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唱歌课歌唱性,培养学生音乐能力

2020-12-07 18:32姚直元浙江省宁海县潘天寿小学
黄河之声 2020年19期
关键词:律动声部唱歌

姚直元 (浙江省宁海县潘天寿小学)

唱歌课是小学音乐教学最主要的课型之一。歌唱性原意是指演唱或演奏中用声音来表达发自内心的情感,泛指优美动听的声音,具体包括呼吸、句法、演唱技巧等内容。这里特指音乐能力,在演唱中能准确表达歌曲的情绪,演唱方法、情感处理以及多声部配合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艺术性。

通过唱歌课可以培养学生聆听、演唱、表演等外显表现能力以及节奏感、和声感、旋律感等内隐感知能力,整体发展学生音乐基本素养。在观摩各类唱歌课时发现教师发展学生音乐素养的理念有一些偏差。如:目标制定不合理,过于注重音准、音色等基本功训练,导致学生唱得累;教学方法单一,采取填鸭式教学强行灌输,导致学生一头雾水;多声部教学观念落后,缺乏正确的引导,所体现的也只是形式上的多声部教学。

一、多层目标适应学生

“核心素养”引导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突出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学生的音乐素养是参差不齐的,如果一首歌曲的教学目标不针对学情做出及时的调整,就会导致层次高的学生吃不饱、层次低的学生吃不了的情况出现,所以在教学中针对同一歌曲设定多层次的教学目标,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的生本课堂。

(一)简单作品挖深度

低年级教材中的歌曲相对比较简单,学生很轻松的就能掌握。这时,可以充分挖掘歌曲的广度和深度,从培养能力的角度开展教学。比如:请学生为歌曲创编律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聆听并演唱简单和声,培养学生的内心听觉;把单声部编配成变双声部,培养二声部演唱能力等等。如《拉勾勾》一课,通过教学发现学生很快就学会了,并且单声部演唱中音色、音准都达到了要求。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就可以提高教学目标的层次,把歌曲编配成带固定低音的二声部,从低段就开始培养学生的多声部演唱。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甚至变成带打击乐器伴奏的三声部,适应学生更高层次的要求。

(二)复杂作品变简单

教材中的二声部合唱歌曲虽然不多,但是难度跨度比较大,高年级的有些合唱歌曲,没有基础是很难唱好的。这时需要反向制定分层目标,在不削弱歌曲艺术性的前提下,对歌曲合唱部分做适当的改编,降低难度。如歌曲《田野在召唤》中的副歌部分是以三度音程横向连接为主的二声部,烘托了歌曲所要表现的热烈气氛,但是学生很难唱好,特别是低声部很难找到自己的旋律。所以我给歌曲制定二个层次的目标:第一层目标是按照教材的原谱演唱;第二层目标把原有的低声部去掉,变成单身部,但是为了保持歌曲的热烈情绪,就加入了打击乐器。

(三)专项训练分层次

要想演唱具有歌唱性,节奏、聆听、旋律等基本要素的专项训练必不可少,这些专项练习也要做到分层制定目标,循序渐进地进行。比如《感知和声》一课,在总体教学目标下又细分为三个层次:学生基础较差,只需在钢琴伴奏下能够唱出和弦低音即可;有一定基础的班级,可以分成二声部来演唱;学生素质很好,就可以分为三个声部演唱。不管是哪个层次的目标,其最终都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和弦变化所带来的和声色彩上的改变,体会和声在音乐中的作用,只是体验的程度不同而已。

多层目标的实质是指向学生的,老师在制定目标时必须要了解学生的情况,也必须对作品有灵活的驾驭能力。如果制定的目标具有层次性,就能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更好地感受音乐作品,增强演唱的自信心,体验唱歌的快乐。

二、多样方法感知音乐

很多老师对唱歌课的认识有一种误区,以为学好一首歌一定要多唱。事实上要真正的唱好一首歌,多聆听才是最佳途径,但是怎样听却大有讲究。灵活地运用了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充分感知音乐的基础上聆听,从不同的角度去聆听音乐的各种要素,做到每一遍的聆听都是有效聆听,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实践中来,激发情感表达,增强音乐表现能力。

(一)律动感知音乐

律动是把音乐通过肢体的动作表现出来,在分析音乐结构、旋律进行方向和音乐变化变化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律动应该是真正的由内而发的,是学生在聆听过程中,用肢体表现内心的外在表现。律动不是舞蹈,不需要有多么复杂的动作,只需简洁明了地表现音乐要素即可,只要是从音乐出发、从情感出发,就可以感染到学生引起共鸣,融入音乐。

1、感知乐句

一般情况下,歌曲的曲式结构都是有规律的,但如果只是给学生讲解曲式结构理论,学生肯定难以接受,可以用律动清晰地表现音乐的曲式、乐段、乐句等,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的音乐结构。歌曲《滑雪歌》一共有四个乐句,学生自主从律动当中发现歌曲各乐句的结构都是“短、短、长”,学生一边聆听,一边用简单的律动清晰地表现乐句结构特点,始终关注音乐的本体地位。

2、感知节奏

地域风格浓厚的中外民歌往往在旋律和节奏上有特殊的表现手法,特别是节奏会非常复杂。脱离音乐实践的讲解往往使学生懵懵懂懂,这时只需要声势带领学生多感知歌曲的特色节奏型就可以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拉库卡拉查》第二段的典型节奏型:0XXX│X X0,学生最大的问题就是抓不住节奏重音,把“拉库卡拉查”这几个字都唱成八分音符。可以用声势动作在四分音符的位置,强调要保持时值长度和加强重音,问题就迎刃而解。而且在演唱中声势动作既可以帮助学生把握节奏,又可以烘托歌曲情绪。

