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策略探析

2020-12-07 18:25:43冯锟
魅力中国 2020年47期

冯锟

(山东外贸职业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

高职阶段是学生确立自我,确定人生目标的关键时期。在该阶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在于从理论的高度使得学生充分意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科学性,引导学生从情感上以及理性上接受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经久不衰的动力。对此,就需要以学校的党建工作为指导来推动两者的融合,促进人才的培养。

一、高职院校在党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问题

(一)党建工作开展时忽视思政教育工作

在当前高职院校开展党建工作的过程中,没有深刻认识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没有对学生进行引导,只是基于分数、干部角度来发展党员。对此,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入党上虽然能够有较强的积极性,但没有对入党这件事进行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导致在入党过程中出现动机不纯正的问题。没有在思想上转变观念,功利性教程,在工作过程中的价值、情感、理论认同有待提升。与此同时,随大流现象较为明显,后备军不足,影响到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不能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1]。

(二)党建思政教育缺乏常态化

当前,高职院校在党建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虽然能够认识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但是,没有建立完善的党建制度以及考核机制,导致很多制度都流于形式,容易出现三分钟热度的情况。与此同时,常态化的教育没有形成,缺乏规范性、系统性和连贯性,不能实现入脑入心的效果。与此同时,在党员前期培养的过程中较为扎实,但是在后续教育的过程中问题严重,缺乏监督和教育,模范带头作用不能发挥。

(三)吸引力不足,学生动力不强

在对青年学生培养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抓住学生实现理论认同。在实际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就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深入浅出、因材施教,充分把握本质。然而,在当前思政教育和党建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普遍存在以理论为主的问题,讲解的方式较为空洞。不能根据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规律,难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由于学生的内在动力不足,导致课堂积极性不高,党建与思政教学工作缺乏吸引力,阻碍了育人功能的发挥[2]。

二、高职院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措施

(一)积极开展实践活动

在高职院校进行党建和思政教育融合的过程中,需要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贯彻到实践教学中,注重线上线下资源的融合,以此开展实践教学,能够促进党建和思政工作更好地开展。例如,可以积极鼓励师生参加国情党情课题的调研活动,在宣传红色教育中进行实践,从而将党建工作与思政课程相结合,并促进课程的延伸。与此同时,学校可以让党员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作用,在社团班级宿舍中带头,深入学生当中来推动师生的沟通交流。此外,还可以开展小水滴志愿服务活动,利用暑期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带动学生参加公益活动,以此实现自己的价值,发挥榜样力量。

(二)搭建网络平台,加强宣传

当代高职学生使用网络的频率较高,随着互联网信息的快速发展,微视频、微博、微信这些新媒体已经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改变了他们原有的思维和生活方式,能够对人的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为了有效增强高职学校党建和思政教育工作开展,就可以搭建相应的网络平台进行宣传,开设相关的微信公众号,进行互动、交流、问答、学习和宣传。由于这些新媒体互动性强,且具有匿名的特点,能够更好地收集学生的想法,进而可以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来改善学校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从而让教育变得更加具有针对性,扩大教育的影响力和覆盖面,促进两者更好的融合[3]。

(三)提高教师的自身修养

教师是思政课堂的引导者,他们既能够传播知识也能够引导学生们成长,所以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此,教师应当不断提高自己的自身修养,包括专业修养、政治修养,从而在实际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为学生们做好示范作用,不断激励学生们提高自身思想政治修养。首先,教师需要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关心时政、关心国家大事、端正政治观念。在课堂开展的过程中,也可以引入一些时政热点、国家大事、新闻等来活跃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关心时政。此外,教师还应当提高自己的政治敏感性,以此来感染学生们,让他们养成主动学习党的理论的良好习惯。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高职院校开展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需要针对教育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促进两者的融合。通过积极开展实践活动,搭建网络平台,提高教师自身修养来强化思政教育以及党建工作的开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