一,本专题教学重点和难点主要是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主要原因;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之间的关系。

第二,讲清楚党的十九大对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作出了一个重大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教学基本内容:

一、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重大判断的原因;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内涵: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教学方法和手段:

专题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多媒体讲授法、问题导入法。

教学说明:

本专题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部分的重要专题,学生对新时代的正确理解,有助于把握我国新时代的科学定位,理解新时代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本专题将采取问题导入的形式,用问题贯穿整个专题,让学生边思考边学习再思考,最终达到学习领会的目的。在主要矛盾的部分内容,采取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出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主要依据,自然得出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的结论。

导课: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全新的历史定位。

设问:这个全新的历史方位和时代定位是依据什么做出的判断? 新时代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什么?

一、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重大判断的原因

(一)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全方位的、开创性的历史性成就,发生了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历史性变革。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结构不断优化,推动经济迈向更高发展水平。

第二,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蹄疾步稳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压茬拓展改革广度和深度,通过了360多个重大改革方案,出台了1 500多项改革举措,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全面深化改革的主体框架基本确立。

第三,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实现新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日益完善,加快建设法治政府进入新阶段,司法质量、效率和公信力大幅提升,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

第四,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步入发展快车道,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18 071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30 254亿元。文化走出去步伐加快,中国故事吸引世界目光。

第五,人民生活不断改善。惠民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养老金和农村低保标准增幅远超GDP增速。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扎实推进,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日趋完善,新业态不断涌现,就业状况持续改善。

第六,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修复水生陆生生态,防治水土流失,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生产生活。2016年,我国单位GDP能耗、用水量分别比2012年下降17.9%和25.4%,主要污染物减排效果显著。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第七,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着眼于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制定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全力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召开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恢复和发扬我党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固本开新,重塑钢铁长城。加强练兵备战,锻造胜战之师。

第八,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牢牢掌握宪法和基本法赋予的中央对香港、澳门全面管治权,深化内地和港澳地区交流合作,保持香港、澳门繁荣稳定。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有力维护台海和平稳定。

第九,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为我国发展营造良好外部条件。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重大贡献。

第十,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全党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性更加坚强。贯彻新时期好干部标准,选人用人状况和风气明显好转。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出台中央八项规定,严厉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巡视利剑作用彰显。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

这些历史性成就带来了中国社会全方位的变革,主要表现在:党的领导得到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被忽视、淡化、削弱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变;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发展观念不正确、发展方式粗放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变;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阻碍发展活力和社会活力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变;坚定不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司法不公问题严重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变;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社会思想舆论环境的混乱状况得到明显改变;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变;坚定不移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人民军队中一度存在的不良政治状况得到明显改变;坚定不移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我国在国际力量对比中面临的不利状况得到明显改变;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明显改变。

(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本部分内容采取讨论式教学法进行。 在上课之前,将讨论的七个问题事先发到QQ交流群中,方便学生提前预习和准备发言。

讨论课方式:

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七个问题进行逐个讨论。根据学生发言的情况酌情加分,以示鼓励。

问题1:十九大之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判断,是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根据社会发展变化而不断调整和深化。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党的八大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1)《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9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第341页。然而,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党的八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认识,未能很好地坚持下去。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历史决议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了科学表述:“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2)《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839页。

(说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主要矛盾的变化是根据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根据我国国情得出的判断,不是任何人任何政党的主观臆断。同时,主要矛盾决定着接下来的主要任务,是至关重要的。)

问题2:按照大学二年级时学习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矛盾论的基本内容,构成矛盾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一方发生变化,整个矛盾是否发生变化?

