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生责任意识缺乏的原因及策略

2020-12-07 22:12张志君
赢未来 2020年5期
关键词:熏陶责任意识责任感

张志君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凤桥镇中心小学,浙江嘉兴314007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明确指出:“培养责任心,是解决许多问题的教育手段”。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自立意识和生活自理能力较差,依赖性很强,唯我独尊,感情冷漠,遇事只会知难却步、逃避责任、追责父母,缺乏对自己,对父母,对学校,对社会的责任感。因此,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是重中之重,刻不容缓。

1 责任意识弱之因——追根求源

透过现象,仔细思辨,现在的孩子怎么会变成这样的?笔者从中梳理并归纳了小学生缺乏“责任意识”的原因有:

(1)学校教育:忽视岗位体验,责任涵养沦为附属品.

(2)家庭因素:缺乏劳动体验,责任涵养机会被剥夺.

(3)社会影响:缺少社会体验,责任涵养无法最优化.

2 实践熏陶有诀窍——良策妙计

针对责任意识薄弱的三条重要原因,笔者认为责任意识的培养必须在个人的整个生活背景之中进行,让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同向,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提升孩子的责任意识。

2.1 唤醒“心责”—校园岗位体验“探究生成”涵养策略

“探究生成”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大量的动手操作、深度思考及口头表达不断地探究行为背后的价值意义,在此基础上生成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念。

2.1.1 唤醒责任意识的故事熏陶法

威•亚历山大认为“命令只能指挥人,榜样却能吸引人”。通过汲取典型书籍、影视、身边事例中的榜样力量,能够把抽象的思想准则、道德规范具体化和人格化,使教育产生强烈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

因此,开展“一天一故事”,“一月一观影”活动,借助《学会负责的128个故事》这本书,每天让一位孩子体验做“故事宣讲者”,讲一则富有责任感的故事。还有网络搜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中外名人、模范人物富有责任感的典型事例:“曹操割发代首”、“居里夫人献身科学事业”等故事,都能让学生们深刻认识到历史伟人所树立的责任意识。

2.1.2 加强责任担当的角色替入法

责任更多是自发形成的,所以必须要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自己去主动形成。在每周的班队活动课上可以加强学生的责任担当教育,开展“责任在我心中”、“感悟亲情”讲“抗疫”英雄故事等主题班会,渗透教育孩子心中有他人,对他人负责,理解了责任的内涵,激发责任情感。

2.1.3 履行责任义务的岗位体验法

学校可以形成一种“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的责任培养运行机制,在班级、学校中为学生提供责任岗位,积极行使“主人权利”,引导他们到生活中去,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感悟做人、做事的道理,从而内化为责任品质,外显为责任行为。如:为他们量身设定“岗位”:学科课代表、卫生检查员、垃圾分类督查员、书架整理员、绿植管理员等,一人一岗,一周一评,让每位学生都有行使主人的权利,都能体验到自己的价值,锻炼自己的责任感。

2.2 明确“主责”——家庭情感体验“参与反思”涵养策略

参与反思式的责任感培育,让学生在主题活动中体验,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促使其反思,不断调适自己的价值观念及行为意愿。家庭是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重要渠道,让孩子体会父母抚养子女之辛苦,从而懂得“担责”。

2.2.1 激发责任意识的亲子共读法

书是启迪学生“责任感”的良师益友。所以要让读书落实到行动上,给学生们推荐一些三观正直的书籍,让他们能受到感染和熏陶,以书中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古今中外,多少仁人志士,他们的精神气节令人赞叹不已,归结起来,都源于高度的责任,在书海中漫步,不失为提高学生对责任感的认识、激发责任感在内心升腾的有效途径。如采取“亲子共读,每周打卡”形式,每次在微信群分享一张“亲子阅读”的照片与体会。父母和孩子共同学习,一同成长,以书和阅读为桥梁,沟通亲子情,激发责任意识。

