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的秩序感

2020-12-07 17:37虞丽君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原位秩序物品

◎虞丽君

区域活动是幼儿在特定的环境下,按照自己的喜好,通过自主选择,与伙伴沟通交流的主动活动过程。区域活动有助于促使幼儿个性得到展示,提高幼儿创造性及动手操作能力等。然而如果教师对幼儿区域活动管理不当,将会导致区域活动过程中以及结束后出现各种脏、乱现象,严重阻碍幼儿秩序感的培养。为此,本文结合实践,提出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秩序感的几点措施,以期望促成幼儿树立起规则和秩序感,促使幼儿长远发展。

一、积极引导并营造秩序良好的大环境

(一)营造秩序良好的大环境

对于教师而言,在开展区域活动时,首先应该营造出具有良好秩序的大环境,如果幼儿所处的活动区域是整洁与有条理的,这将会给幼儿以有序、干净的视觉冲击,在内心深处会促使幼儿主动遵守秩序,促使其养成良好的秩序感。对于幼儿而言,他们所处的年龄段使得他们模仿能力非常强。在开始区域活动之前,教师可以告诉幼儿不同类型物品摆放位置,让他们在活动结束后主动将手中物品及时摆放好,促使他们秩序感的养成。

(二)教师加强引导

在营造出秩序良好的大环境之后,教师要加强引导,促使幼儿秩序感的养成。许多幼儿在特定的活动区域游玩之后,有时候会不想将活动区域的物品摆放整齐,而直接跑去其他区域玩耍。这时候教师需要对他们进行循循善诱,促使他们及时将使用之后的物品摆放整齐。幼儿行为稳定性差,在区域互动时,教师要时刻关注孩子的行为,保障幼儿在玩耍过程中遵守秩序。

二、制定规则,培养自律意识

(一)制定具体规则

在开展区域活动时,教师为幼儿制定具体规则是非常有益处的,将促使幼儿规则意识的养成。比如教师制定玩耍玩具或者读书之后必须物归原处的原则。对于遵守规则的幼儿,教师要给予口头奖励,幼儿知道遵守规则之后会得到奖励,也会争相效仿,有助于促成秩序感的形成。比如,在互动区域,某幼儿在玩过汽车玩具之后,主动将它放回小汽车的玩具箱中,教师要对幼儿的这一行为进行赞扬。其他幼儿也会主动学习该幼儿的行为,促成幼儿规则意识的形成。

(二)培养自律意识

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维护秩序的自律意识非常关键。与他律相比,自律是发自内心的,可以深入到幼儿无意识的行为中,只有形成了较强的自律意识,才可以称之为行为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秩序感。具体而言,幼儿教师在幼儿进行区域活动时,有必要制定针对幼儿秩序感管理的活动记录表。每个学生的活动记录表都应该较为详细地统计出学生在活动区域时对秩序的遵守情况,记录其在秩序感培养方面是出于他律阶段,还是自律阶段。对于处于他律阶段的幼儿,要重点关注,并对幼儿在秩序感形成过程中的进步给予鼓励,促使达到自律阶段。

三、培养幼儿物归原位的习惯

在区域活动时,教师需要增强对幼儿秩序感的训练,主要为物归原位的训练,促使其形成物归原位的习惯,这有助于促使活动区域形成有序的环境。在培养幼儿这一习惯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积极引导,进行适度的归位练习。

(一)适当添加错误控制

通过这种方法的使用,能够帮助幼儿对材料的位置有准确的把握,使幼儿在物品放回原位时更准确。比如,在活动区域,教师可设置一些较为突出的标记,告知幼儿具体物品的位置如何去找,引导幼儿去找规律,按规律对物品加以分类,比如学习材料区、生活用品区等,幼儿会对这些标记进行记忆,及时将物品放回原位。

(二)借助游戏进行练习

游戏是幼儿的喜爱,对于帮助幼儿将物品合理归类有着较大帮助,幼儿更愿意接受这种方式。游戏环境意味着轻松和愉快,没有紧张的课堂压力,幼儿能够在这种环境下做到高效率学习。比如,教师可设置如下方案,让幼儿进入游戏区域,让幼儿从某个区域获取一样东西,然后在一段时间后让他返回去,游戏中可做好相关的音乐等因素,让整体的游戏气氛更为浓厚。

四、结语

在区域活动开展时,幼儿良好的秩序感有助于活动的顺利开展。因此,在区域活动时,幼儿教师培养幼儿的秩序感非常必要。幼儿教师要积极引导,并营造秩序良好的大环境;制定规则,促使幼儿自律意识的养成;采取适当添加错误控制和借助游戏进行练习,培养幼儿物归原位的习惯。通过以上措施,来促使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养成良好的秩序感,促使幼儿长远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原位秩序物品
打击恶意抢注商标 让市场竞争更有秩序
手指复合组织块原位再植20例疗效分析
称物品
原位热脱附修复污染土壤加热效果模拟和试验研究
“双十一”,你抢到了想要的物品吗?
秩序与自由
秩序
谁动了凡·高的物品
定向凝固Ni—Si原位自生复合材料的发展研究
定向凝固Ni—Si原位自生复合材料的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