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坛
(余姚市兰江街道办事处,浙江 余姚 315400)
水库的工程管理工作质量对水库下游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和生命安全存在直接的关联,因此只有高度重视水库工程的管理和维护才能切实提高水库的安全运行保障一方百姓的安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水平的提升,在水库工程的管理中及应用信息化手段有助于推动水利事业获得全新的发展成就。
水库工程信息化管理是近年来才开始实施的,这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方法。我国之前采用传统的管理方法,在信息化理念下,很多水库在应用中提升农业生产效率,采用信息化管理方法,但是由于资金投入不足,管理人员的觉悟水平有待于提升,导致水库信息化管理尚未充分应用。在高等院校中水库工程管理专业上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教育部门对水库信息化管理的认识存在局限性,导致他们不能培养大量的水库管理人才。水库信息化管理人才的匮乏导致水库运行存在隐患,在农业生产活动中,水库的效果和价值不能充分发挥。
现阶段我国现存的很多水库由于修建的时间较长,水库内部工程设施老化,再加上管理方法相对陈旧,有一些水库甚至已经不能发挥作用,不仅不能满足人们现有的需求,还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一旦出现洪涝灾害,水势涨幅过大,相关部门甚至没有时间采取措施去抢修,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
目前大多数的水库工程的信息化管理非常的复杂,很多管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在工作的过程中,也承受着繁重的工作任务,目前大多数的地区水库相关制度仍旧不健全,出现了很多管理人员相互推诿责任的现象。所以这些地区的水库部门的管理者必须要加大管理力度,加强信息化的建设力度,认真做好水库的管理信息介绍工作,对于水库运行过程中的信息进行认真的记录,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水库安全运行。
经过调查发现当前的水库工程管理存在操作不当、维护不及时等问题,例如水库的泥沙淤积过于严重,因此导致水库的自然储水能力和调节水量的能力持续下降,一旦遭遇洪水或者洪峰便会存在水库堤坝崩溃的高危险,致使对水库周边甚至水库下游地区的人们财产安全和生命安全带来危险。
水库管理人员应该定期充实自己,不断学习信息技术,提升自身对信息化管理的认知能力,在水库管理中结合信息化技术。通过各类培训活动的开展,提升管理人员的参与性,进一步从思想上提升他们对水库信息化管理的重视。当地教育部门应该开展各类信息化技术培训,从而培养大量的信息化人才,在水库信息化管理中发挥作用。单位内部可以成立信息化建设团队,提升管理人员操作设备的能力。水库管理部门要集体提升信息化水平,为信息化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水库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与一般工程的区别在于水库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不仅要重视内部的管理,更要重视外部硬件的不断维护,要增加对硬件的资金投入。
工作人员一定要对工程中所涉及资金管理,图纸设计等内容进行仔细调查工作,并确保水库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性。相关人员也应该积极配合水库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进行平台建设,积极完善相应的制度并落,并为后续的工作提供有效的保障。此外还要健全水库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各项制度和规范,杜绝在日常管理工作中,部分管理人员玩忽职守不进行工作的行为。最后还应该根据水库的具体情况完善责任制度。将水库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责任落实到每一位管理人员上。只有这样才能够从制度层面为健全水库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做好基础和铺垫。
在水库工程管理中,管理人员主要要进行周围环境气象和水文的监测工作,做好相应设备的维护与安装,这样才能确保水库运行的稳定性。在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应该采用各类软件提升软件的通用性和兼容性,及时维护系统提升系统的高效性。大量的收取数据确保数据,确保水库运行在可靠的状态下。在水库信息化建设中,应该将一部分资金投到水库水文监测中,通过建设水库水文监测站的方式,实现水库水文自动化监测通过网络化的技术实现水库水文的动态监测。
要想积极提升水库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就必须在水库工程管理中积极应用信息化技术,集中体现水库工程信息化管理的优势,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此项工作。第一,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信息数据的分析、应用以及采集平台的建立,实现全程数据化管理和应用,使得水库工程的管理始终处于信息化技术的分析和监控中。第二,信息数据的使用和监管部门要高度强化信息管理平台的安全管理级别,有效加强信息安全的防护力度。
综上所述,信息化技术在水库工程管理中可以切实提升管理的时效性,在水库工程使用的各个环节中采用信息化技术进行管理,提升水库运行的时效性,使水库的运行更加顺畅,因此相关部门应该完善水库。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加强人员培训与软硬件投入,能够强化水库信息化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