2.2.2 内化责任体验的亲子共度法

教师要抓住生活中的节日,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乐意做,愿意做,使家庭生活中也有“仪式”感。例如:要求孩子记住爸爸妈妈的生日,并能送上一份礼物;中秋节,能给长辈们分发月饼;重阳节为爷爷、奶奶捶捶背,说说心里话等。从活动中,让学生学会爱父母,由小事做起,积善成德,升华思想,能够做到孝心献父母,帮父母洗碗、拖地、扫地,会关心问候父母,主动与父母沟通并分担生活上的烦恼。让学生真正感到自己作为家庭的一员,应为家里出一份力,使孩子对家的责任意识越来越强。

2.2.3 提高责任能力的亲子共行法

父母的包办行为会使孩子失去责任心,所以,父母要锻炼孩子独立做事的能力。如穿衣、洗漱、理书包、理房间,一起垃圾分类、养殖……从小事做起,逐步自理,不给父母增加负担。在孩子做这些事情的同时,家长要进行鼓励和适当指导。渐渐地,学生懂得了做事不负责任,连一朵花也养不活的道理。让孩子潜移默化地感受到父母的辛苦和不易,知道要为父母分担一些责任,懂得感恩。

总之,责任意识的培养要通过“主体体验”,只有在“体验”中学习发展,才是有效的。

2.3 彰显“本责”——社会角色体验“浸润熏陶”涵养策略

“浸润熏陶”,通过构建充满尊重、民主规范的社会学习生活环境,让学生在其中浸润、熏陶。

2.3.1 萌生责任心的“走访大行动”

本着一切从学生发展的需求出发,要让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在社会实践中体验锻炼自己的意志,激发自己的情感,提高自身的素质。如可以带领孩子走进工厂,感受工人们的艰辛;走进农场,享受采摘的快乐时刻;走进竹刻传承人活动基地,感受家乡的文化遗产。在学生的内心深处播下“爱上家乡”的种子,萌生建设家乡的责任心。还可以开展“社会调查”大行动,从实践体验中,孩子们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中得到了再教育,从而产生强烈的内驱力,在大小巨细的事情中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感,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责任用自己的行动来成就社会的文明,用自己的努力来成就国家的繁荣。

2.3.2 拨响责任弦的“公益温暖行”

学生“参与体验”活动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真正的责任担当教育的有效途径。因为让孩子们懂得什么是关心,什么是爱,什么是社会责任感。如开展一次“敬老送温暖”活动。带领孩子们准备一份礼物,如饼干、水果、牛奶等食品,带上自己的爱心,去敬老院慰问老人,并为老人们表演几个节目,陪他们聊天,为她们倒水,给她们送上水果,分享老人的喜与忧等等,感受孝的温暖,拨响“责任弦”,动听而又美好!

2.3.3 感受责任重的“角色新体验”

新“角色”体验的原则是注重过程,孩子从“做了”到“都做了”到“都做好了”需要经历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都需要孩子亲自经历,其他人无法替代,就是要让孩子有属于自己的独特体验,才会感受到责任的重要性。如开展“今天我当家”的体验活动,即让学生亲自到菜市场买菜,做菜,当一次家,带给孩子们深刻的体验,使孩子自觉成为家庭中的一员,承担责任,履行义务,责任感在“当家”活动中自觉养成。

总之,多角度实践体验中,让孩子从“推责”走向“担责”,并能成为行动自觉,成为扎根心底的责任感。只有持之以恒地付出努力,时时关注,共同教育,才能让孩子真正成长为有“责任担当”的新时代少年。

猜你喜欢
熏陶责任意识责任感
东台市精准约谈 强化企业责任意识
用艺术熏陶家风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艺术熏陶
如此熏陶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不断强化责任意识 着力提高办理实效
培养责任感强的孩子
古筝走进课堂 接受民族音乐熏陶
强化责任意识 树立担当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