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2020-12-07 18:25:43彭奕莲
魅力中国 2020年47期

彭奕莲

(江西省瑞金市瑞明小学,江西 瑞金 342500)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当前我们国家十分重视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而通过阅读,能对人的情操进行陶冶,并促使个人修养的提高,在提升国民整体素质方面的作用突出。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初期,正是对他们兴趣爱好和基本素质培养的最佳时期。所以,小学语文老师必须要明确课外阅读的重要价值,要加强对其教学的重视度,将之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发挥出来,也只有这样,小学语文的教学水平才会不断提高。

一、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课外阅读引入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对教材进行弥补,让学生的学习视野更广阔,学习的积极性更高,这会让学生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并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通过长时间的课外阅读,学生所积累的文学知识会越来越多,并且在不断积累文学知识的过程中,学生会伴随着一定的思维,有助于学生正确“三观”的树立,更有助于学生情操的陶冶,促使学生获得全面性的发展。

因此,学校和老师必须要全面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要主动响应新课改对学生阅读量的要求。在具体的教学中,小学语文老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尤其是知识储备方面,以便于将课外阅读真正与课堂教学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更好的分享自己的阅读内容及感受。家长平时与孩子的接触较多,而且对学生的影响较大,要主动与老师配合,将自己引导和督导孩子课外阅读的作用发挥出来,并对孩子所选的课外读物进行合理挑选,提高课外阅读的效果。

二、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与学方面的意义突出,老师在对课外阅读资源运用的过程中,要以教材为主,以课外阅读为辅,将之引入不同的教学环节中,充分将之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发挥出来。

(一)课前预习环节

课前预习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课前预习,学生能对新课内容进行提前了解,这样可以保障学生课中学习的效果更加轻松和理想。将课外阅读引入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环节,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更多与新课文相关的资料,如作者的人生经历,课文的创作背景等,对于学生课前的预习十分有利。

比如在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文时,首先,在预习环节,让学生了解周恩来是谁,周恩来的生平经历,并对课文创作的背景进行了解,从而让其对学习产生兴趣,主动去搜集创作年代的其他故事,这样就可以保障课前预习的效果了。其次,引领学生想象当时中国人受欺负的各种场景,想象在国家落后的情况下,周恩来是如何做的。此过程中,由于需要搜集各种资料,老师可以让家长和学生一起参与到预习中,协作学生对资料进行全面的搜集,通过对所搜集资料的学习,既能够拓展学生的阅读量,又能够保障其课前预习的效果。

(二)课中阅读环节

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及课外阅读后,已经对课文进行了大概的了解,所以在阅读课堂教学中,老师仍需要继续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让学生对课文进行自主阅读和探究。而学生在阅读理解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些难点和疑惑点,需要学生结合上下文解决,此时老师要根据自己已经储备的丰富知识,对课文阅读进行拓展,但老师所拓展的内容,必须要契合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认知特点。

比如在教学《狐假虎威》课文时,由于学生学习年限有限,所学成语典故的数量十分有限,所以教学中老师要做好对相关成语的拓展工作,为了保障其拓展的效果,老师可以将讲故事的方式引入其中,强化学生对学习效果。还可以让学生将课前预习中拓展到的新成语进行展示,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为了保障课堂阅读教学的顺利开展,老师必须要做好课前的精心准备工作,尤其要做好阅读拓展工作,保障整体的教学效果。

(三)课后环节

课后环节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加深学生阅读理解、拓展学生知识储备及情感升华的重要环节。所以在课堂教学结束后,老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课外读物。比如在学习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文后,学生会有想了解那个年代故事的想法,老师可以向之推荐一些那个年代的故事、书籍,既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其文化积累,又能够升华学生的爱国情感。

总结

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意义重大,老师要将之贯穿课前、课中及课后各环节,将之辅助学生学习,拓展学生阅读视野,积累知识储备,发散思维及升华学生情感的作用发挥,让学生逐渐朝着全面发展的方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