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当代书法创作中“篆体隶用”现象

2020-12-07 17:54:02吴观宇河南大学
艺术评鉴 2020年14期
关键词:篆书章法笔法

吴观宇 河南大学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一些新的书法创作理念也不断地出现,当今隶书创作的主要结构现状也进行了大胆突破,相关的书法作家对笔法的多元化进行了探索,针对“篆体隶用”现象进行了分析,对当代书法的发展史以及“篆体隶用”的特点和优势都进行了全面的研究,提高了相关书法家在书法发展过程中的创造能力,加强人们对书法知识的认识,提高了人们的审美能力,进而对我国的书法创作理念进行不断地完善。

一、当代书法的发展史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特别是书法文化,它有着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它的历史昭示着我们隶书创作的兴盛以及中国文化的发展。同时,当代书法创作中“篆体隶用”现象,还是我国文化创造力强弱的具体体现,更是促进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稳定发展的保障。在隶书没落的唐宋元明时期,书法就已经得到了波澜壮阔的发展,很多诗人将书法的美诠释得淋漓尽致。

但是,随着历史不断发展,带来了“师帖者绝不见工”的颓败局面,这也给书法文化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不让我国的书法衰竭,艺术作家绞尽脑汁,不断研究书法的审美内涵,提升它的审美意义,其中书法创作中“篆体隶用”现象,不仅有效的诠释了书法的含义,还成为了在中国书法史上人们复兴书法生命力的重要内容。

根据调查发现,1980 年在青川木县城中出土的两件木牍上,已经出现了古隶向篆向隶演变的端倪。同时,这部分的字结体生动,显得率真自然,轻松活泼。其中,“篆体隶用”现象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它将中国的汉字由繁趋简,许多字的笔画形态已经趋向隶书雏形。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趋急赴速的因素外,相关的文学人员敢大胆的创新和大胆变革,这样不仅为书法在中国文化中的稳定发展提供了基础,还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文化体系。例如,初汉的《五风刻石》《莱子侯刻石》以及《鲁孝王刻石》等,由于载体具有多样性特点,所以它可以使书写者更充分地发挥出创造力。

同时,用笔结体已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篆书,特别是在章法布局等方面,它能很好的体现出这时期的特点,没有程式化的束缚,让书家的创造力得到了更大的发挥。到了东汉时期,隶书的发展也日益成熟,所以它的字体和发展,也表示着我国文化和经济的发展,其本体的生命力也到达了灿烂的巅峰。

此外,相关的书法人员会发现在书法艺术的各种书体之中,隶书具有中介的性质,它可以作为一种近体文字,它与古体篆书的主要区别就是,篆书的纵势强,左右舒展,如吴带当风。由于它是从篆书演变而来,所以它也可以很好的体现古体文字的信息。因此,要想在时代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加强人们对书法认识,必须首先要理解隶书的背景,对书法的形态变化等进行分析,保障我国的书法文化能够在社会中快速的发展。

纵观我国书法的发展历史,许多写北碑又写隶书的书家,为了发挥书法的创造力,都会将两者结合,例如草书,单纯从帖学走出来的书家,其写作方式和风格与汉碑的书家所作的行草书是存在着较大差异的。前者的字体主要体现的是易得其秀,往往笔画单薄。后者的字体笔力苍厚、大字尤有气势。两者在写作形式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

如今,随着中国经济和科技不断发展,当代的书法写作风格等也得到了一定的创新,其写作的方式和字体风格等更加接近当代社会发展的特点。同时,宋代的徐浩、明代的祝允明等书家,对隶书的写作风采等也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其写作的特点更是千姿百态。特别是到了清代,隶书方得以复兴和发展。

虽然帖学的流败,加重了人们的求变心理,但是文化的发展和理论的呼叫,又唤醒了压抑许久的主体精神,加强了艺术家对书法文化的创造,让他们的创作活力在实际的书法发展过程中得到了有效的发挥,提高了人们的审美眼光,加强了人们对书法知识的认识,进一步扩宽了现代书法家的创作思维。此外,清代隶书在当今时代审美趋势的影响下,开始了向隶书本体之外的空间进行探索,这不仅进一步提高了书法家的创造力,还为促进我国书法文化在实际文化中的稳定发展夯实了基础。

二、书法创作中“篆体”的发展背景

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书法作为我国文化重要的代表之一,如果不说篆书的辉煌时期,也就是商周秦汉时期,当今篆书创作的理念还是比较完善的。在其创作的过程中,所谓的繁荣景象主要体现在其作者在逐渐的增多,更重要的是随着殷商甲骨文和帛书等的出土和发现,篆书的创作手法也在不断地变化,其表现领域也在不断地拓宽,这为我国书法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空间。同时,正是因这些新鲜血液的注入,让篆书领域在书法创作的过程中得到了稳定的发展。

同时,在我国文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的书法创作理念也进行了创新,特别是当今篆书的创作,它比以往的篆书家更加关注彰显篆书的艺术性和书写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书法在我国文学过程中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条件。在我国历史中,篆书具有“示威强”的威严,它能让人们感受到作者的感情。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篆书作者为了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或者是为了应对参展,他们不对自己的创作理念进行全面的分析,“跟风”现象经常出现。

因此,要想不断地完善自己的创作理念,就要在熙熙攘攘的篆书书坛上,真正富有历史责任感地对篆书进行全面的研究,不断分析其创作理念和所要表达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有力说明当今篆书创作的繁荣,让人们能够真正的感受到隶书和篆书的魅力。此外,如果除去同其它书体或任何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一样,相关的作者都要对艺术的真正内涵进行全面的分析,加强对文字学和古文字学等方面知识的理解,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书法创作力。同时,还要对篆书的发展史、隶变以及古今音韵等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进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创作能力。

