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潭的早晨(外二篇)

2020-12-07 04:05彭启军
壹读 2020年4期
关键词:野花松树

◆彭启军

丽江黑龙潭,又名玉泉公园。它东靠象山,南依古城,西北远眺玉龙雪山。据说,全国以“黑龙潭公园”命名的景区数不胜数,而最为有名的却是丽江黑龙潭,名列《中国名泉》《中国风景名胜》等书。据史料记载,丽江黑龙潭始建于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乾隆六十年、光绪十八年均有重修记载。旧名玉泉龙王庙,因获清嘉庆、光绪两朝皇帝敕封“龙神”而得名,后改称黑龙潭,建有龙神祠、得月楼、锁翠桥、玉皇阁等古建筑。建国后开辟为公园,并先后将原明代芝山福国寺、解脱林、五凤楼、光碧楼以及清代的听鹂榭、一文亭、文明坊等古建筑迁建于此。1981年又建立东巴文化研究所。2004年10月经再次扩建后,现园内除上述古建筑外,又设立了丽江市博物院、古城区文化馆、丽江东巴文化研究院等设施,使黑龙潭在深得中国风景园林之精要的同时,又积攒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我曾无数次走进黑龙潭,有时是在自学考试之前,到公园内找一个相对僻静的角落,静静观书,以临时抱佛脚之态应考;有时是在早上上班之前,趁着员工车尚未出发之时,进园小走一圈,行色匆匆,权当锻炼身体;有时携三五好友,在黑龙潭附近小饭馆聚餐毕,趁天色未晚,至黑龙潭闲游一圈,借以消化胃中积食;有时是带家人游玩,但因小女年幼,犹喜随意乱跑,只得时时紧随其后,步不敢停,目不敢离,以致无暇观光赏景。因此,我虽是多次走进黑龙潭,却从来没有细细去感受过黑龙潭之美。

我在丽江已有十余个年头,工作所在的单位正好处在黑龙潭附近,近日因公司上班时间调整,上午时间充裕,让我终于有了充足的时间游逛黑龙潭了。于是,在一个晚春的早晨,我将代步车停放在单位附近,然后步行至黑龙潭后门。还未真正进入黑龙潭景区,便见一石桥。该桥不知何名,应为扩建黑龙潭时所建。以桥为分界,上下有两个不同水平面的人工湖泊。因近年黑龙潭泉群干涸,此时雨季未至,湖水显得青绿甚至浑浊。湖面上不时有一只水鸟,时而潜入水里,时而蜉蝣而行,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划出一道深深的水纹。湖的两岸杨柳依依,一片碧绿,娇翠欲滴,柳条婆娑,风神摇曳。站在桥上,突然想起卞之琳的诗来,“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人在看风景的同时,也会成为风景的一部分而被别人观赏。为此,我特意抬头看了看,可惜周围没有楼房,我最终在这桥上,没有成为别人眼里的风景。

我醉着轻柔的微风,一个人漫步缓行,沿着右侧堤边的石板路,悠悠然顺流而下。虽是暮春时节,但黑龙潭的樱花、映山红却开得正旺,沿路水流淙淙,柳条柔柔,风儿轻轻,花儿艳艳。行不多远,便见一个由花台树丛围成的小院落。院落里有一些早起遛鸟的老人,或坐或站,彼此愉快地交谈着。旁边的树枝上,横亘放着的竹竿上,挂着各式各样的做工精美的鸟笼,笼里是主人精心饲养的视作心肝宝贝的各种鸟儿。这些大自然的精灵,此时正在所谓的爱鸟人的“爱护”下,迎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欢唱着,仿佛是在呼唤新的一天的到来。不远的树上,竟也有一些小鸟,也正在欢快地鸣叫,它们与笼子里的鸟相互应答着。野鸟的鸣叫声音色虽然比那些经过调教的鸟的叫声逊色了不少,却灵性十足,那种无拘无束的、充满野性的韵味可不是笼中鸟能比的。

我迎着晨风,听着鸟鸣,嗅着花香,一路往前走去。石板铺成的道路两旁,种着各种叫不上名的花草树木,被勤劳的园艺工人修剪得整整齐齐,形成一道道绿色的篱笆墙。路边有一些大树,可能是因为树老枝干,怕被大风吹折掉落引发安全事件而被截去了高大的树冠,只留下一棵棵数米高的光秃秃的树桩,看上去虽显端庄,却没有了昔日的活力和神韵。