这个问题是帮助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将马克思主义原理与现在学习的内容有机结合。这个问题是一个过渡性的问题,占用时间不长,只要学生产生共识即可。

问题3:中国的社会生产是否仍然是落后的?请举例说明。

一是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自2010年开始稳居世界第二位,货物进出口和服务贸易总额均居世界第二位,对外投资和利用外资分别居世界第二、第三位,制造业增加值连续7年居世界第一位,基础设施建设部分领域遥遥领先,高铁运营总里程、高速公路总里程和港口吞吐量均居世界第一位,220多种主要工农业产品生产能力稳居世界第一位。这说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来的“落后的社会生产”已经发生了新的阶段性变化。

举例:中国高铁起步比世界上部分发达国家晚,但21世纪以来发展突飞猛进,到2018年底,中国高铁营业里程达到2.9万公里以上,超过世界高铁总里程的2/3,是世界上高铁里程最长、运输密度最高、成网运营场景最复杂的国家。

举例:中国国产航母

举例:中国光伏

举例:中国电子商务、蛟龙号、天眼、线上支付……

(如果时间允许的话,放映《厉害了我的国》截取的片段7分钟)

(说明:这一部分主要让学生明确,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的社会生产不再落后,某些方面还居世界前列,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问题4:改革开放40多年过去了,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是否发生变化?请举例说明。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已经达到了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提高;居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高出世界平均水平;城乡居民健康状况显著改善,居民平均预期寿命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其他很多方面的民生保障也有显著改善。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生活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公平意识、法治意识、参与意识、监督意识、维权意识在不断增强。这说明,人民群众对于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层次更高、内容范围更广,出现了阶段性的新特征。

举例:学生毕业后希望去工作的城市,选择的依据是社么?收入水平、气候、环境……

举例:如果有一天买房,要考虑的因素有哪些?户型、质量、地理位置、物业管理……

举例:将来孩子选择学校,你认为什么最重要?教育资源、教育理念、学风教风……

此外,公平正义意识、法律意识、监督意识、维权意识等不断增强。

(说明:这部分内容学生会讨论的很热烈,因为大三学生开始考虑毕业后的去向等问题,这些问题很现实也很接地气,他们会有很多想法,甚至会产生抱怨情绪,教师一定要适时引导,时代在变迁,我们的需求多样化,不再仅仅是改革开放之初的温饱需求。)

问题5:如何理解“不平衡、不充分发展”?请举例说明。

影响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发展不平衡,主要指各区域各领域各方面发展不平衡,制约了全国发展水平提升。发展不充分,主要指一些地区、一些领域、一些方面还存在发展不足的问题,发展的任务仍然很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表现在很多方面。从社会生产力来看,我国既有世界先进甚至世界领先的生产力,也有大量传统的、相对落后甚至原始的生产力,而且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的生产力水平和布局还不均衡,发展水平仍然差距较大,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来看,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总体较好,但社会法治化水平不高,文化建设相对滞后,社会建设还有不少短板,生态文明建设问题较多。这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相互掣肘,带来很多社会矛盾和问题,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制约我国发展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根源。

举例:加工和制造的区别。

举例:能源、劳动力和环境压力与发展的关系。

举例:发展不平衡产生地区差异,特别是收入分配的巨大差异。

(说明:这部分内容还会在后来“全面深化改革”部分深化讲解,所以,围绕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让学生有一个大致的概念和印象即可。主要让学生明确我国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亟待解决。)

问题6: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意味着什么?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说明:这部分讨论时间占用较少,主要对第一个问题:主要矛盾决定主要任务、对全局发展至关重要进行深化认识。)

问题7:“一个变、两个没有变”是什么意思?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我国目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80%左右,按国家和独立经济体排位,大体处在世界中列,在创新能力、产业层次、公共服务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实现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说明:帮助学生树立全局观,主要矛盾虽然变化了,但是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是发展中国家,这两个方面都没有变。让学生端正态度——既不盲目自大,也不妄自菲薄。)

二、新时代的内涵

设问:新时代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

这个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而不是别的什么新时代。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内涵和特征,有利于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在新的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第一,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设问:为什么说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回首十八大以来砥砺奋进的五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接力棒,勇于担当、锐意进取,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就,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欣欣向荣,繁荣昌盛。

新时代也是一个开启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现代化强国的打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一步发展打牢基础。

第二,这个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设问:新时代进程的起点和终点是什么?

从实践主题来看,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到新中国诞生100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则标志着中国在100年内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现代化路程,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必然要求和历史任务。

第三,这个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

设问:新时代我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什么?