三、对隶书创作中用篆的原则进行分析

在书法创作过程中,首先主要的创作理念是笔法用篆,由于隶书由篆书演变而来,所以在对篆书的形态进行全面调整的同时,也就要对隶书进行一定的调整,这样才能对书法创作的理解进行不断地完善。同时,其字形主要是由圆形变为方形,势态由纵势转为横势等进行演变的,就连笔画也由繁杂变为简洁,所以在进行创作的时候,其起收笔张力与表现力。同时,由于隶书的造型和结构发展比较丰富,要想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就要将它与篆书完全区分开,同时还要加快文字的书写速度,这样的写作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隶书笔法具有独特的个性。

此外,在隶书创作中笔法用篆,就要将篆的写作特点进行全面的分析,例如有甲骨文笔法的瘦劲挺拔,它的主要起笔方式有大篆,分有古文、籀文等几种类型。总而言之,在隶书创作上主要的就是它的写作手法。因此,要想创作出完善的作品,相关的书法人员就要将篆书的结构、偏旁以及笔画运用到隶书中去,在丰富隶书写作方式的同时,又进一步地加强隶书古风性,让其看起来更加地自然和灵动。此外,在隶书中应用篆的创作手法,还能很大程度上避免隶书在结构上的自然缺陷,对隶书的写作方式进行不断地完善。

当今的很多书法家都是利用这种写作手法和创作方式进行古雅的研究,其笔法用篆,进而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创作能力。因此,要想跟上文化发展的潮流,相关的书法人员就要对隶书创作中用篆的原则进行分析,为形成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提供一定的基础。

四、隶书书写对篆书借鉴的分析

由于一些作者在进行隶书书写的过程中,借鉴了篆书的写作方式,从而导致在当代书法创作中会出现“篆体隶用”现象。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书法在我国文化中的发展,我们对隶书书写对篆书借鉴进行了分析,通过相关的分析发现,其篆隶两种书体的主要区别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就是体现在字的结体上,隶书在这方面主要是通过笔画来破坏有象形特点的篆书结体的,然后将自己的特点融入到其结构中,让篆书成为新的字体,进而对其字体进行创新。

其次,就是篆隶两种书体的笔法的区别。隶书书写对篆书借鉴的可能主要体现在笔法的一致性上,两者在其笔法上有着一定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其中不同点主要是篆书笔法通常都是用圆笔即中锋,藏头护尾,在转折处多是圆转,一般不会用方折。然而隶书在笔法上的创作方式和写作方式明显丰富于篆书,它的笔法在篆书的基础上又加入了提、按,在起笔上还能方圆并用,其收笔处也有藏锋,这不仅丰富其字体,还对篆书进行了一定的创新。但是,两者也存在着相同的特点,他们的笔法一致性都是要以中锋为主。

同时,隶书书写对篆书借鉴的可能还主要体现在书体结体上。在其书体结构上,篆隶两种书存在着一致性。其中篆书主要是以左右对称和横平竖直,通常都是以圆转为结体特征。但是,隶书只是在篆书的横平竖直和左右对称的前提下,对篆书的长态进行变化,将其变为方扁,变其圆转为方折。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一定要对它们的区别性进行不断地分析,对隶书和篆书的写作特点和结构进行不断地创新,进而不断的促进书法在我国文化中的发展,对我国的字体进行不断地创新。

除此之外,隶书书写对篆书借鉴的可能还体现在章法上的一致性。两者在书法技法上,都对其章法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其中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字与字以及字与行等之间的关系。同时,在具体的书法本体研究中,书法章法研究主要目的就是加强对篆书和隶书在写作以及字体结构方面的创新,由于章法是书法创作过程中最大的一个元素,所以篆隶两种书体在章法上基本上是一致的,都具备有行有列以及有行无列的章法,这样才能让我国文字的特点在其中所体现出来。

例如篆书的《袁安碑》、隶书的《曹全碑》和《史晨碑》等这些作品,都具有有行有列的章法,同时篆书的《秦诏版》和隶书的《开通褒斜道》所体现的是有行无列的章法。因此,在当今我国文化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背景下,要想对提高书法创作的能力,就要对当代书法创作中“篆体隶用”现象进行全面的分析,了解其中的创作理念和原则,进而不断地对我国的书法创作模式进行创新。

五、结语

由此可见,书法作为我国文化中重要的内容,它不仅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更是我国文字的代表,同时篆书又在隶书创作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一定要对当代书法创作中“篆体隶用”现象进行全面的分析,不断地提高相关书法人员的创作能力,从而促进我国书法在世界文化中的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篆书章法笔法
《李思训碑》笔法临析(十)
老年教育(2023年10期)2023-10-30 12:19:34
张晓东《篆书国有岁以团扇》
艺术学研究(2021年2期)2021-07-30 23:01:58
例证段的基本章法
鲁大东篆书苏轼“人生十六乐事”
邓石如篆书《唐诗集句》
老年教育(2019年9期)2019-10-12 00:44:50
几多笔法写思情
中华诗词(2018年9期)2019-01-19 01:11:00
笔法与临摹
老年教育(2018年12期)2018-12-29 12:42:58
清代篆书第一人
——钱坫
丹青少年(2018年2期)2018-05-10 07:04:47
俱天成,极奇妙!——闲聊画面石的独特笔法
宝藏(2018年1期)2018-04-18 07:39:34
让章法更好看的九个方法
丹青少年(2017年3期)2018-01-22 02:5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