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淑娟 (仙桃职业学院)
当前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我国音乐教育也在一个改革创新的风口浪尖,如何深刻地认识音乐教育,解读艺术教育,让音乐与艺术真正服务于现代生活和人才培养,是教育界公认的重要课题。对此,笔者认为,音乐教育改革首先要立足中国现当代音乐教育的实际情况,不能纸上谈兵,而是要正确认识音乐教育的成就及不足,再找准问题,对症下药。这几年我国在音乐教学上也发挥着重要的改革,对于音乐教育的教育模式和教学内容都有了与国际接轨的系列改革措施,对于音乐教育的授课形式也在继承和发扬传统音乐教育模式的基础山积极改进,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比如在当前音乐教育的改革中尤其注重创新精神的发扬,但是这种创新又不是盲目创新,而是在坚持“实事求是”原则的基础上,在继承传统音乐教育的基础上,结合当下时代背景,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国内外流行的音乐学说进行有目的的创新,最终实现音乐教育的质的转变和音乐教育真实的需求发展,我们都知道创新是艺术教育取得新成绩的动力,对于音乐教育更是如此,通过创新,音乐教育工作者可以充分地认识到发展的重要性,进一步坚持“实事求是”原则,追寻本源性的回归教育本质,促进音乐教育和艺术教育的发展。再次,音乐教育的学科定位也越来越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笔者认为,音乐教育可以大致分为两部分,第一类是专业的音乐教育,另一类则是通识性的普遍意义的国民音乐教育。这两类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差异,但是当前的音乐教育基本可以处理好两者的关系,通过在通识教育中融入民族音乐文化知识,让音乐变成全符合更多人学习期望的一门学科,进一步促进当代音乐教育的发展。
上文中分析了当代学校音乐教育中的优势条件,现在将其不足之处简明概括:一是当前音乐教育在引入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过程中欠缺人文关怀,这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课程”和“教育”本身的特性,以致在学校音乐教育的进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第二个不足就是在音乐教育引入民族音乐文化的过程中容易忽视音乐的艺术性与实践性的统一。学校音乐课程属于基础课程,应当是面向所有学生的、育人的、针对音乐本身的、精选优质和经典作品的课程,一旦忽视了艺术性与实践性的统一,单纯的只追求艺术或者过于重视实践,都难以实现音乐教育的融合发展。另外,在调研中,笔者认为部分院校的学生自身的音乐素养有待提升。音乐素养是一门音乐基础课,它是每一个学习音乐的人所必须掌握的。它的重要性,就像学外语要学字母和音标一样非常重要。音乐素养课教学不是可有可无,可学可不学的问题,它是音乐的基石。音乐素养在音乐学院及附中都是必修课,是考音乐院校必考科目,也是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必考内容。更是学生学习乐器的入门课程。实践证明,学习音乐素养的学生,能够具有听辩、唱读、视奏、欣赏四项能力。如果你不具备这些素质,你就不具备学习音乐的能力。所以,音乐素养教学是学习乐器的学生必学的课程之一。试想一下吗,没有好的音乐素养,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就失去了指导性的主流价值,很难在变化多端、派系多变的民族音乐中游刃有余,脱颖而出。
我国民族音乐发展历史悠久,回顾中国历史,我们可以知道在许多音乐文化的繁荣而国运亨通的朝代。在中国古代的传统民族音乐文化中,那是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息息相关的。中国民族音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这种音乐在日久的生产生活中已经逐渐融入到每个中国人民的心中,对于民族精神的反应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造就了独特的民族音乐,比如古琴音乐就是一种追求超尘脱俗的意境和天人合一的思想的音乐典范,它主要的文化内涵就是要表现“清、幽、淡、远”的已经,这种文化思想也意味着中国古人性格里对君子的追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音乐对于政治的促进作用就在于它起着塑造人格的作用,和安邦治世的功能,而音乐对于文化的作用,则主要表现在音乐对它中国古代“礼法”的辅佐,是一种能够把最具震撼力的东西和封建礼法结合在一起,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总之民族音乐就像一把中国传统文化的镜子,它反应出的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画面和其博大精深的内涵。民族音乐不光对民族精神的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个人也有着有利的影响:比如提升学生的气质与生活品位。社会上对学音乐的人最常见的评价是有气质有品位,因为音乐也是一种艺术形式,艺术原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尤其是学习民族音乐的学生,身上会不自然散发出一种高贵的气质。这是因为音乐不会像绘画与舞蹈艺术那样主要以视觉感受为主,是从心灵深处散发出来的,能够唤醒大学生的气质和灵感。学习民族音乐还有一大好处就是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制自己的情绪。学生在与民族音乐相处的过程中,更多是在学习美、感受美、还在实践美。一个美的环境对于学生的心灵和性情陶冶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减轻生理疼痛和治疗精神疾病,宣泄不良情绪,激发学生积极的主动精神。实践证明,不少性格内向的孩子通过学习音乐后,性情都得到极大的改善,处事待人,热情大方,更加喜欢与人沟通聊天。总之学校音乐教育中重视民族音乐的传承,不光对于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意义非浅,对于学生个人的身心健康可持续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为一名教育教育者,如何在日新月异的今天,在教育之林中立于不败之地,着实值得思考。