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子童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陕西 西安 710100
音乐与教育天生是互相影响,互为盟友,无论古今中外,音乐除了娱乐之外,也被赋予了另一个功能,即教化功能,孔子就曾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乐教理论,他认为人的修养开始于学诗,自立于学礼,完成于学乐,在孔子的理论中音乐可以教化民众,让陶冶情操和接收到的精神洗礼兼并为之,无独有偶,古希腊哲学家也认为好的音乐可以使人向善,更加强调音乐的重要功能是教化,我们从古代名著《荀子乐论· 乐施篇》中提到:“音乐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该理论认为音乐发自于人类内心,也最能与人类的精神产生共鸣,这也是音乐因何成为古今中外教育一大助力的原因。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我们会发现艺术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所担任的教化角色有所不同,我们在欣赏格里高利圣咏时,会被纯净圣洁所打动,这是在当时宗教崇拜的时代背景下的产物,所以不同的时代也会衍生不同的音乐形态,来完成其教育意义,我国的红色经典艺术文化,则是应时代而生的产物,我国的红色文艺经典囊括了戏剧、绘画、雕塑、音乐等各个方面,以音乐为例,有歌咏,分声部合唱、独唱、歌剧、舞蹈剧、交响乐等多种形态,从各个方面展现了当时历史背景下的中国人,我们可以从各种形态中了解有关历史,学习前人高尚的品格,有了大量优秀的历史资料,给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很扎实的基础,那么我们如何用贴近当代学生的方法,让他们接受并且自发性地去了解这些红色文艺经典呢。
让学生们主动了解历史,激发起学生对红色经典艺术作品的兴趣是着手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歌咏在我们的红色经典文化传播中,是一个最为重要也是最为广泛的途径,但今天,很多形式的音乐,将歌咏变得不再“时髦”,也成了当代大学生较为抵触的途径,我们则思考用更多的途径来传播红色经典文化,扎根于音乐学院这片音乐的沃土上,利用陕西的革命老根据地资源,利用主题班会和音乐会形式,及时地插入红色经典艺术作品熏陶,我们组织学生进行分声部合唱,学习了《游击队歌》,其中各声部间此起彼伏的音乐织体让学生感受到红色金典文化的艺术性,很多学生之前并没有接触过这部作品的分声部合唱形式,这次的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红色经典文化的热情。
时值金秋九月,学校组织各班学生分批次去参观杨虎城将军的墓地,在前往烈士林园之前,组织学生学习“西安事变”的相关历史,并学习了歌曲《英雄赞歌》,用抖音、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将当日活动得以呈现,在学生中引起广泛的影响作用,学生们参观杨虎城纪念馆后,在回程的路上不禁哼唱着场馆内纪录片里的红歌,也回想积极交流在杨虎城烈士林园的感想,我们通过把红色经典艺术作品穿插在日常学生活动中,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面对现在多种多样的音乐形态,要利用好这些资源,在我带的年级中,有学习马林巴、吉他的学生,在一次音乐会中,运用并改编了作品《映山红》,用马林巴作为前奏配乐,以吉他为主旋律乐器,在音乐的风格方面,采用了时下流行的民谣风格,学生以四名女生为和声声部、并配以打响指等流行元素,铺在音乐底部,一名男生为主唱,这种形式的音乐风格,无疑为音乐学院的学生们打开了思路,并且让更多的学生加入到红色经典艺术作品的了解与学习中,无形中学生们更主动自发地了解了很多红色文艺经典作品,及其历史背景。
组织学生为“长征组歌”诗歌朗诵配以情景剧,以PPT的形式列举了标志性的长征组歌雕塑和壁画,并带学生了解背后的历史,随后根据长征的相关具体情境进行角色分配,完成其中经典雕塑形象,刻画鲜明的人物特点和时代背景,在这个过程中,将红军长征的历史因素及时代背景进行了讲述,为学生刻画人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我们常讲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只是单纯地教授舞蹈动作,并不能让学生的感情投入进去,只有建立在完善的历史知识基础之上,才能形神合一,在此过程中,学生们也被长征这一壮举深深震。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学生对于红色经典文化不仅不再排斥,而且认为红色经典艺术作品是一片瑰宝之地,有很多素材可供他们学习、参考,从而增强学生们借用红色文化元素创编舞蹈的意识,同时也促进他们舞蹈的创新,增强其舞蹈的感染力。并让其他学生在观看情景剧的过程中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促使其接收红色文化的熏陶,最终促进红色文化的传承。
组织学生开展红色文化节活动。常言道:书籍是人类的精神食粮,同时也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红色书籍更加清晰地记录了大量的红色革命事例,蕴含了大量红色革命先辈的内心精神和生活态度。当前高校的图书馆内容存放了一些红色革命书籍,但自主选择这些书籍进行阅读的学生较少,这就导致这些优秀书籍的精神熏陶作用发挥不出来。因此,高校可以统一组织一些红色书籍阅读活动,将某一段时间作为定期组织学生阅读红色书籍的节日,还可以在这段时间内开展一些红色文化知识竞赛社团活动,加大对红色书籍阅读的宣传,增强高校学生阅读红色书籍的意识,促使他们在阅读《红岩》《野火春风斗古城》等红色书籍的过程中不断理解学习各种优秀的红色精神,丰富其文学素养,同时也有效塑造他们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及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帮助其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此外,高校还可以在这一时间段开展一些红色经典文化座谈会或观影活动,组织每个年级、每个专业的学生到阶梯教室或者大礼堂观看《红色娘子军》《英雄儿女》等优秀红色电影,可以把这些活动计算到学生的综合素质部分的学分内,也可以在电影或座谈会的结束后设置一些奖励环节,以此来增强学生参与这些红色文化学习活动的积极性,确保红色经典文化呈现的多样性,为高校学生优秀道德精神塑造营造一个全方位的环境。