(二)情感处理音乐

有感情的演唱是歌唱性的重要表现。除了律动感受音乐外,在歌曲演唱的处理上,要从呼吸、句法情感等方面深入挖掘音乐中蕴含的丰富情感激发学生,而不仅仅只停留在演唱的技术层面,要用情感启发他们,一遍一遍地聆听音乐,感知音乐,把演唱真正变成内心的一种情感的表达和释放。

比如歌曲《滑雪歌》中的“可爱的雪花”这一句,学生在“爱”字的演唱上经常会出现喊叫的声音,很难唱出声情并茂的感觉。教师有感情地示范演唱并从情感上启发学生:“雪花是那么可爱,这是雪孩子的博爱之心,雪孩子就算是牺牲自己也要救出好朋友,这种爱是对生命的赞美”,找到歌曲知识性要素和情感要素之间的共鸣点融合到一起,激发学生的情感表达。

三、多声训练强化听觉

音乐作品中有大量的多声部音乐,欣赏音乐时要听到音乐中的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各种要素,才能够充分感受音乐多层次的丰富性。多声部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演唱、聆听等音乐能力,以及注意力、团队合作能力。具备了多声部听觉后,就打开了一个崭新的音乐世界,就有了参加合唱与合奏的重要基础。多声部节奏和多声部演唱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所以在教学中可以从节奏和演唱两方面入手体验多声部,训练听觉。

(一)多声部节奏

通过音乐游戏的形式开展多声部节奏配合教学,特别适合培养低段的学生从基础阶段就开始学会聆听,参与多声部音乐,养成多声思维。

首先,比较容易做到的是学生自己做出节拍与节奏的二声部配合。从熟悉的歌曲入手,采取边行进边唱歌的形式,演唱中脚步踏出稳定、清晰的节拍,同时手要拍击歌曲的节奏。初期,选择歌曲上尽量避免复杂节奏型,可以选只有二分音符、四分音符与八分音符的歌曲,如《粉刷匠》、《下雨沙沙》等等。

其次,提高的更进一步的练习,把学生分成两个声部进行节奏配合练习。分成两个声部后无论是练习的方式还是音色都丰富起来了,完全具有了多声部音乐的元素。如:X X│X XX X│X X X│X —││。

多声部练习的步骤如下:

1、单声部打拍子并读出节奏;

2、二声部两种音色表现拍子与节奏;

3、两种音色不停顿进行正向和反向练习;

4、二声部不停顿做正向和反向卡农练习。

卡农是教学中经常运用的形式,在单声部节奏或旋律这进行二声部卡农,使音乐有了变化,更能调动学生听觉注意力。但这需要在教学中日积月累,坚持不懈的练习。

(二)多声部演唱

多声部歌曲的旋律就是音程的横向连接,和声就是音程的纵向结合。所以在演唱中要准确地唱好多声部,音程演唱的专项训练必不可少。那种先教一个声部放在一边,然后再教一个声部,最后合起来就算是合唱的观念必须要打破。教学实践中,可以从单声部旋律过渡到二声部轮唱,循序渐进地让学生通过聆听和演唱感受音程的变化。通过演唱音程引导学生走近多声部,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多声思维能力,养成一双能听多声部的耳朵,提高音乐表现能力。

四、多种技能玩转课堂

随着音乐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实践体验,一线音乐教师要有针对性地优化自身知识结构,提高教学水平,更好地引领学生走进音乐。唱歌课对于教师音乐素质的要求比较全面,除了在合唱指挥、自弹自唱、演奏乐器、视唱练耳等基础方面都具有一定的能力和经验外,还要适应社会发展具备一些其他的技能。

(一)电脑制作音乐

唱歌课中钢琴必不可少,但课堂上,教师如果经常坐在钢琴前弹奏,师生之间就会缺乏交流互动,就不能很好地关注到学生的演唱状态,学生在音准节奏、演唱情绪等方面也会大打折扣。用“作曲大师”等软件制作伴奏音乐代替钢琴伴奏,教师就可以和学生面对面地交流,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例如《滑雪歌》一课,先为歌曲编配低声部,再用电脑制作带低声部旋律的伴奏音乐,最后合成完整的二声部伴奏音乐,弥补了原有歌曲伴奏只有高声部旋律的缺点,使学生能更好地抓住低声部旋律。从聆听到哼唱,整个过程都用伴奏音乐贯穿,教师不做过多的语言讲解,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好习惯,充分体现了音乐课堂的音乐。

(二)巧用课堂乐器

竖笛、口风琴、吉他等课堂乐器虽然看起来没有钢琴那么高大上,但更能让学生产生亲近感,师生可以面对面地交流,课堂教学形式更加灵活。例如《啊,苏珊娜》用吉他来伴奏,更能体现歌曲美国乡村音乐的风格特点;用竖笛为《牧场上的家》伴奏,可以更好体现歌曲的温馨感与辽阔感,这些都有助于带给学生更丰富的体验,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有效性。

以上所述的几点思路,都是需要长期去关注的、去实践的课题。只有结合自身的特点,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发展学生艺术表现能力,审美感知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等核心素养。唱歌课不能以教会学生一两首歌曲为目标,而是要通过唱歌课的学习使音乐能力与素养得到发展,只有具备了全面的音乐素养的演唱才更具歌唱性,有歌唱性的演唱也是学生音乐素养提高的表现。

总而言之,唱歌课不是培养唱歌人才,而是通过唱歌培养人才,它是一个系统而又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终生学习。

猜你喜欢
律动声部唱歌
和谐律动
遇见他们在唱歌
梅花
——为混声四声部合唱而作
业余合唱团的分声部训练
唱歌和本人一样不靠谱
多声部视唱训练
“律动世界”展览全接触
二声部合唱教学之初探
律动之美
“三个经济”律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