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前提条件
——以独山县麻万镇石牛社区九门寨为例

2020-12-07 18:25:43岑康群
魅力中国 2020年47期

岑康群

(中共贵州省黔南州独山县委党校,贵州 独山 558200)

一、产业兴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地位和作用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是产业兴旺,只有产业兴旺才能实现广大农民群众致富增收,产业振兴是农业发展、农村繁荣的基本前提和条件。

产业融合发展之路是落实“产业兴旺”的必由之路,强化一产支撑,二产、三产对一产的反作用力。通过产业融合发展,可以达到农业发展空间扩大,农业产业链条拉长,农业附加值增加的目标,从而完善农民利益链接,做大做强农村产业。

二、独山县落实“五个注重”举措推进产业兴旺

近年来,独山县麻万镇石牛社区九门寨组注重村民自治,强化组织建设,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注重能人带动,强化产业发展,发挥产业支撑作用;注重品牌带动,强化品牌打造,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注重政策带动,强化政策扶持,发挥政策的保障作用;注重线上带动,强化电商建设,发挥信息化的独特功能作用,不仅实现了全部贫困人口脱贫,还实现了村风及村容村貌的巨变,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4 年的4800 元提升到2019 年的12000 元,成为独山县远近闻名的小康村寨。

三、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看到九门寨产业兴旺取得成绩的同时,按照乡村振兴目标,仍然存在一些差距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现代化经营意识不够,导致产业基础薄弱。九门寨23 家企业及家庭作坊,除黔旺风味食品1 家企业规模相对较大、市场化水平较高外,其他企业及作坊规模小、产量小,产品结构单一、附加值低,且因该组所有食品生产企业存在生产规模及生产工艺达不到要求,导致无法办理食品生产许可证,只能发放食品生产小作坊登记证,其产品难以进入更大的市场。

(二)产业发展前瞻性不够,产业发展规划缺位。经调研,我们发现该组产业都是群众自发发展起来的,虽然群众盼发展谋发展的意愿强烈,但缺乏科学的整体规划,各企业、作坊处于单打独斗,粗放随意的发展状态,农户手中的耕地、林地等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除葡萄种植较为集中外,其他种植业养殖业都较为分散,产业之间没有形成整体效应和规模效益。

(三)品牌打造力度不够,市场影响力不大。该组只有黔旺风味食品一家企业在省内外有一定知名度,其他都是家庭式小企业、小作坊,其产品虽在客户中有较高美誉度,但因规模小、市场小,加之宣传营销不够,其知名度仅限于麻万镇内。

四、对策与建议

推进产业兴旺,要从强化党的领导,提升农民素质,通过政策倾斜,深化农村改革来实现。

(一)强化党的领导,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建立以党组织领导为根本的保障机制,把农民素质提升推进产业兴旺纳入县乡两级党委、政府的主要议事日程,要像抓脱贫攻坚那样,责任到人,考核到位,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抓、部门协同、社会支持、群众参与的产业兴旺工作的大格局。

(二)持续深化农村产业革命,培育壮大产业新业态。紧扣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进一步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大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行“农业+”,突出现代山地生态农业产业发展的绿色、优质、特色和品牌化等特点,催生现代农业新业态。坚持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林则林、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的原则,选择和培育产业发展方向。

(三)坚持改革创新,不断增强产业新动能。在推进产业兴旺中,既要深化改革,也要创新体制机制,用改革创新的办法来培育、激发和强化乡村“产业兴旺”新动能。

1.着力推进农户承包地制度改革创新。穷则思变,变则需要改革创新。如何盘活农户承包地资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通过进一步明晰集体所有权与农户承包权的关系,充分维护各项权能,保障其有效履行承包地集体所有人职责,提高集体在农户承包地流转上的话语权。积极推进农村土地利用制度改革,加大土地整治力度,既可以增加建设用地指标,还可以发包给新型经营主体,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2.着力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创新。农村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的有效实现形式一直在探索和完善中。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与其他单位和个人协作,兴办农家乐、民宿和停车场等休闲旅游接待服务企业。

3.着力推进公共服务体系改革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多元化的,需要积极培育,动员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其中,其发展方向要朝着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主体多元化、服务专业化、运行市场化发展,最终实现农业服务体系的现代化。在财政与金融体制改革创新上,要加快完善涉农财政资金统筹整合机制,要加大涉农财政资金整合力度,优先支持、投入现代农业和新型乡村产业发展。要积极探索金融支农新模式,放大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综合运用担保、贴息、保费补贴等金融杠杆政策工具,吸引带动金融投资。鼓励引导工商资本参与乡村产业兴旺,引导更多的工商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等投向乡村产业,最终实现乡村产业兴旺。

结束语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要我们做大做强农村产业这根产业之柱,幸福美丽的山庄在独山大地栩栩如生,成为新时代贵州面向外界的一个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