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新忠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0)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是一个不断成长的专业,其专业性强,所涉及到的相关知识点非常多,对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的要求非常高。这就需要教师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对原有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进行改革,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但是拥有教材编订权的出版社较少,因此教科书这种适应绝大多数地域需求的教材在更新与编订方面就会出现耗时过长的问题。另一方面,我国教材很难及时结合时下的国际科研状况,使得教材内容局限于国内研究水平,难以与国际接轨,教材内容相对落后。因此,对于汽车检测与维修这一理应与时俱进的专业,却长期使用老旧的教学内容,影响了教学内容与教学效果,使学生在就业后不能立刻与工作实际接轨。
不论是高职院校还是本科高校,很多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年龄相对较大,在教学中使用的教学手段比较单一,教学模式相对传统。年龄较大的教师在课堂上缺少教学的积极性,很多时候采取依赖多媒体的教学方式,甚至采用强灌式的照搬照读多媒体投影中显示的内容,缺少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在这样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下,学生缺乏学习的热情,上课容易出小差,甚至很多时候学生对教师讲授的内容视若罔闻、学生各自做自己意愿的内容,教学也就失去了其最基本的效果与意义。因此。高职院校中传统、单一的教学手段严重影响着教学的质量。
首先,教师安排一体化。为了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应使专业理论与技能培训的教学任务融为一体,即同一科目的专业理论与实习都得由同一位教师担任,实行任课教师教学科目负责到底的教学管理方法。其次,教、学、做三项合一。用理论的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师也边讲边演示边拆装,学生边听边训练。教师手把手地教,学生当场操作验证,教师在做示范时,对于关键部分着重示范,难以掌握的部分反复示范,同时重点讲解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并设置一定的悬念,启发学生去思考,教师示范后,让学生分组进行相同的操作,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必要时设置故障现象,让学生分析判断,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实习的趣味性。
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很强的操作能力,且能够熟练掌握汽修理论知识的人才。因此,首先要注意的是学校的实训课程大致可以分为基础技能的培训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因此在制定实训课程时要注意这个问题。在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实训课程开展前,学校有关部门就要制定一套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体系。实训体系要广泛涉及对学生实践能力、基础理论、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训。高职实训课程的根本目就是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汽修人才,因此教师制定相关的实训课程时,要以社会需求为依据,必须要能够锻炼实际操作能力,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在高职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中,尽可能采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声像并茂的优势,这样,既可以使教学内容简练直观,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将汽车发动机的拆装过程制成录像,在教学过程中引领学生根据录像演示的方法和步骤进行发动机拆装训练,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讲解汽车零件工作原理时,通过可视化模拟软件,动态的演示,使复杂、枯燥的理论知识由简单到复杂、由理想模式到实用模式的逐步分析,使学生不但理解原理,而且了解和掌握了学习汽车工作原理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双师型”教师是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关键,也是高职院校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的主要特色。高职院校的教师首先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二是引进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在学科、专业内部,产生相互协作又各有侧重的学术群体,鼓励教师参与教研课题、教研活动、发表论文,通过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三是应从宏观上组织专业教师定期学习。四是提高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待遇,留住优秀教师,引进企业优秀人才。
技术类学生其能力主要体现在实际操作环节,所以说在对学生进行理论强化的同时,更加应该注重实践这一教育环节的重要性。面对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呈现出的不良现状,要对传统教育的教学方法进行适应当下社会发展的改革,转变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从社会发展的需要全方位的培养学生,使学生可以满足社会的需求,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