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佳 内蒙古民族大学音乐学院
蒙古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灿烂辉煌的音乐文化,这也导致蒙古族传统乐器显得尤为独特。马尾胡琴类乐器是蒙古族传统弓弦乐器分类的一种,其与奚琴类乐器共同构成了蒙古族传统弓弦乐器的两大分类体系。由于内蒙古高原幅员辽阔、蒙古民族部落众多,基本在每个部落中都散落分布着大量不同的乐器,入四胡、雅托克、火不思、口弦琴和胡笳等乐器,共同组成了璀璨的蒙古族音乐文化。这些来自蒙古族的乐器,都有一个相同的特点,曲调简洁富有民族特色,宣叙性特鲜明,通俗简单的旋律,更体现出蒙古族人对大草原的向往。
蒙古族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长河中的瑰宝,历史长河的冲刷下,蒙古族独特的音乐文化令中国传统文化“百花园”中焕发勃勃生机。自古以来,蒙古族人就以热情和豪爽闻名于世,并且蒙古族文化也是在世界民族文化中独领风骚。蒙古族音乐自然也是宏大悠扬,并且生动体现蒙古族生活的风土人情。蒙古族弓弦乐器是蒙古族传统音乐文化的瑰宝,其充分体现出蒙古族人民对大自然的歌颂、对游牧生活的向往、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具有很强的地域特色,非常值得研究和挖掘其中的艺术价值。
蒙古族弓弦乐器历史悠久,并且其发展和传播具有演变特征和民族融合特征,以下将简单分析,蒙古族弓弦乐器从何而来,在古代究竟经历了怎么样的发展演变,而留给当代人的产物又是如何。
中国对弓弦乐器的研究起源于先秦时代,最开始这种乐器就是祭祀用的筑身,经过从敲击到摩擦的演变,逐渐形成一种名为“筑族乐器”的乐器分类。唐朝对“筑族乐器”研究典籍,已经初步建立“筑族乐器”的雏形,这时候最著名的就是“轧筝”。众所周知,唐朝在周边国家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传播上是非常广泛的,因此这种起源于中原的“轧筝”逐渐传入到奚族,库莫奚跟契丹同源,因此很多专家学者认为奚族和匈奴人的首领是同源,并基于鲜卑化时代的民族融合的现实,奚族成为古代蒙古族的前身。奚族在历史中的记载非常少,《魏书》中曾经记载,“地豆于国,在失韦西千余里。多牛羊,出名马,皮为衣服,无五谷,惟食肉酪。”充分展示出奚族在唐宋时期就具有了比较浓郁的蒙古族生活习性。
奚族人民充满智慧,逐水草而居,因此在中原的“轧筝”的基础上,逐渐将本民族特色融合发展,形成了现在弓弦乐器的雏形——奚琴。奚琴是一种利用棍棒拉弦的乐器,也是蒙古族弓弦乐器的鼻祖,尽管在很短的时间里,奚族在辽金时代就被其他民族吞并了,但是奚琴所产生的影响力和传播价值却被流传了下来,并形成了如今的蒙古族弓弦乐器。
弓弦乐器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似琵琶而瘦”,以圆筒状的音箱、细长的琴杆所组成的A 型胡琴,这类胡琴的弓在弦内拉奏,典型的代表就是奚琴;第二类是B 型胡琴,这类胡琴有共鸣箱,弓在弦外拉奏,主要的胡琴种类有叶克勒、洁资等,这类胡琴由忽雷、火不思演变而来。蒙古族弓弦乐器为A 型胡琴,根据历史典籍和考古资料的研究,蒙古族弓弦乐器的发展历程如下:一是筑;二是轧筝;三是嵇琴/奚琴;四是马尾胡琴。
