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勇 杨水
(山东省国土测绘院,山东 济南 250102)
非机械扫描方式中最为典型的是声光扫描,利用声光效应,当声波通过声光介质后就会影响到介质的疏密程度,如果衍射光的角度和频率发生变化,说明光束在通过介质时出现衍射效应,超声波声场发生改变。扫描设备就是基于这一原理制作而成。激光入射角和声波面的夹角满足一定条件时,介质内的衍射光就会互相干涉,留下0级和1 级的衍射光。声光扫描属于无关性扫描,扫描速度比较快,且视场角比较小。与之相比,另一种常见的非机械扫描方式是电光扫描,利用晶体的电光效应,将出射光束偏转后进行扫描。光束在晶体中某些方向的折射率发生改变,因此通过晶体的过程会产生相位差。电光晶体处于电场中,出射光角度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与电场之间密切相关。光束通过晶体产生相位差的变化,激光出射角也会随之偏转。
以振镜扫描为例,其中一端和扫描电机连接,通过电机转动来实现振镜的偏转。此时,激光会随着镜面反射让出射角改变。激光光束首先投射至沿X 轴转动的振镜上,之后通过反射,到达沿Y 周旋转振镜之上,以这一过程中通过相互配合来实现二维平面扫描。不过考虑到灵活性方面的要求,其结构冗余的问题与扫描频率问题应进行控制。
在实际工程的测绘中可以看出,激光雷达测绘技术可以在基础测绘工程中得以应用,主要包括数字正射影响、数字线划地图等。对于数字正射影像来说,必然离不开高精度的三维技术。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数字正射影像的获得,主要是依靠地形的信息条件。通常,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的程序比较复杂,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对于设计和技术路线的要求也比较高。而且,对于测绘工作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关的设备不仅需要满足高精度的微分纠正,还可以促进影响的生成。
精密工程与目标采集之间密切相关,精密工程的三维坐标信息和模型可以通过测量来获取结果。包括建筑测量、水文测量、沉降测量以及变形测量等多个领域之内。激光雷达技术的使用,能够有效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激光雷达技术能运用数码照相技术获取纹理数据,通过与建筑模型的叠加,创建三维模型,实现对目标实体的规划分析和决策、以及变形测量等动作。例如在铁路设计工程中,通过激光雷达技术实现对地面状况的分析和模拟,为铁路线路的设计和实际施工提供了依据。
现代社会的工程建设中,空间信息的作用更加明确,也成为了城市建设过程中的有效参数信息。激光雷达测绘技术有助于获取精度更高的地面模型和数字影像,获取空间信息资源。例如在建设数字三维城市过程中,为了能更好地实现对空间的开发、利用,利用激光雷达技术获取高密度的点云数据,构成三维城市的基础参数,进行分析测量后构件数字高程模型、建筑体模型。相比与传统技术,在坐标系方面实现了转变,可以用测区均匀分布的控制点与坐标点作为基本参数,确定好坐标,在测量过程中点云也包括了多种类型,如城市建筑点、植被点、地面点等,最终则可以提取地面信息,将地面点云划分为地面点、非地面点、噪声点,在分层完毕后进行测绘。虽然点云数据会因建筑物密度过高产生一定的误差,但是只需要通过人工审核并展开修改,就能维持分类结果的准确性。建筑体框架模型的制作结束后,可以按照城市图形数据进行判断,在三维立体软件中进行编辑生成不同的框架模型等。
机械激光雷达系统在森林工业中也可以得到有效应用。由于工程中要获取到森林下端地形信息,对于精度的要求比较高。如果选择传统技术手段,树的高度、密度、环境因素等都会干扰到结果获取过程。然而借助激光雷达系统,技术人员甚至可以透过树冠来勘察树冠之下的地形特征,包括获取树的高度信息等。在后续工作中也可以获取更多的林业信息,如材质以及生态环境等。例如,在森林生物量的分析过程当中,可以建立其单木生物量模型,用于大规模范围内的森林资源筛查工作。小光斑雷达数据的出现减少了离散点云数据受到的参数估测影响,可以记录地物的波形和强度,以波形分析结果来获取森林结构参数。未来的工作中还可以借助多源遥感数据的综合应用,进一步提升雷达数据在部分茂林地区的精确度,或是选择机器学习法,在不同区域的训练数据分析时获得不受影响的估测模型和算法结果,实现大面积推广。
在电力工程施工规划中,对线路的测量一般会采用直升机上的激光雷达系统来实现。这主要是因为,直升机搭载的激光雷达系统能够沿着电力线路的走向进行测量,相对于其他测量方式而言,较具灵活性优势,能依据实际测量需求随时调整直升机的高度以及飞行速度,进而实现对测量精度和测量效率的有效控制,同时也能节约测量成本。
总之,激光雷达测绘技术已广泛地应用到测绘行业中,可以满足日益提高的工程测绘要求,要促进激光雷达测绘技术的发展。无论是在哪个行业和领域,都能围绕基础测绘的要求进行系统化研究,发挥其数字处理的自动化特性,发挥高精密度、低成本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