继续往前,行约二三百米,就到了黑龙潭的正门。从正门往里走,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锁翠桥。该桥始建于光绪三年,结构为廊屋式风雨桥,桥面铺盖五花石板,上部为人字形通廊瓦顶,飞檐翘角,造型轻盈优美。雨季时潭内蓄水量大,水位上涨,积水从桥下奔泻而出,水流飞溅,碎玉飞花,犹如千军出击,万马奔腾,涛声震天。桥正前左右门廊上书一联“惊涛撼树飞晴雪,未雨垂虹卧曲波”,将该景致描绘得尤为生动。两个桥头处建有观景台,站在观景台上,但见横桥卧波,楼台亭榭,雕梁画栋,斗拱飞檐。举目远望,雪山竦峙,险峻雄奇,星河斗转,雾绕云环,虚无缥缈,如梦如幻,宛若仙境。低眉近观,碧潭寒水,清波荡漾,云水天心。潭中游鱼,成群结队,五彩纷呈,怡然自得。楼台树影,映现其间,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山水相映,秀丽无比。桥上岸上,游人如织,三五成群,信步漫游,如行画间,尽享山水之乐。

过了锁翠桥,往右是东巴文化研究院。沿石板路一路往前,左侧有一亭名曰万寿亭,右侧傍倚象山,有古木参天,疏影横斜,浓荫蔽日。再往前是五孔桥,桥柱顶上雕刻有石象石狮,谐“相思”之意,雕工精美,惟妙惟肖。站在五孔桥上,观水中游鱼,尤为惬意,不由得让我想起著名的“濠梁之辩”来。下了五孔桥转回来,往前是一个小广场,广场上搭有戏台,常有纳西古乐及各种音乐会可欣赏。戏台对面是古城区文化馆,云美百源艺术馆等,柱子上、门框上均书有对联,文化韵味十足。戏台的后面是1963年经重新修缮后的得月楼,楼名取“近水楼台先得月”之意。“得月楼”三字为郭沫若所题,一楼正门有两副对联,一为“春风杨柳万千条,风景这边独好;飞起玉龙三百万,江山如此多娇”,一为“龙潭倒映十三峰,潜龙在天,飞龙在地;玉水纵横半里许,墨玉为体,苍玉为神”,均为郭沫若题写“得月楼”牌匾时所书。短短两联,尽绘黑龙潭神韵。书法飘逸洒脱,遒劲有力,为公园增色不少。

离了广场,再往前便是珍珠泉。该区域原为黑龙潭泉水群,山体下有泉眼无数,泉水自石岩下冒出,出水量最多时可达每秒3立方米。一年四季,泉涌不断,汇成了山灵水秀的黑龙潭。黑龙潭之水流入玉河后,分东、中、西三个支流,穿街走巷,流入丽江古城,使丽江古城家家流水,户户垂杨,被誉为“东方威尼斯”。珍珠泉上方是人行栈道,栈道与岩下泉眼相接,中空有隙,若受震动,泉水便形成水泡涌出,因其形似珍珠,故得名珍珠泉。早些年,泉眼群一年四季水流不断,泉水清澈甘冽,附近居民早晚聚于潭边,以塑料水壶、矿泉水瓶等容器取之回家饮用,争相往来,络绎不绝。2013年冬春时节,泉水逐渐断流,黑龙潭随之干涸。后以人工引玉龙雪山白水河之水注之,方得见于今日之黑龙潭美景。据称,2014年9月5日凌晨1 时许,黑龙潭珍珠泉又有水流出,见者以为龙神显灵,遂奔走相告。余闻,与挚友语之,其时入9月,乃一年雨季之末,黑龙潭以上区域历经雨季,山体吸饱雨水。水满则溢,雨水渗透山体,从山脚溢出,再正常不过。雨季一过,山体没有了雨水补充,山脚下的水流将会减小甚至再次中断。后,果不其然。

珍珠泉上方沿路古树林立,树以高山栲居多,一棵棵苍劲挺拔,风骨遒劲。林中有石碑数十座,最早的立于大明万历十八年二月,为“觉显复第塔记”碑,最晚的立于2005年9月,为“丽江县同胞参加抗日救亡纪念碑”。除抗日救亡纪念碑为混泥土浇制外,其余均以巨石刻制而成。石碑经岁月洗礼,满是苔痕和雨水冲刷的印迹,字迹多已模糊难辨。有的已破损,虽经修复,却是以简单的水泥粘合了事。碑前垒石成阶,以供游人瞻仰石碑时攀登驻足。