以弓弦乐器的发展历程分析,在奚琴大发展的背景下,逐渐确定了蒙古族弓弦乐器的历史地位。以《梦粱录》中所记载:“每只以萧、笙、筚篥、嵇琴、方响,其音韵清且美也。”在宋朝的时候,弓弦乐器的历史地位被确定,无论大小场合,都有各种弓弦乐器助兴,在《武林旧事》中记载:“嵇琴起寿炉香慢李松。”在宋朝也有从事奚琴演奏的宫庭乐师,在《梦溪笔谈》中记载,徐衍是奚琴演奏的出众人物。蒙古族的弓弦乐器起源于奚琴,最开始是通过竹片拉奏,演变至今,奚琴已经形成了二弦、二胡、四胡、京胡、板胡等不同的乐器形式,基于在《梦溪笔谈》中就已经出现了“马尾胡琴随汉车,曲声犹自怨单于。”的说法,很多学者认为奚琴就是马尾胡琴。在宋朝全国范围流行、广泛对外传播的背景下,奚琴也得到了非常广泛的传播和发展,逐渐从两京扩展到南方沿海,胡琴之所以能大量地在中原传播和弘扬,靠的是政治上的推崇,切中时代命脉,并在京剧、昆曲等说唱音乐的影响下,为蒙古弓弦乐器赢得了一席之地。
蒙古族弓弦乐器的演奏和蒙古族人民豪爽的个性和无拘无束的性格密切相关,并且这种起源于“胡人”的乐器,具有浓厚的游牧民族风味和鲜明的音色特征。
根据考古研究和典籍流传,最早的胡琴真的是用马骨制成整个乐器骨架,并且用马皮作为胡琴的琴箱,胡琴的琴弦和琴弓,都是取自马尾,并且分内外弦不同,内弦琴弦一百二十根,外弦琴弦一百八十根。草原民族牧草而生,一生离不开马,马儿是他们的朋友,所以非常珍爱马。若自己心爱的马儿死掉,用马儿身上的部件制成一件乐器也是非常有可能的事情,有时利用可爱的马身上的东西制作的乐器,蒙古族人民在使用乐器的时候也会倍加珍惜,时至今日,尽管蒙古族弓弦乐器不具有这样的以马骨马皮制作乐器的资本和习俗,但是在乐器上雕刻马头或马的图案已经成为常态。
蒙古族的弓弦乐器最剧代表性的就是马头琴,在蒙古人口中,“马头琴”被称为“绰尔”,还有一种乐器叫“潮尔”,都是蒙古族弓弦乐器的代表。根据欧阳修的诗句:“奚琴本出奚人乐,奚人弹之双泪落。”可以看出蒙古族的弓弦乐器的音色特点充满着悲情基调,如果此时诗人的内心也充满悲情,那么“两泪落”就是自然。通过对马头琴的音色进行分析,其兼备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的特点,这也许是胡琴的制作工艺和原型使然,胡琴感染了马的灵性,音色空蒙且感人肺腑,并能表现出空灵奇绝的意境。胡琴的一声声音响,从其中却能感受到马语的几分空灵,马语悲声相伴而至,让人不禁感受涕零,并颇感深情。
蒙古族的弓弦乐器集中于北方游牧民族,并且经过多年的演变,这种蒙古族的弓弦乐器发展延伸出全新的乐器品类。主要集中在以下五种:第一,在阿拉善盟额济纳旗,马头琴被称为“胡琴”;第二,“锹形胡琴”“鬃胡”名称在锡林郭勒盟察哈尔、乌珠穆沁等地流传比较广泛;第三,“潮尔”是农区或半农区、半牧区对这种乐器的统称,集中在哲里木盟、兴安盟、呼伦贝尔盟、昭乌达盟等区域;第四,现在的蒙古国的西方省将弓弦乐器称之为“勺形胡琴”;第五,个别地区称弓弦乐器为“皮胡”。
既然胡琴是出自马上民族的乐器,从胡琴的形到声都具有很浓郁的蒙古族特色。与二胡这类弓弦乐器相比,胡琴也具有很强的音乐表现特色,胡琴定弦比二胡的定弦低一个纯八度,琴弦比较软,所以更适合演奏比较悲怆的乐曲,二胡也比较适合演奏悲伤的乐曲。可是欢快的二胡乐曲也非常多,例如《赛马》《战马奔腾》等,二胡拉快也有很强的激情性,但是胡琴就要略差几分,胡琴音色像小提琴一般细腻,醇厚如中提琴,感情表达的深厚如大提琴,能演奏出独具一格的悲伤乐曲表现形式。
自建国以后,蒙古族弓弦乐器的发展进入到全新的篇章,并且在现代化的发展历程中,蒙古族弓弦乐器也有了浓厚的时代特色,通过对蒙古族弓弦乐器的结构和乐器形态进行改造,蒙古族弓弦乐器更容易传承,并且声音表现力更强,也更利于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
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乐器专家逐渐开始了对蒙古族弓弦乐器的结构尝试变形,并且提升乐器弓法的丰富性,基于传统的琴弓不能做到高难度技巧的问题,但是作为弓弦乐器,要想发展就必须丰富乐器的弓法,所做的变革也是具有阶段性的。
