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研究

2020-12-07 22:25陈静孙葛佳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微时代跨文化工具

◎陈静 孙葛佳

20世纪90年代以来,网络技术逐渐普及。计算机开始成为主要通信工具,使多媒体用户更能够方便高效地和全世界展开交流。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微博、微信等“微工具”成为新的媒体传播中介,具备信息快捷、舆论引导,信息参与和互动等多样化的功能。人们的信息获取渠道,人际交流形式及思想理念意识受此影响开始逐渐发生转变。“微时代”背景下“微工具”的广泛应用对大学生教育工作创造了新的条件。学校应该利用信息技术,改善传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教育体系。新的培养体系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微时代”相关技术为支持,使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学能够在某种程度上不被时空所限制,向着个性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新的培养体系应体现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学实用性、知识性相结合的特点,有助于调动师生双方面的积极性,特别要展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以及教师在文化培养进程中的主导作用。本次研究主要讨论在“微时代”背景下如何通过构建相关培养体系,提升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

长期以来,在国内教育,特别是在英语教育中,语言的社会文化功能通常被忽略,文化和语言教育是分开的。这是由于传统语言学的影响。并且,长期的应试教育对国内教学模式,尤其是英语教育模式产生了负面影响,教师单方面传授知识的方式成为了教学主角,它的目的是应付各种类型的测试。就算到了大学时期,文化教学和沟通能力的教育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看重语言技能的灌输,忽略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育,导致已经学习英语十多年的学生仍旧无法顺利地开展跨文化交际。这一现状和大学英语的教育理念背道而驰,也与整个社会格格不入。

二、使用“微工具”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优点

伴随多媒体技术和“微工具”的广泛使用,外语教育领域开始将“微工具”跨文化语言教学相结合,成为学生新的学习工具和新环境。和传统的跨文化教育比较,“微时代”下培养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四个优点:

第一,“微工具”相关的网络信息技术让教学模式多元化,并使语言学习资源更为广泛和个性化,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外来文化的兴趣。多媒体网络具有形象性、互动性等特点,通过各种形式的通信(例如视频、文本等)进行不同形式的交流。教师能够利用网络提供的海量信息和教科书结合创建课件资料、幻灯片等,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

第二,可以共享教学资源。由于互联网上教学资源非常多,将可用资源共享,可以减少老师的备课时间并提升工作效率,改善工作中的不足,促进教师间的交流。

第三,通过“微工具”进行的跨文化交流活动克服了时间和空间限制,能够随时展开跨文化交际,极为方便快捷,还能将语言和文化学习组合起来,减轻上课时的压力,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

第四,“微工具”提供的网络环境中的跨文化交流使活动有实用性。教师能设计语言学习场景并给学生创造语言输出机会,协助学生学习外语,进而提高其跨文化交流能力。

三、高校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体系

高校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体系包括三个部分:其一是培养目标,其二是培养方法,其三是学习环境。

(一)培养目标

在文化多元化背景下,外语不但属于语言能力,而且承担着提高人文素质,开展跨文化交流的重要任务。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已是外语教育的方向目标。因此,“微时代”下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可依据某些教育提出的“四重目标”,将语言、思维、行为和社会发展技能作为培养目标。

1.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属于跨文化交际中所需要具备的交际能力之一。这一能力主要依托大学英语教学进行培养。教师需要及时向学习者传播语用知识,同时以语用学知识渗入教学,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如礼貌原则能够避免跨文化交流中的误会。教师还应重视语言策略能力的培养。它属于重要的语言应用应变知识,是指学生在外语掌握程度较差的情况下,采用特殊的语言或非语言交际方法来实现交际目标,补充词汇或语法的匮乏,克服沟通障碍的方法。这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应对交流中产生的障碍,成功传递信息,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2.思维能力

它指的是求异思维能力和同理心。求异思维即在多元化的社会中换个角度思考问题。教师可通过发散性问题的设置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它还包括批判性思维技能。同理心是跨文化交流的一项重要技能。从认知角度来看,它指的是学生应站在旁人的角度看问题,并尝试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同理心也是对他人的情绪状态或环境的了解。例如承认环境的多样性和差异,具有跨文化的敏感度,对个人文化价值观和活动方式的反思,以及对不同文化群体的共情能力。

3.行为能力

它指的是行为规范的了解和对冲突行为的料理,及在跨文化环境中解决问题的技能。行为规范了解能力即快速了解新环境的行为规范,特别是他人文化中的禁忌,进而采用接受、调整等态度,减少差异。料理行为冲突的能力在不同立场的人的行为规范存在不同时,灵活处理,并顺畅应对事务的应变能力。

4.社会性发展能力

这一能力指的是人际沟通、建立关系的技能和不同文化适应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即在不同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条件中的交流能力,使言语、行为和交流规则可以互相满足大家的需求;不同文化适应能力即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暂时搁置或改变自己原来的文化习惯,学会适应差异性的文化习惯,进而能创新性地应对交际两方的文化差异。

综上,“微时代”下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育以上述四种类型的能力为目标,让学生可以学以致用,并成功进行跨文化交流。

(二)培养方法

1.建立新的高校英语课程体系

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需要更新学习观念,满足新的学习需求,建立全新的高校英语课程体系。英语教学是大学生学习英语和语言实践的重要战场。教师应多利用“微工具”,让语言与文化教学进行整合,使得语言和文化教学在课堂上同步进行。通过英语语言教学来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能力。展现英语教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为了得到好的文化教育效果,“微工具”相关网络技术和外语课堂教学可使用以下方式进行无缝整合。

通过课堂文化渗透,提高跨文化交流的意识。利用“微工具”和多媒体网络,提供多元化的文化教育方式。教师可以选择微信、微博提供的和教材内容相联系的视频、图片、文字等资料,将这些内容渗透到日常英语教学进程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声色并茂的特点,根据教材内容把国外的社会习俗,日常生活方式、价值理念,族群心理等渗入到课堂教学中。

2.建立交际情景,打造跨文化交流氛围

使用“微时代”下的网络资源库来创立真实的文化交流环境。语言始终是在特定的社交环境中使用的。设立情景属于意义建构的基础,在创造真实情景中尤为重要。“微工具”提供的网络资源,其信息具有多样化的特点,教师可结合语言学习内容,创造生动、真实的交际场景,让教学内容具备文化表现力和艺术魅力。

(三)学习环境

通过“微工具”自主学习,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并不是知识的被动获取者,这给利用“微工具”自主学习提供了科学根据。

探索中英文之间的语义不同;或鼓励学生通过电影微信公众号获取外文原声电影资源,以此了解地道的外语表达,并了解真正的英美社会文化;还可以鼓励学生使用“微工具”阅读西方英语文学、报纸和其他信息,获得文化知识,拓宽西方文化的视野并优化自身人文素质。所以,基于微信、微博等“微工具”的外语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将在课堂上得到的语言和文化技能内化为文化素养,给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打下基础。

四、结语

我们应该了解到,“微时代”背景下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与时俱进的教学举措,因此可依托大学英语教学,构建新的跨文化培养体系。然而,培养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并非是一蹴而就便能看到成效的,因此在这一问题上,还需要持续地研究探索,以得到更多经验,提供更多的教学途径,为跨文化交际提供更多的策略。

猜你喜欢
微时代跨文化工具
波比的工具
波比的工具
准备工具:步骤:
“巧用”工具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微时代语境下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方法探析
微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考
“微时代”视阈下医德教育的变革、创新与坚守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论跨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与调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