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音乐的美学进程和主要音乐思潮对中国声乐当代美学研究的启示

2020-12-07 20:02白皓中国音乐学院
黄河之声 2020年5期
关键词:思潮声乐美学

◎ 白皓 (中国音乐学院)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浩瀚灿烂的五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对于人类的伟大贡献,其中精彩纷呈的文学艺术作品传递和蕴含了生生不息、独特强大的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乐记》中说“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音乐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在原始乐舞时期就唱出了“断竹,续竹;飞土,逐肉”的《弹歌》,声乐艺术可看作是人类抒发情感的本能,在广阔的中国大地上的各个时期呈现出不同的风貌。从韩娥的“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声乐艺术的美古往今来令人心驰神往。对什么是“美”“美从何处寻”等关于美的问题,中外智者一直上下求索。

时光荏苒,中国声乐艺术经过几代声乐教育家、歌唱家的辛勤耕耘,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并以其独特的学科优势成为国家一流学科。如何在文化多元、文化自信的今天更好在前人基础上进行中国声乐的美学研究,对自身文化更好做到“自觉的了解”①,是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的。一方面,中国声乐当今的美学特征、研究范畴、研究方法等与中国近代音乐美学的发展历程紧密联系,要对“认知自身”具有“足够的了解”和“自觉的了解。”②同时中国近代音乐美学的学科建构与学术发展,又与近代中国音乐文化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转向以及各类音乐思潮密不可分。另一方面,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从史学和美学的双重视角出发,对中国近代美学历程进行关照,其中的发展规律和有益经验可为当代中国声乐的美学研究提供重要参考和借鉴价值。

一、音乐美学和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简述

“音乐美学,是以研究音乐艺术的美学规律为宗旨的一门基础性的理论学科。音乐美学具有音乐学和美学的双重属性,它是美学与音乐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③“如果说哲学代表着人类理性认识的最高形式,艺术代表着人类感性认识的最高形式,它们共同构成了人类精神王国的两座高峰,那么,架在哲学与艺术这两座精神高峰之间的桥梁便是美学”④,黑格尔把美学称为“艺术哲学”。它的研究范畴为:音乐的美学本质,音乐的价值和功能,音乐音响结构及其表现对象,音乐实践、主要是音乐创作、表演和欣赏中的美学问题,音乐美学自身的发展历史等。声乐艺术美学是音乐美学下属的分支,着重研究声乐艺术美的本质、规律以及审美价值。

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最早出现于西周末年,经历了五个时期:西周至春秋末年时期,春秋末年到战国末年时期,两汉时期,魏晋到隋唐时期和宋元明清时期。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儒、道两家音乐美学思想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交汇融合的局面。“其特征为:要求受礼制约,成为礼乐;以‘中和’‘淡和’为准则,以平和恬淡为美;追求‘天人合一’,追求人际关系、天人关系的和谐统一;多从哲学、伦理、政治出发论述音乐、早熟而后期发展缓慢”。⑤

二、近代中国音乐的主要美学进程和主要音乐思潮

1840年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闭关锁国已久的国门,华夏大地硝烟四起、生灵涂炭,从封建社会逐步成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面对侵略战争,无数的仁人志士开始了从军事技术层面、政治制度层面、文化思想层面的向西方学习的近代化浪潮。西方音乐文化进入中国大地,与自身变革中的传统音乐并存发展,中国的音乐家们开启了建设中国近代音乐的文化帷幕。这是一个思想激荡的时代,也是中国音乐思潮、中国音乐美学转型的时代。

(一)学堂乐歌运动中的音乐美学与音乐思潮

学堂乐歌是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开端,对它的介绍在这里无需赘言。我们要看到的是学堂乐歌的编创,不仅仅是把西方的歌曲样式和相关音乐知识、乐器等带到中国,而是“从更深层次的音乐文化而言,学堂乐歌是中国音乐走向现代性的第一预示性标志”⑥。音乐不再是礼之附庸、文人之消遣和市井之娱乐,新音乐开始承担起对国民进行音乐文化启民的历史使命,学堂乐歌是中国近代音乐文化的理论研究、美学思想转型和新思想诞生的起点。

