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电力企业柔性化人力资源管理

2020-12-07 13:22:30刘岩
魅力中国 2020年38期

刘岩

(国网秦皇岛供电公司,河北 秦皇岛 066000)

柔性化策略主要是以“尊重员工地位”为主要理念实施的人力资源管理手段,相比于“刚性管理”,它更加注重“以人为本”,不但贴合新时代发展理念,而且可充分地体现出员工的实用价值,使其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卓越的贡献,并且可提高员工的思想觉悟,让其具有较强的团体精神。

一、柔性管理的起源及定义

“柔性管理”指的是一种生产体制,是以柔性管理理论为基础的,与实现企业柔性生产系统所采取的组织形式相适应的管理方法和生产手段两者的统一。相对于以“规章制度为中心”的“刚性管理”,“柔性管理”遵循的是“以人为中心”,对员工进行人格化管理。

柔性管理首创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和那些将规章体系当作主攻点的刚性管控措施不一样的是,柔性管理强调的是人的管理,是一种人性化的活动。新经济时代背景下,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不断增高,并且知识型人才的比例也在逐渐扩大。这些人才对企业的发展有着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意识。因此企业在进行内部管理工作环节中采用柔性管理模式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电力企业柔性化管理的重要性

人力资源柔性管理实际上就是使用人性化管理的模式,把电力企业的意志转换成员工主动意识的一个过程,进而增强员工凝聚力和向心力达到电力企业共同愿景的目标。而实现电力企业目标的根本动力就是员工的整体素质和忠诚度以及凝聚力,人力资源属于电力企业的根本动力。柔性管理的模式从之前的以物为主管理转变成以人为主,经过不断改进满足人个性方面的需求,不断增加工作内容等手段挖掘员工的潜力,选择激励等手段,不断提高员工的整体素养,促使员工主动为电力企业目标的实现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进而确保电力企业目标能够真正实现。

三、国有电力企业柔性化人力资源管理措施

(一)制定柔性化规章制度

企业要想发展离不开规章制度的约束,需要秉承人性化管理原则制定柔性化制度,这样才能保证员工愿意按章工作,也能从一定程度上提高工作效率。首先,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相关人员应当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严格把控制度的强制性,需要充分尊重员工的实际需求,结合人情考虑制度的包容性,以免员工出现对抗心理,激化双方矛盾。其次,在制定柔性化规章制度时还应当依据文化理念汲取员工的建议,采取民主决策的方式让员工也参与到制度的制定工作中,一方面可降低管理者的宣传工作量,另一方面也可帮助员工深度了解制度内容,确保制度实施期间的有效进行。最后,人力资源管理者需要掌握员工的基本情况,在制定规章制度时需要涵盖员工的具体需求,促使员工能够自觉遵守制度。

(二)注重柔性化员工培训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运用柔性化策略还需在培训环节融入柔性化管理理念。柔性化管理更加注重员工的实际发展需求,所以在培训过程中,管理者应当根据当前员工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开展培训活动,并且不可强制规定员工必须无条件参加培训,针对特定情况需为其提供相应的灵活处理方案。比如员工外出公干无法及时参与内部培训活动时,可借助网络平台引导员工自行安排时间完成培训任务,以此突显出人性化管理特征。同时,人力资源管理者需将员工进行分类,有目的性地组织培训,使员工技能得以提升。

(三)激励措施柔性

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的柔性管理是要重视建立激励制度,采取柔性激励措施,对具有发展空间的员工加以实际的奖励鼓励,但是要注意鼓励措施的柔性,如果强硬的员工的能力物质化必定会阻碍员工的创造性发展。所以企业要重视激励员工的柔性措施,第一是要给予员工的物质奖励,物质奖励应该趋向于员工的股权制度,以及分红提成等等。第二是要重视员工的精神奖励,及时了解员工的实际工作情况,对员工的生活加以关注,帮助员工可以不断改善自身的生活状态,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此外还要不断完善企业的管理制度,优化业绩评价系统,促使每一位员工都可以完成自己的岗位职责。

(四)建立柔性化绩效考核机制

在人力资源柔性管理的过程中,绩效考核不但是员工实现职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同时亦有助于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企业应当按照自身的经营战略,采取合理的绩效指标提取方式,明确不同部门的关键成功要素,再利用关键指标分析方法,把企业的经营目标分解到不同的部门和每个劳动者身上,制定可量化的考核指标,充分激发员工的潜力。同时,抛弃僵化的考核指标,在考核中侧重体现员工的积极性和个人意愿。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电力市场新形势下,电力企业只有保持管理制度的柔性化,加强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将会最终的实现企业的最大效益,也会真正地体现企业员工的主体地位。电力企业想要更好的立足于市场,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就要做好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保证企业健康、持续的前进,也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