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乡环卫一体化的问题及对策

2020-12-07 18:25:43胡勇
魅力中国 2020年47期

胡勇

(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新户镇人民政府,山东 东营 257000)

前言:城乡环卫一体化是改变和完善人们生活条件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生态环保质量提高的重要手段。随着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趋突出,保护环境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同时这也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要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需要加强组织领导,着力健全相关环境卫生管理的政策体系,促进可持续发展。

一、加强环卫管理人员配备,提高居民意识

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是环卫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很多地方都没有专门的垃圾分类以及垃圾清运车。这导致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宣传力度远远不够,居民对于环境整治活动的意识认知不足,参与度不强,环境卫生意识相对比较淡薄。因此,应当根据村镇的道路规划格局,在规划区域内设置垃圾收集点,设置相应的垃圾容器,避免居民散倒垃圾、乱扔垃圾。生活垃圾应该集中由垃圾车或者小型机动车运往乡镇垃圾中转站,再一起转往垃圾处理厂。加大城镇环卫专业队伍,配置2-3 名环卫人员,同时提高居民的环卫意识是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的工作重点。环卫部门应该积极宣传环保的人和事迹,把环卫工作深入人心,促使居民向其学习。利用电视、广播以及报刊开展专题宣传的栏目,以宣传画或者宣传单的形式向当地居民宣传保卫环境的重要性和相关的政策规定。提高居民参与环境卫生管理的主动性,不断给当地居民科普垃圾分类的知识,不断增强居民的文明意识。大力宣传环境保卫的典型事迹,引起当地居民的重视,营造维护环境卫生的浓重氛围,提高居民对诚实管理规定的自觉,形成一种保护环境的人有责任氛围,使其保护环境的人有责任,切实提升城乡居民的环境秩序意识。

二、结合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加大环卫资金投入

在当下,部分居民环卫管理制度并不严谨,居民的执行力差,机制运转的效果也相对较差,并不能很好的起到监管的作用。城乡环卫一体化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关于资金方面一次性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环卫资金投入不足,很多环卫的工作也就无法开展,居民的积极性也会明显降低。在资金投入方面需要建立长期规划的意识,将设施和员工配备作为固定的投入。资金投入是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的进程的关键,能够有效保证配套设施,人员配置,垃圾清理费用等等,以及确保垃圾管理体系能够有效发挥作用。新农村建设是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能够取得长远成果的前提和重要基础,如果规划不合理一定会影响到农村的后续建设和发展。在新农村建设进行规划时,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将道路、环卫设施等等多种因素考虑到位。科学合理的安排和构造环卫设施建设,优化垃圾处理资源配置,减少运行成本,加大对环卫资金的投入。因此,相关部分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去筹集资金,为环卫工作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明确决绝环境卫生的责任主体。对于相对落后的村镇,相关政府部门应该积极开展帮扶工作,推动其发展平衡,为当地居民提供真正的便利。

三、推进数字环卫管理平台建设,提高工作效率

目前部分地方都出现了整治之后又反弹的情况,尤其是很多垃圾死角的地方尤为明显。同时部分乡镇还没有创设完整的领导机制和明确的主管部门。对于垃圾管理,很多地方都没有指定的专人负责和管理规定,垃圾清理的流程也不够完善,监管相对松懈。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管,加大考核力度,推进数字环卫管理平台的建设,创新了检查和监督的方式。通过有效的措施提高环卫人员以及当地居民的综合素质,尽可能发挥机械这杯最大的作用,提高其工作效率。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的发展和进步,部分地区可以建立数字化的管理平台,监管各地居民的环卫行为,以及追踪和实时定位环卫人员,保障环卫工作。通过该平台还可以有效的控制垃圾车的作业范围、运行路线等等来降低作业成本。实施垃圾一体化收运处理,按照密度要求摆放一定数量的垃圾桶,根据不同的情况建设中转站,最后再统一运输和处理。按照当地管理的原则,成立环卫机构,推广数字环卫管理平台,分级处理生活垃圾的清扫、手机、以及中转。逐步将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纳入公共服务体系,加大对垃圾收集点的建设,以及容器和人员的配置,提高环卫人员工作的效率。加强居民对于环境保护的认知,改善其长期以来形成的不良卫生习惯,有效提高环保力度,推动保卫环境的建设,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总之,城乡环卫一体化是目前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点,相关人员需要全面的去分析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中所出现的问题,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加强对城乡环卫一体化的工作监管。加强完善生活垃圾集中处理体系,实现垃圾的分类和资源化。不断的加深对居民的环保宣传,培养居民们的环境保护理念,全面促进环境质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