(二)音乐美育思潮中的近代音乐美学学科创立

1917年,蔡元培提出“以美育代宗教说”,这标志着美育成为全国性的思想潮流,也说明音乐艺术的独立性地位开始彰显,这也成为五四新文化的时代标志之一。1919年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的成立,以“研究音乐,发展美育”为宗旨,音乐艺术成为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音乐社团成立、部分城市开始了音乐演出活动、学校的音乐教育开始发展,音乐的独特艺术魅力开始被唤醒,“从艺术一方面而加以解释,则音乐绝不能为他物之附属物,音乐本身具有独立之目的、独立之价值”。⑦在当时的美育思想中,这一认识代表是一种普遍共识。在这美育思想的发展过程中,中国近代美学完成了最初的理论探索,中国音乐美学研究步入一个新的时期。

(三)学习西乐思潮与近代音乐美学的学术自觉

历史的脚步步入20世纪20年代,赵云任、萧友梅、黄自等曾经留学西方的音乐家们归国,把西方的创作技法与本民族的音乐元素相结合,积极进行着“中国式的和声语言”探索,提出“不同的不同”与“不及的不同”⑧,从此中国的艺术歌曲、合唱歌曲、歌舞剧、中国钢琴和小提琴作品、中国管弦乐作品相继问世,西方的音乐形式与中国的风格水乳交融,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与此同时专业音乐教育开始发端。

最早阐述音乐美学这一概念的是留德归国的、中国近代专业音乐教育的开拓者萧友梅。他的两篇发表在北大音乐研究会《音乐杂志》中的文章都提到了“音乐美学”,并将音乐美学明确列为音乐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萧友梅将音乐美学的学科性质界定为‘推理的音乐理论:是普通美学的一部分’”。⑨这样的观点,很明显受到了西方黑格尔的把美学看作是艺术哲学的理论印象。“所谓‘推理的音乐理论’则通过对音乐美学研究方法的界定以及隐含的研究范畴的确立,表明了音乐美学区别于音乐学其他学科的学科属性,基本确立了近代音乐美学的学科研究范式,而且成为今天确立学科归属的重要理论根源。”⑩

青主的代表性美学著作《乐话》和《音乐通论》,以及他为《音》《乐艺》《音乐教育》等刊物所写的几十篇评论文章可以说是我国近代集中探讨音乐美学的第一批代表性著作。在这些著作中,都围绕所谓的“音乐是上界的语言”这个命题,展现了同中国传统礼乐思想的彻底决裂,虽然引起了一些争议,但具有大胆的批判精神。

(四)国乐改良思潮中的近代音乐美学

中国近代国乐改良思潮的代表人物是王光祈和刘天华。他们都主张借鉴西方的音乐,从而创立属于符合时代的新国乐,这种国乐“将中华民族的根本精神表现出来,使一般民众听了,无不手舞足蹈,立志向上”⑪。同时在王光祈的音乐学论著中,音乐美学已经成为一个常用概念:“希腊大哲学家柏拉图,以音乐为治心治世之手段,近世学者呼之为‘音乐伦理学’。到了大哲亚里士多德,于是乃有‘音乐美学’之创立。”⑫在其论著中,多次使用音乐美学这一概念,说明他对音乐美学的研究范畴、基本属性、学科特征等都有明确把握,音乐美学也成为其进行中西音乐比较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综上所述,不论在学堂乐歌创编、音乐美育思潮、学习西乐思潮还是国乐改进思潮,近代音乐美学在没有专业研究队伍的条件下,对音乐美学的研究范畴、研究方法等有一定的研究,音乐美学初步走向学科自觉,为今后的中国音乐美学研究奠定了初步的学科基础。随着“九一八”事变的到来,中国近代音乐美学又一次进行了嬗变。