首先是马头琴弓子革新。在20 世纪60 年代,乐器制作师巴依尔设计、利用钢琴的红木盖板制作了马头琴的弓子,经过这次改造,弓毛具有了可松紧功能。其次是高音马头琴的诞生。在1962 年,桑都仍、张纯华、田春林(张纯华弟子)共同研究开发高音马头琴,并于北京乐器厂制作成功。这批高音马头琴的定弦为小字组的dg。再次是马头琴现代曲目诞生。1962 年巴依尔创作并演奏马头琴独奏曲《青松》,当时巴依尔还未满20 周岁,这首曲目是继《走马》和《鄂尔多斯的春天》之后,我国最早的将现代与传统技巧紧密结合的演奏曲目,非常具有代表价值。
中国的传统乐器具有传承的价值,并且具有新时代的历史使命,为了提升蒙古族弓弦乐器的传承价值,就必须在新时代发展趋势下,赋予蒙古族弓弦乐器新的传承使命和发展使命。
1.蒙古族弓弦乐器的新时代发展困局
经历了新中国以后,蒙古族弓弦乐器有了比较长足的发展,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的是,目前蒙古族弓弦乐器的发展还存在很多困局,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中国传统音乐的研究层次不够,研究得不够深入,导致很多年轻人,尤其是音乐苗子青少年,对蒙古族弓弦乐器的理解不深,这就导致了中国的传统乐器占据不了中国主流音乐市场,而更多被钢琴、吉他等西方乐器占领市场。第二,很多中国大众都不能对蒙古族弓弦乐器的音色进行合理的评价和有效的欣赏,在流行音乐文化冲击音乐市场的背景下,蒙古族弓弦乐器更难以占领一席之地。
2.蒙古族弓弦乐器的新时代发展方向
在时代背景下,要想让蒙古族弓弦乐器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就必须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让蒙古族弓弦乐器在现代文明中也占有一席之地。如何让蒙古族弓弦乐器重新获得精神家园?首先,我们应该重新整理归纳蒙古族弓弦乐器的音乐内涵,并将蒙古族弓弦乐器研究地更加系统化、具体化,这样才能为后续的乐器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做好文化革新和蒙古族弓弦乐器的艺术创造。充分挖掘蒙古族弓弦乐器中的包容性内涵,加强优秀的蒙古族弓弦乐器乐曲的创作;最后,坚持做好文化的吸收和传承,吸收外来文化的特点,创新蒙古族弓弦乐器发展,并用好政策优势,坚持将蒙古族弓弦乐器发扬光大,“一带一路”政策背景下,充分借助政策优势,将蒙古族弓弦乐器推向国际也成为必然。
综上所述,蒙古弓弦乐器进行分析、解读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新形势下,尤其是在“一带一路”的政策背景下,中国文化的对外交流与传播,很大程度上靠的就是传统的乐器文化。蒙古族的弓弦乐器经久弥新,广泛流传,并且有很大的传承价值,对我们音乐研究者来说,做好自己的分内工作,将蒙古族的弓弦乐器文化传播到中国乃至世界是我们的历史责任。因此,在此形势下,要继续加强对蒙古族弓弦乐器的研究分析,并找到其中的文化内涵点是非常有必要且具有时代意义的事情。经过在学校的学习和观看马尾胡琴艺术家的现场表演,我内心感受到了深深的撼动,并由此更加深了对马尾胡琴艺术的神往。对传统的乐器文化进行文化内涵剖析和特征分析具有很大研究意义,对弘扬中华文明、树立民族自尊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