走过古木参天的林荫石板路,一缕缕和暖的阳光,透过风神摇曳的柳树枝条,照射在波心荡漾的黑龙潭湖面,耀眼而不失轻柔。堤岸上,园艺工人正忙着给花草树木浇水,环卫工人清扫着地上的落花和游人们扔到垃圾箱里的垃圾。早起晨练的人们,正迎着晚春的暖风,合着音乐节拍,有的跳广场舞,有的打太极拳,有的跑步,有的打羽毛球,有的随心所欲地做着各种运动。还有一些是外地来丽江旅游的游客,他们在导游的带领下,一路走着,看着,听着,欣赏着,不时还举起手中的相机或手机,来一张自鸣得意的自拍。

正遐思冥想间,手机铃声突地响起,是员工车发车时间快到了。我停止了遐想,匆匆向景区出口处走去。在跨出大门的时候,我又回头望去,只见象山上空,温暖的太阳正冉冉升起。黑龙潭的早晨,洋溢在一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氛围之中。

甘海子的松树

七月的甘海子,早已是遍地生机。绿茵茵的小草一个劲儿地生长,不知名的野花尽情地绽放。松树向世人展示着它旺盛的生命力,在甘甜雨露的滋润下,又拔高了一节。

说到松树,不由得想起我老家那大山里的原始森林。那整座山都是松树,少有杂木。松林密密匝匝,层层叠叠,连绵不绝,每一棵都是那么的高大、挺拔,终年守护着大山和大山里的那些宁静的村庄。我老家的那些松树,其特点是枝桠少、树干挺拔粗大笔直,在早期缺少钢筋水泥的建筑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八十年代初至九十年代末,政府大力开办林场,曾有大批伐木工人进驻大山深处,大量砍伐松木外运支援国家经济建设,常年不断。宁静的大山也因此喧闹起来。等到后来国家经济形势好转,林场停办,伐木工人撤离,大片的森林已所剩无几。所幸后来又采取了有效的补救措施,通过飞机播撒树种,到现在又长成了百里森林,依然守护着大山的祥和与宁静。

与生俱来,松树对任何环境都没有要求,却无时无刻不在默默地奉献自己的一切。松树是高大挺拔的常绿乔木,而且材质好,不乏栋梁之材。松树木材除可供建筑、农具、器具、家具等多种用途外,还可造纸,制碳,提炼松香、松节油,提取栲胶,入药,制作油墨,用作饲料添加剂等等。“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松树除经济用途外,由于其树姿雄伟、苍劲,树体高大、长寿,因此观赏价值也是非常高的。在中国,从皇家古典园林到现代居民家中都能见到松树的影子。例如北京北海的油松,颐和园中的白皮松,树桩盆景中广泛使用的五针松等。一些名山胜地,更是山以松壮势、松以山出名。比如黄山的迎客松、华山的华山松、长白山的美人松等等,无一不让人叹为观止。

而甘海子的松树,大都低矮、弯曲、多枝桠,丝毫算不上挺拔,更谈不上成材,根本不堪大用。但是,甘海子的松树却有一种精神,一种顽强不息的精神,一种坚忍不拔的精神,一种奋发有为的精神。甘海子土壤贫瘠,百分之九十以上全是沙石,既不肥沃也不保水,连野草都长不高。但是松树却是一种让人敬佩的树。它不需要温室,不需要施肥,更不需要浇水,只要有一颗种子,它便可以随地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不论地势平坦与否,不论环境气候恶劣与否。

“生来一身翠,绿装越寒冬。”松树是常青树,寒来暑往,春去秋来。松树从来不变颜色,黄叶尚未落去,新芽早已长满枝头,变的只是季节。

甘海子的松树,你虽不高大伟岸,却终年守护着神奇的玉龙雪山,为它添上新绿和神韵。

甘海子的松树,因为你的低矮弯曲多枝桠,让伐木者的斧锯在遥远的地平线上无奈地叹息,而根雕和盆景爱好者却视你若珍宝。

甘海子的松树,你是自然界的强者,你从来不嫌弃土地的贫瘠。当一粒种子,有幸从飞鸟的嘴里跌落,你便在那一片沙砾石隙中扎下根基。雨露给你提供营养,空气给你输送水分,根须在沙砾石隙中壮烈进军,顽强地向前挺进。

甘海子的松树是坚忍不拔的,“冰霜雪雨难移志,酷暑严寒不改容”。任它雨骤风狂,任它霜打雪压,你从来不弯腰低头。风雨袭来更显精神,真正“低眉顺颜全不取”,有的全是傲骨。

甘海子的松树,你长在沃野一定会更加茁壮,长在溪边一定会更加茂盛,而你却注定要与命运抗争,所以选择了这片贫瘠的土地。远方有肥沃的原野,有唱着欢歌奔流的小溪,还有你同伴的身影在风中摇曳,而你只能拥抱着粗粝冰冷的沙石,守望着雄奇的玉龙雪山。狂风摇过,大雪压过,严霜欺过,寒冰冻过,暴雨袭过,彩云亲过,雾霭拥过,彩虹吻过,流岚抚过,冬阳暖过,清月照过,野兽啃过,鸟雀栖过,蚂蚁爬过,游人攀过,旅行者拍过。你淡泊名利,宠辱不惊,从容选择诗意与淡然。

