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斌 (西北师范大学舞蹈学院)
傩是一种传统的祭祀仪式,其目的在于祛除瘟疫、保平安,需要群众的广泛参与,在表演过程中,往往需要表演者带上面具,我们现在的傩文化就属于一种原始的信仰。傩文化要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有许多古书都对其有详细记载,有的学者按地区将其划分成为南方、中原以及北方这三类,傩文化的出现是受其当地的文化背景、地理环境等各种因素影响的。
随着时代的变化,傩文化逐渐从原本的祭祀活动向娱乐活动所转变,对于甘肃临夏州永靖县的傩文化来说,大多数都属于民间文化。实际上,傩文化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而甘肃省分布最多,同时在西南地区有许多的不同的表现形式,具有较为强烈的民族特色。在甘肃境内,流传较多的是军傩、寺院傩等等,它代表着人们的信仰,也是一种有组织性的民俗活动。
临夏州永靖县位于甘肃省,处于黄河上游地区,其气候类型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同时由于其地理位置的影响,地域差异较大,地势起伏也比较大。在古代,古人们将永靖称为“西羌之地”,在大约五千多年前,永靖县就诞生了马家窑文化,一直到唐代,永靖逐渐成为各个民族的聚集地,包括吐蕃、羌族以及鲜卑等等。永靖县傩舞又叫做七月跳会,在很久以前,百姓为了防止蕃人打劫,便会带上面目狰狞的面具,击鼓鸣锣来驱逐蕃人,百姓们为了庆祝胜利,便将其作为一种习俗并在每年的丰收季节进行。
大多数的民间艺术都是经过长期的文化积淀而形成的,通过图画或者是文字记载而流传的,往往由音乐、舞蹈等结合起来形成的,从这些民间艺术中可以发现并探索当时的文化背景。已有相关古书记载显示,临夏州永靖县是羌戎部落的聚集地,当地出土的文物均显示着与羌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郦道元就曾在其作的《水经注》中对永靖县的美景进行了描述。
甘肃临夏州永靖县傩舞的来源主要分为两个方面:第一就是唐代“护秋”行为的保留;第二是古代羌文化的保留。
临夏州永靖县傩舞的分布较广,其中最主要的有红泉、杨塔等地区,在傩舞的表演流程中,包括有请神、安神等等程序。首先是请神,队伍需要在早上到达表演地,然后去当地的庙里面抬神轿,庙里面的神位各有不同,在百姓的心里这些神都值得尊敬,他们能够保证村庄庄稼的丰收,然后就是安神,众人在将神轿抬到场地之后,上香点灯来祭拜他们,以此保佑来年庄稼丰收。下一步就是焚香和献盘,当地的每一家居民都会向神明供上盘馍,并且每家至少需要上供三个盘馍,其中一个要写上这户主人的名字并且应该拿回家中让家里人一起吃,他们认为这样可以避免灾难。下一个环节就是献牲,献牲这一环节十分重要,有些居民为了祈求神的保佑,在愿望达成之后也会再次献供来还愿。
傩舞的服装道具一般包括旗、卦、令以及刀鞭等等,其中人物的服饰会随着角色特点而产生改变,而人物的道具则是按照角色的需要进行设计的,其制作并不复杂。
服饰属于民俗的载体,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人们的民俗生活,以《法神舞》为例,《法神舞》属于一种表演舞蹈,服饰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人们的精神寄托,包括有祭神服饰、祈福服饰、驱魔服饰、去病服饰等等,《法神舞》的舞蹈服饰一般是无袖的,肩部连接在一起。
永靖县傩舞具有各种各样的表演内容,但是最为主要的就是与三国时期有关的内容,比方说《三战吕布》以及《斩貂蝉》等等,但是同样的有一些表演还会与人们的农耕生活和神话故事息息相关,与农耕生活有关的有《打麻雀》、《庄稼佬种庄稼》,与神话故事有关的有《目连救母》、《五将降猴》等等。
在《三英战吕布》节目中,首先吕布和张飞首先上场,两人交战,在关羽参战之后张飞就会下场,刘备上场参战之后关羽下场,最后就是张飞、刘备和关羽三人一起上场,吕布寡不敌众便逃走了,整个表演过程中均没有唱词,情节跌宕起伏,激动人心。
临夏州永靖县的傩舞表演顺序会随着当地的时间、地点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一般情况下,整个傩舞的舞蹈动作不会发生过大的改变,只会由于故事内容的不同而变化不同的节奏,所以对于傩舞的典型舞畴进行考察时,应该注意其舞蹈的节奏、步伐等等方面。比方说在《斩貂蝉》节目中,就应该注意身体的显要部位,比方说上半身应该以腰部为轴来画圆,在垫脚的时候手脚要协调配合从而保证动作的流畅有力。
综上所述,临夏州永靖县傩舞文化的历史十分悠久,它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祭拜者的心理需求,随着时代的变化,傩文化逐渐成为当地文化的一部分,与永靖傩舞相关的研究主要在于数据记载的方面,其发展离不开当地的历史因素影响,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发现来挖掘其内在的价值,本文对临夏州永靖县傩舞的历史起源和表演形式进行了一定的探究,以此帮助傩舞文化的长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