音乐对人产生的教育意义是在一点一滴中形成的,我们也要本着这样的观点在一点一滴中渗透红色文艺经典作品,着力于红色文艺经典的时代性发展,从日常班级活动、学校活动中入手,增加红色文艺经典形式的多样性,丰富红色歌曲传唱形式,对经典歌剧片段进行赏析、模演,采用“今人看古”的分析方式,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深刻体会文化背后的历史意义,将经典片段重新演绎。要实现这些多样性,归根结底还是要将“人”作为对象,对于高校而言,就是把“学生”作为对象,重视学生的感受和内心世界的建立、改变,即红色文艺经典的精神性,渗透文化的同时,随时了解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以及流行风尚,这些都有助于我们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心态,奠定扎实的思想政治基础,从根本上了解学生的需求和精神层面,发扬红色文艺经典的教育性,这也是我们进行音乐教育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个方面,即红色文艺经典作品的群众性,音乐之所以可以起到教育的作用,最大的特点就是共鸣,优秀的、情感饱满的作品会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但如果我们忽略了音乐的群众性,那么这样的共鸣是孤立无援的,学生的情感像一个散发着信号,却连不上其他W iFi的信号器,久而久之,这种共鸣会逐渐消退,而当我们把红色艺术经典的发展放置在广大学生群体中时,这种共鸣不仅可以相互交流,还可以形成更好更深远的影响,这也帮助我们实现了教育的另一个目的,即旨在引起学生积极情绪的相互交流及深层次发展上,从而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的伟大意义。
通过传播红色文艺经典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只是众多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中的一条,但也是我们实践最多的一条路,艺术的教育性从古至今都是毋庸置疑的,让学生更快的接受红色文艺经典,其中要使用的方法则是我们要时时刻刻要去思考的问题,如何研究探索出与学生的思想、生活贴合的传播方式,如何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并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究能力,唤醒学生的家国情怀。
在思想政治教育这个关键岗位,我们要积极地发散思维,切实抓好每一个可以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契机,把红色文艺经典渗透进日常的教育活动中,让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与无形之中,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新一代的大学生奋发进取,从上述的实例中我们切实地感受到,红色文化经典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学生在使用丰富的手段接触或了解学习了红色文艺经典后,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也就是我们提倡的不生搬硬套理论,把思想政治教育融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中,在无形中影响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使学生树立明确的人生目标,积极进取、不断奋进,这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存在价值。
利用多种形式呈现红色文化经典,将红色文化有效融入到高校各种活动中,有助于红色文化在高校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渗透,扩大红色文化经典的影响范围,促进红色文化经典全方位学习环境的有效塑造,对促进红色文化的进一步传承有重要意义。同时,高校学生在传承这些经典文化的过程中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其进行丰富和拓展,同时也会将当代社会中的先进元素有效融入到其中,有利于红色文化的进一步发扬,促使红色文化经典时刻保持其巨大的影响力。
此外,在高校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红色文化学习活动,将我国红色革命时期的大量具体事例渗透到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教学内容当中,促使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过程中不会认识了解红色革命时期的艰苦奋斗事例,感受无数革命先辈在这一阶段的无私奉献和吃苦耐劳等精神。这有助于调动高校学生的真情实感,促使他们反思自身在当今幸福生活中的具体行为,增强他们对红色时期革命先辈奉献精神的感激和感恩意识,增强其家国情怀,塑造其良好的生活态度和科学的人生价值观,促使其反思并改进日常生活行为,促进其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