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志鹏
(贵州省石阡县白沙镇初级中学,贵州 石阡 555100)
情景教学是指教师借助辅助手段让学生感受语文课文所讲述的情景,从而帮助学生更直观、更形象、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恰当适宜的情景教学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开展情景化教学对推进素质化教育,提高教学效果具有现实而积极的意义。情景化教学要求老师为学生设问题情境,巧设学生积极思维的背景,营造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诱发学生探索动机。一般流程是:收集信息、编制情景化问题、呈现问题、分析讨论解决问题。
从学生已有的经验中获取的情景更具有生动性,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情感上的共鸣。比如学习“作文立意要新颖”时,围绕“什么是幸福”,教师作适当的启发:不同的人,对幸福的理解也不同。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体验,就会展开一系列的想象:对于运动员来说,什么是幸福?对于父母来说,什么是幸福?对于学生来说,什么是幸福?对于失去亲人的人来说,什么是幸福?对于失去自由的人来说,什么是幸福?这样的想象情景一打开,学生获取立意之新的火花就被点亮了。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个发现、研究、探索者。”问题情境在激发学生求知兴趣方面有着巨大的力量。例如:在学习《一滴水经过丽江》这篇课文时,教室简单的介绍作者写作背景后启发学生思考:一滴水是如何经过丽江的呢?沿途流经哪些地方?这些问题直接将学生的思维带入到自主学习的情景之中,学生会迫不及待的想知道。于是搜集相关信息,从而进入探究的情景。
激发语文课堂教学,应在教学内容上积极引进“活水”,在教学思路上努力求新,把课堂上“活”。而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就是一个办法。比如在学习《小石潭记》一文时,围绕文中的两个特写镜头“潭水清冽”和“游鱼”,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小石潭的水如此清澈,鱼多又活泼与同学身边的母亲河比,从而自觉进入拓展的情景。
调动多种感官、不拘一格展示好的情景必须有恰当的载体和良好的呈现方式,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其加深感受,使情景的内在魅力得到充分的展示,从而促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学习。
把情景问题尽可能的用实物展示,配合生动的语言,这样,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例如,在教学《核舟记》一文时,教师展示了核舟的投影片,然后向学生介绍核舟的实际大小,长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再请学生使用纸板叠一个这样大的东西,大家叠出来之后发现只有半只粉笔头那么长,高度还赶不上粉笔的直径,接着我用让他们在纸上画五个人,八扇窗,学生们都反映很难做到,教师就顺势引导古代的艺术家不是画而是刻,而且人物刻的栩栩如生,这样很快把学生的心给牵住了,学习兴趣被激发起来。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象演员一样利用形象的动作,生动的语言,丰富的表情来再现语文内容,学生可以和老师一起做动作,达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例如学习《威利斯商人》这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涵,我让学生在小组内扮演你喜欢的人物,让人物和故事情节在课堂上再现,学生的兴趣很高,通过表演,一下子就掌握了文中人物的性格。
语文教学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过程,而且是感情的活动过程。只有作者创作情感、教师教学情感和学生学习情感三者的沟通融会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学场景才能呈现强烈的情感共鸣状态,多媒体的应用为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提供了条件。比如,《安塞腰鼓》一文,作者通过一系列确而生动的词语,写出打鼓后生们茂腾腾的动作,表现了表演场面的热烈气氛。但是很多同学没有这样的生活体验,想象不到,也体会不到,安塞腰鼓那种热烈的场合,如果我们通过视频,音响把相关的场景展现在学生面前,那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情景化教学,它的流程一般如下:表达交流情景、分析、讨论、体验、理解问题、归纳整理、理解问题。运用得好,能够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促使他们全方为的参与学习,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的养成。初中生追求新奇、思维活跃、自主性强,但知识底蕴浅薄、自控能力尚佳;渴望成功,渴望同辈交流,但容易自卑,不善合作学习。“情景化”外界刺激,迎合了学生强烈的主题性需要;讨论交流。又营造了良好的学习心理,对学生健康成长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都有很多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