笔者认为,教育工作者要想让学习者学会学习,首先要是一个爱学习的人,要让自己始终处在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位置,要以全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并将这些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最主要的观念就是现代信息技术在民族音乐教育中的引入,面对当前民族音乐教育实践过程中单一化的教学形式,如何更好地运用现代音乐教育学术成果的状况,更好地借助新媒体技术提升民族音乐教育的效能,这就要在课堂中引进新媒体技术,例如从常用的PPT入手,结合教师备课时制作课件常用的关键技术,动画演示大师、ppt、文字识别、语音翻译、教育101ppt等软件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直观教学,让民族音乐专业的学生在惊叹PPT强大功能的同时,深刻领略了手机传屏电脑在日常教学中的便捷,真正做到立足于民族音乐实践教学去领悟和思考民族音乐之美,在提升自身音乐素养的同时提升自己对民乐的热情。随着当前学校音乐教育中各式各样的研修班的不断深入开展,教师也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加强对民族音乐的思考和音乐知识的积累,打造出更充实、更丰满的音乐教育课堂。在以课堂为主要阵地的学校音乐教育中,教师的授课能力高低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成效高低,因此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加强引用一些国内外的景点音乐理论,并将其与我国传统音乐相结合,打造出符合中国特色的,又能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音乐做样品和音乐课堂,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让学校音乐教育起到良好的作用。同时,课堂音乐教育也要对音乐脱盲进行基本的定位,形成初步的理论体系,在音乐教育改革与实践中迈向国际化,向一些艺术成熟的国家看齐,学会在日常音乐训练中,不断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通过读谱、视唱、听音、节奏、和声、写作、音乐欣赏和音乐史等多方面的综合理论基础,来进一步提升自己对民族音乐的感悟和鉴赏能力,让自己从内心深处热爱民乐,理解民乐、懂得民乐、表现民乐,全面提高自身的音乐综合素质,以便在日后的学习中进一步增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增强对音乐的感悟、理解和创造能力。通过课堂音乐教学实践,进一步将音乐学习的理念将贯穿在人的一生之始终,可谓“活到老学到老”。真正实现音乐学习不再仅是学生的专利,教育也不再仅是教师的特权。作为音乐教师,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音乐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积极学习和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把那些教育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只有如此,才能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思想的内化来指导实践,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创造新的教育方法,适应学习时代的要求。而学校音乐教育中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同样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在当前高考的指挥棒下,对于紧张辛苦的学习阶段,如何能在短暂的、有效的音乐课堂教学中,进一步体会到人生的甜、人生的美,让自己学会高质量的欣赏音乐,用音乐丰富自己的人生,促进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这都要求音乐学习者要改正对音乐对艺术不重视的态度,从内在接纳自己所学习的知识和科目,并积极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用年轻的心给予艺术更多更高深的引申或者是更朴素的思维,立足于传统音乐文化的真谛美,探索出音乐的无限奥秘。因此,学校音乐教育中对于传统音乐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不光是教师应当思考的话题,同时也是每一位音乐学习者所需要研究的课题,毕竟音乐教育的传承是对中国地域音乐文化的传承,而音乐教育的改革也是在这种传承的基础上进行的,各地高校在音乐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有自己的创新试验,但是这种创新必须是建立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并且高校应坚持长期持续关注改革的效果。
音乐是一种帮助学生打开想象力的空间,带给学生无限的遐想的艺术,也是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很有帮助的一门学科。音乐的作用除了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能启迪学生的智慧,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所享受,放飞心灵,身心愉悦,进而继续提升学习效率,最终用音乐素养武装自己,让自己成为内涵丰富的人,并在整个音乐的欣赏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到丰富的文化生活,增强学习的目的性,促进自身对文化生活的认知和理解,而在现代音乐教育中引入传统音乐理论,也会对音乐的这种艺术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发挥起到助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