从人民性来看,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是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新时代的具体体现。新时代不仅要国家富强,而且要人民幸福,在解决人民“从无到有”的需求之后,注重解决“从有到优”的需求,朝着创造美好生活、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

第四,这个新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

设问:新时代与中国梦有什么关系?

从民族性来看,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变革,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在新时代,凝聚起全体中华儿女共筑中国梦的力量,中华民族必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五,这个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设问:当今世界正处在一个什么时代?

习近平曾经引用狄更斯在《双城记》中的开篇语: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设问:为什么是最坏的时代?

当今世界正处在发展的十字路口,经济遇冷、冲突不断、全球化受阻、不确定性加剧……2017年,习近平在联合国发表演讲时提出了世界之问——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在了中国,等待给出中国方案,他说:中国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设问:为什么是最好的时代?

这个时代是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我们将从中国角色、中国担当和中国影响三个方面分别阐述这个问题。

1.中国角色——世界和平建设者。

2019年6月20—21日,在中朝建交70周年的重要节点,习近平对朝鲜进行国事访问,成为两国关系交往史中的一座重要里程碑。国际社会高度评价习近平此次出访,认为它显示出中国在解决半岛问题上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为朝鲜半岛地区长久和平稳定作出贡献。

在朝鲜完成第六次核试验后,短短一年的时间,金正恩先后四次访华。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评价说:“朝鲜领导人访问中国,这让我很受鼓舞,我认为中国是解决地区问题的重要贡献者。”(3)《新华社联合国2018年3月29日电》,2018年3月30日,新华网。

在G20大阪峰会上,适逢中东形势、朝鲜半岛问题处于重要敏感节点,牵动大国关系走向。习近平同与会领导人沟通交流、协调立场,鼓励引导有关国家加强对话协商、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为推动热点问题政治解决进程发挥了建设性作用。

中国一贯主张用和平的方式解决世界争端,无论是朝鲜半岛核问题,还是伊拉克、阿富汗、叙利亚问题,中国始终主张各方保持政治对话,通过和平方式化解矛盾分歧。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从苦难中走过来,深知和平的珍贵、发展的价值,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视为自己的神圣职责。

2013年早春刚刚当选国家主席的习近平首次接受记者采访时,有记者问:“中国经济实力已居世界第二位,这将给中国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带来什么变化?”习近平的回答坚定有力:中国已经多次向国际社会庄严承诺,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我们也希望世界各国都走和平发展道路,共同致力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新时代,中国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当一些国家和地区出现争端时,比如,在巴基斯坦和印度之间的克什米尔争端,久而未决的巴以冲突,人们把目光投向中国,寻求中国的支持,希望中国这样维护和平的力量来解决争端。

进入新时代,中国将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心,将成为全球和平与发展的更有力的建设者和维护者。

2.中国担当——全球发展贡献者。

首先给大家展示三个场景:

2018年12月28日上午,海军第31批护航编队开始独立执行护航任务。十年间海军圆满完成了1 198批中外船舶护航任务,利比亚、也门大撤侨中表现出色。电影《红海行动》就是展现这一场景的。此外,中国在参与维和行动,国际医疗和国际救灾援助等方面作出贡献越来越大,中国履行了负责任大国的国际义务,赢得了国内外广泛赞誉。

2015年11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巴黎召开,中国确定了到2030年的自主行动目标: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不仅如此,中国还宣布拿出200亿元人民币建立“中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支持其他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在应对全球变暖、粮食短缺、自然灾害等共同问题中,中国勇敢承担起大国角色。

2017年1月17日,世界经济论坛在瑞士达沃斯举行。习近平在开幕式发表主旨演讲,他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在30%以上。预计未来5年,中国将进口8万亿美元商品、吸收6 000亿美元外来投资,对外投资总额将达到7 500亿美元,中国张开双臂欢迎世界各国在中国发展中获得巨大机遇和丰厚回报,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十几分钟的演讲会场爆发15次热烈的掌声。扩大开放,带动世界经济增长,这就是对全球发展最大的贡献。

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发动机。据国家统计局2020年1月1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经济增长率为6.1%,虽然较往年有所下降,但仍然保持稳步增长,仍是世界的“稳定锚”。

