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戈非/ 迟晓锐 (哈尔滨师范大学)
内心听觉是人们在学习音乐中必须具备的一种素养和能力,有利于训练者进行音乐创作,但是每个训练者的内心听觉能力都是不同的,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要想充分发挥内心听觉在音乐学习中的作用,就需要对训练者的内心听觉能力进行培养和训练。
视唱练耳训练活动中,不论是视唱、听写、弹唱、和声听觉分析,都是为了引起记忆、想象、思维等一系列音乐心理活动,达到有效地开发音乐感知力和音乐想象力的目的。视唱练耳训练开拓和挖掘无限的想象和联想空间,激发训练者的创造力。许多事例证明,视唱练耳能力强的训练者,其他音乐学科的学习能力乃至音乐学科以外的学习能力都是相对突出的。练耳的教育功能表现在不是灌输式的,而是采取思想性、艺术性、技术性合而为一的潜移默化方式。
对于其他内容的学习,在实际练习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地梳理、归纳、总结,将感性的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即通过练习—提高—再练习—再提高的方法,也就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使训练者获得正确的、牢固的理性概念。我们要有计划地引导他们步步深入,用由点滴到全面的方法来认识问题的本质和全貌。例如,在听写时引导训练者层层解除困惑至顺利完成训练的过程,就是培养他们逐步认识音乐的过程。对听写或视唱曲例中常见的旋律手法诸如重复、模进、对比等这些规律性的知识和多声音乐中的模仿及调性发展等手法,训练者通过大量的实例能够很快地识别和掌握并主动地运用到学习和实践中去,这对他们了解音乐、提高学习质量都会起到指导性的作用。在听觉训练时,要求训练者将听觉和推理结合起来,或是要求训练者从对比中识别正误等,这些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去伪存真的方法都是有效地培养训练者听觉思维的方法。我们要善于引导,及时总结,使训练者养成注重分析、归纳、概括,勤于分辨、推理、判断的学习习惯,从点滴的积累开始在不断的反复地应用中得以巩固和提高。
音乐思维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我们要为训练者的实践铺出一条较平坦的路,让他们少走弯路,尽量缩短过程,提高学习效率所以,训练者在练习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重视给训练者正确的、有效的学习方法,有时方法对了是可以走捷径的。学习不可以投机,但是可以取巧。这个“巧”字来自于长期练习中积累起来的经验:我们要教给训练者遇到不同困难时的不同解决方法,有时解决一个难题的方法可以是多样的。如:《黄河大合唱》等具有时代风格的音乐作品主题,既是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学习的良好素材,又是具有鲜明美好音乐艺术形象的优秀作品。它悦耳动听的旋律充满美好的生活气息,使人在精神上受到愉悦和滋养,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也有助于健康审美情趣和审美情操的培养。
回顾历史,我们曾经过多地强调训练本身的技术性和系统性,而忽略了与音乐实践的联系,使训练变得单调、刻板,尤其是基本技能训练方面,在训练中过分强调纯技术练习而忽略了它们的音乐表现功能,忽视了与音乐的结合。当然,这些状况的存在有训练思想和认识上的局限性,也与当时不具备科学的训练设备有关。现在,随着社会的进步,许多学校都运用了多媒体进行训练,改变了以前只能依靠钢琴的单一化训练模式,它可以使视唱练耳课的训练内容更加丰富,训练方式方法更加灵活多样。同时也使得基础课的训练更贴近音乐实际。这是训练理念、内容和方法的改变,也是科技进步、文化创新发展在训练中的体现。它能使我们的一些新的构思、设想得以实现,为训练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现在,有一些我们在努力地探索以音乐作品为支撑来进行视唱练耳训练,并使之逐渐形成体系;也有一些我们在训练中通过视唱、听写和听觉分析紧密地与实际作品的音响相连接,使训练者不只是习惯用钢琴来进行练习,同时也接触和熟悉了更多的乐器、音响,把自己学习的基础知识放到实际音乐作品中去认识、检验和提高,也使我们所选用的作品在训练时能够多元化、立体化。在许多情况下,训练者也可以全面地、详细地了解和分析自己学习的作品全貌,使技能、理论和音乐素质全面提高。这样做不仅使训练内容丰富了,训练方式、方法多变了,更使得这门训练有了活力、有了生气,训练者的视野开阔了,学用结合了,学习热情也高涨了。
严格要求是训练规范的基础,训练大纲、授课计划对我们也是一种约束和鞭策,把训练的质量统一在大纲所要求的标准上,使训练工作走向规范化。视唱练耳训练在长期的音乐发展中,根据音乐实践对听觉的要求逐步形成了一套自己特定的训练内容和方法。它与音乐实践的天然联系决定了它鲜明的实践性,因此毫无疑问丰富多彩的音乐实践应是这门训练的训练内容、训练方法、指导思想等一切灵感的源泉。
视唱练耳是具有很强技术训练特点的音乐基础课。它以提高和发展音乐听觉为中心,将理论与技能、理性与感性高度结合起来。视唱练耳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训练,它为实际需要而学,又必须服务于实际需要:所以,它的基本训练与实际运用紧密关联。
但是,现在也要警惕放松对训练者基本功训练和降低对基本功要求的现象,要防止在训练者能力还不具备的情况下,过早、过多地使他们接触实际音乐作品(包括音响和视频),因为这并不能替代对训练者基本功的训练,这样做达不到训练的目的,有时还会转移训练者的注意力,导致教学偏离方向。我们训练中一些新的理念、新的训练手段都应该是建立在传统训练法之上的,所以基本功的训练绝不容忽视。没有牢固的基础,那些新的理念、新的创意也无法实现,新的训练手段也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随着近代音乐教育训练的日趋成熟,视唱练耳教育训练活动逐渐形成较为稳定的格局,且至今尚未有实质性的变化。人们似乎在视唱练耳训练内容的抉择上从未遇到过价值难题,相对而言,对于视唱练耳训练内容的组织和安排反而成了主要问题。当然,视唱练耳作为一门技能,它有其自身的训练目的和规范要求,但是,由于不同的专业分工决定了它们除了共性要求之外,尚存在自己专业特有的不同需求,我们必须要考虑训练者的专业特点和艺术实践的需要,恰当地处理好这种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视唱是将所见乐谱通过自身内心感受,借助声音将其完整地再现出来的音乐行为:它需要经过对调、调式、音高、节拍、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及对音乐结构、音乐表现等方面的严格训练使训练者获得对音乐的一定认识方可完成;视唱又是巩固和提高训练者所获得音乐知识的重要实践过程,这主要通过音乐听觉能力和音乐应用能力的反复练习与实践来实现;视唱除了要求掌握读谱、视唱的技能之外,对于积累音乐感性知识、加强音乐记忆、储存大量音乐信息以及加速从对音乐的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变都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