(五)救亡音乐思潮与近代音乐美学

“九一八”事变后,救亡音乐思潮迅速兴起。“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于1930年成立,后又成立了“左翼戏剧家联盟”等八个左翼文化组织;田汉、安娥、任光等于1933年在上海成立了“苏联之友社”音乐小组;左翼音乐工作者于1935年组织了“业余合唱团”;中共中央于1935年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这一号召下,“左联”等八个左翼文化组织于1936年初自动解散并提出了“国防文学”的口号和“新音乐运动”口号。“作为争取大众解放的武器,表现、反映大众的生活、思想、情感的一种手段,更担负起唤醒、教育、组织大众的使命”⑬众多的群众合唱歌曲、独唱歌曲、秧歌剧、新歌剧等蓬勃发展。这一时期,音乐被赋予了强大的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中国声乐伴随中国革命一路走来,嘹亮的歌声如有力的武器,唤起中华儿女抗击侵略者、保家卫国的强烈斗志,发挥了音乐巨大的现实社会功能意义,凝聚了中华儿女的意志,这就是这一时期中国近代音乐美学的历程的重要转变。在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这一音乐美学思想有着强大的社会凝聚力和实用价值意义。

三、对当代中国声乐美学研究的发展启示

在音乐美学中,音乐实践的三个基本环节为创作、表演、欣赏,这对于音乐的美学本质和美学特性的研究十分重要。很多时候人们往往更多关注于音乐的结果——音乐作品本身进行研究,而从音乐创作主体和观众欣赏角度的研究稍欠缺,音乐创作、表演、欣赏三个环节构成了音乐实践的完整维度。在上述近代中国音乐的美学进程和主要音乐思潮中可以看出,音乐的思潮深深影响着其音乐创作、音乐表演和音乐欣赏。音乐作品的创作(包括中国声乐作品)可以看作是“创造美”,观众对其的欣赏可以看作是“欣赏美”。中国声乐艺术的美学研究,离不开众多词曲作家、歌唱家、以及观众对其的欣赏。中国声乐艺术的“创造美”在一部声乐作品中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研究历史的意义在于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总结发展经验,超越历史,有益于中国音乐未来的更好发展。近代中国音乐的美学进程和主要音乐思潮,引导着中国声乐的“创造美”的走向。笔者认为近代中国音乐的美学进程和主要音乐思潮给中国声乐美学的当代研究中的“创造美”——音乐创作、音乐的“古今、中西”问题和“欣赏美”——音乐欣赏三个方面带来的启示为:

学习西乐,让中国音乐美学进行着学术自觉的精神和吸收外来音乐精华的胸怀不可忘却,中国声乐要借鉴优秀的外来音乐成果,与此同时重要的是一定要坚持文化本源,明确最终目标是为了更好发展不可复制的中国声乐,符合现代中国人日益增长的、丰富多彩的审美需求;音乐美育思潮尊重音乐的独立艺术性,提倡以音乐提升美感的思想,看重音乐对于人格教育的重要性以及促进音乐创作中注重音乐的主体性、促进音乐艺术的良好发展,具有现实意义;改造国乐思想中积极吸收外来因素,创造符合新时代的新国乐的理论与实践,值得我们今天继续学习;救亡音乐思潮中以音乐作为凝聚民族意志,激发爱国主义的思想永远值得提倡与发扬,对当今的中国声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今天不论是对中国声乐进行宏观思考,还是进行创作等“创造美”的实践中,吸收借鉴近代中国音乐的美学进程和主要音乐思潮的经验和规律,让中国声乐的当代美学研究更好发展,此为其现实意义和价值所在。

其次,音乐的“中西”、“古今”——这些一直以来围绕音乐的基本问题在今天仍然存在。世界上没有哪种音乐范式是“绝对真理”和“唯一标准”,人类在浩瀚的文明发展史上,创造了众多优秀的音乐成果,要充分尊重不同文化背景的音乐,变二元对立为多元共存。中国声乐艺术在世界上具有不可复制的文化唯一,“中国声乐面向世界,受到全世界观众的喜爱与认可,成为继意大利、法国、德国、俄罗斯之后重要的声乐艺术学派”。⑭一方面我们要以开阔的胸襟、开放的胸怀,明晰外来音乐文化的特点,借鉴其长,让中国声乐走出去;同时在借鉴中不能“迷失自我”,要坚持文化自信,目标是为了更好发展不可复制的中国声乐,正所谓“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⑮另外中国声乐以国学为底蕴,扎根中国大地和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沃土之中,积极从中国传统音乐中汲取营养,今后要更好的汲取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精华,不忘“我们从哪里来”的文化本源,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以开阔宽广的胸襟,多元包容的心态让中国声乐更好的面向世界,启迪未来。