2019年亚洲博鳌论坛上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说:“今天的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已经成长为对世界范围内的事务都肩负责任的国家之一。中国已经不再局限于仅仅对本国的繁荣和稳定负责,对于很多国际事务也都肩负着政治或道义上的责任。”(4)《“世界百年大变局纵横谈”专题》,《参考消息》2019年3月20日。

中国为全球发展作出大国贡献,践行大国担当,不仅仅是身体力行的物质贡献,更是上升到理念引领。

2017年1月18日,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召开“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级别会议,习近平系统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人类面对全球经济、气候等共同问题,必须携起手来,本着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起走才能赢”。“尚和合、谋发展、共繁荣”来自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展现了中国在国际上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也充分展示了中国前所未有的引领力和凝聚力、感召力。

王毅部长在外交学院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的国家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全面参与国际上的各种事务,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承担着维护全球发展的重要责任。进入新时代,中国已经从全球发展的旁观者、追随者逐渐转变为主要的贡献者。

3.中国影响——国际秩序维护者。

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中国全面重返世界舞台,融入全球化进程的标志性事件。入世后,中国切实履行义务,学习、遵守、运用世贸规则,快速发展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

而当中国抓住全球化机遇,实现经济飞跃性发展,向世界经济舞台中心走近的同时,西方国家却与全球化大潮渐行渐远。一些国家甚至利用中国正在学习的世贸规则,为中国设置障碍。今天这种状况愈演愈烈,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持续蔓延,特朗普政府高举反对全球化旗帜,英国脱欧的影响仍在深化,侵蚀各国互信协作,冲击国际规则秩序,拖累全球经济增长。中国一方面明确反对保护主义,坚定地支持全球化,坚定地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为世界提供了一颗安心丸;另一方面,着力倡导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从倡议并推进“一带一路”筹建丝路基金,到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新开发银行,从举办APEC会议启动亚太自贸区进程到推动人民币正式“入篮”……中国以实际行动告诉世界,中国倡导的这些开放型的公共产品,是本着平等、互惠的原则进行,让每一个参与的国家都能感受到实实在在的益处。

“一带一路”:截至2019年3月3日北京峰会,同中国签署合作文件的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总数已经达到152个。

亚投行:截止2019年7月13日卢森堡年会,非洲三国贝宁、吉布提、卢旺达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至此成员数量达到100个。

美国“外交学者”网站刊文称,“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的崛起从“1.0版”升级为“2.0版”,中国将从一个全球秩序的“接受者”变为“塑造者”或“贡献者”,可以预期中国通过提供更为恰当可行的方案,在全球治理中扮演一种更为积极的角色。

日内瓦时间2019年5月13日,中国正式向世贸组织提交《中国关于世贸组织改革的建议文件》。中国作为核心成员,中国支持对世贸组织进行必要改革,帮助世贸组织解决当前危机,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不到20年,中国已经由最初的规则学习者成长为规则的建议者。

这些无不昭示着,进入新时代,中国不再是处于世界体系边缘的旁观者,也不再是国际秩序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建设者和维护者。

结束语: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国进入新时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还没有走到中心,还有一段距离,我们还要继续努力,谋求发展,提高综合国力。但是,中国正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民族复兴的能力和信心。舵稳当奋楫,风劲好扬帆。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将为世界贡献更多智慧,为增进全人类福祉贡献更大力量。

三、新时代的意义

设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什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

第一,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人民站起来,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逐步富起来,新时代中华民族要实现强起来的宏伟目标。

第二,从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进程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20世纪末,苏东剧变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曲折。中国坚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在沧海横流中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勃勃生机。

第三,从人类文明进程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当世界上一些国家陷入困难甚至危机时,中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而独树一帜。中国发展所释放出的强大影响力和示范力,吸引了很多国家注意和借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科学判断我国发展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进一步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我们要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内涵和意义,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在新的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思考题:

1.如何理解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变化?

2.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内涵和特征?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伟大意义是什么?

猜你喜欢
特色时代世界
特色种植促增收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e时代
e时代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e时代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