最后,对于中国声乐的美学研究,不仅要研究“创造美”,还要研究“欣赏美”——研究社会个人或群体如何感受和审视由艺术家创造的中国声乐的美。中国声乐在近代成为人民革命斗争的武器和号角,成为建设新中国、改革开放、新时代等各个时期人民抒发心声的悠扬旋律。中国声乐对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科学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当今百姓对于中国声乐的审美需求是什么,随着时代发展又有哪些新的变化,同样也是中国声乐当代美学研究需要关照的。在包括中国声乐的音乐欣赏中笔者有如下感受:

(一)在欣赏中要成为主动的音乐聆听者和参与者,看作通过聆听而与之相遇的一次审美机会。

(二)听觉的审美需要是人的本质需要,感性体验是音乐欣赏的重要目的,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其核心是满足人类的听觉审美需要,因而音乐的本体艺术价值和聆听感受不能忽略。对于音乐不要觉得“听不懂”就把它拒之门外,只要觉得“很好听”,你和音乐的缘分就到了。

(三)理性认识对音乐欣赏具有强化作用

在觉得音乐“很好听”的基础上,再了解该作品的创作背景,对其音响结构、曲式和声等进行分析等,这些理性认识对欣赏音乐具有强化作用。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一切真知都是从社会实践中得来的。音乐欣赏基于对听觉艺术的感性体验,理性认识对音乐欣赏具有强化作用。

(四)不断培养音乐欣赏的能力

增加感性经验的积累,要多听各类声乐作品,多听指同一作品的聆听数量以及聆听不同类别作品的数量,其次要不断提高全面的文化艺术修养。

中国的音乐美学现已从研究队伍、师资队伍、学术成果、学术影响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绩。中国声乐艺术经过几代声乐教育家、歌唱家的辛勤耕耘,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成为国家一流学科。今后对于中国声乐的美学要进行更好研究,探究中国声乐独特的“创造美”“表演美”和“欣赏美”等,让中国声乐“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⑯,让中国声乐在世界音乐文化之林中绽放出更加璀璨夺目的音乐之花。

注 释:

① 费孝通.全球化与文化自觉——费孝通晚年文选[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

② 费孝通.全球化与文化自觉——费孝通晚年文选[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

③ 张前.音乐美学教程[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

④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⑤ 张前.音乐美学教程[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

⑥ 冯长春,李明辉.近代中国新音乐文化发展中的美学进程[J].音乐艺术,2015,(04).

⑦ 陈仲子.音乐与诗歌之关系[A].王宁一,杨和平.20世纪中国音乐美学·文献卷(第1卷)[M].现代出版社,2000.

⑧ 赵元任.新诗歌集,1928.

⑨ 冯长春,李明辉.近代中国新音乐文化发展中的美学进程[J].音乐艺术,2015,(04).

⑩ 冯长春,李明辉.近代中国新音乐文化发展中的美学进程[J].音乐艺术,2015,(04).

⑪ 王光祈.欧洲音乐进化论,1928.

⑫ 王光祈.中西音乐之异同,冯文慈、俞玉滋选

⑬ 吕骥.中国新音乐的展望,1936.

⑭ 王士魁.发展中国声乐 讲好中国故事——中国声乐的回眸与展望[J].歌唱艺术,2019,(03).

⑮ 费孝通.全球化与文化自觉——费孝通晚年文选[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

⑯ 王士魁.发展中国声乐 讲好中国故事——中国声乐的回眸与展望[J].歌唱艺术,2019,(03).

猜你喜欢
思潮声乐美学
春秋时期重民的社会思潮
演唱中国声乐作品的责任与使命——喻宜萱1946—1948年声乐活动考述
盘中的意式美学
外婆的美学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从回归温柔敦厚到走向天马行空——当代文艺思潮的一种转向
声乐诊疗室
纯白美学
“妆”饰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