走在甘海子的那片花红草绿间,当我看到又一株嫩绿的松树幼苗在那贫瘠的土地上破土而出,我再一次惊叹于甘海子松树的顽强,它没有白杨那样伟岸,也没有木棉那般娇艳,在荒凉的原野中与小草微风作伴,却把蓬勃的生命展现得淋漓尽致。

“柔枝显气节,铁骨有心胸。”中国人民把松树作为坚定、贞洁、长寿的象征。把松、竹、梅称为“岁寒三友”,用以比喻不畏逆境、战胜困难的坚韧精神。我的眼前突然现出这样一幅画面来,一群头戴竹笠身穿蓑衣的人,啃着树皮嚼着草根喝着凉水,渡过激流险滩,爬过雪山穿越草地,把中华民族希望的种子撒向祖国的山川大地。就是那一群人,有着松树一样的精神,一代又一代,将祖国的大好河山点缀得多姿多彩!

甘海子的野花

在玉龙雪山甘海子,有一个季节,最令人陶醉,那就是春天来临、山花烂漫的季节。实际上不只是甘海子,还有牦牛坪,云杉坪,都是观赏野花的好去处。

在人间最美的四月天,甘海子的草甸还是一片枯黄,小草的嫩芽还在春寒料峭中沉睡。那不知名的野花却已竞相开放,红的,白的,黄的,粉的,紫的,蓝的,一朵朵,一丛丛。远远看去,那零星开放着的,好像是落入草丛里的星星,林林总总怒放着的,好像是镶嵌在草甸里的花环。微风吹来,淡淡的清香似有似无,虚无缥缈,惹得蜂也忙起来,蝶也舞起来。

虽然经常听见或看见或书写“玉龙雪山春来早”的句子,但玉龙雪山的春天还是比其他地方晚了许多。雨季还未来临,小草尚未抽芽,满地的野花少了绿草的陪衬,似乎少了几分神韵。但也因为这些野花,昭示着玉龙雪山的春天姗姗迟来。

从春到夏到秋,甘海子的野花总是接连不断的开放。“天街小雨润如酥”,等到几场雨过后,甘海子便凸显出一片生机,松树贪婪地吸吮着甘甜的雨露,小草开始抽芽,枯黄的老叶逐渐腐去,为新生的嫩芽提供着营养,草甸便渐渐地由黄转绿。过不了多久,那绿茵茵的草地上便又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花,先开的谢了,残了,落了,新开的又补上来,依旧将甘海子点缀得生机勃勃。

野花,野外之花。花盆里没有你的位置,世人也很少瞩目,你没有玫瑰那般娇艳,也没有牡丹那般芬芳,不用温室培养,无需帘幕遮挡风雨,方寸之地,便是你安身立命的地方。大地上,霜雪把你欺凌,人兽把你践踏,甚至啃食挖掘。原野里,只有风儿为你歌唱,蜂蝶为你痴狂。可你从不抱怨,从不感叹,宠辱不惊,物我两忘,总是在属于自己的季节里独自开放。雨来了,你跳起欢快的舞蹈迎接;风来了,你将清香传遍原野。面对人兽的啃食挖掘,你奉献着微薄的营养和光环;面对霜雪的欺凌,你俯下身姿,让老去的茎叶护住根底,等待着第二年抽芽。

深秋了,甘海子那空旷的草甸上,依旧开满各种不知名的野花。不断有游人端着相机,肆意踏进草甸,为了拍一张自鸣得意的美图,摆出各种姿势,随意将那一朵朵美丽的野花踩成碎片。为了欣赏那一抹在旷野里奉献给深秋的礼赞,趁着午饭后短暂的闲暇时光,我跟随游人的步伐,踩着软绵绵的草甸,寻迹而去。那一朵朵清露欲滴的娇美身姿在微风中摇曳着,仿佛是在欢迎我的到来,又或许是在跳一支自我陶醉的舞蹈。

春去春来,花开花落,每一种花儿都知道属于自己的季节。野花更是如此,它从来不在乎自己的位置,它只拥有属于它的季节,只要属于自己的季节到来,便悄无声息地开放,无意争宠群芳,更无须世人瞩目,在那空旷的原野里,默默无闻,独自走过属于自己的季节。

走在甘海子的草甸上,观赏着无声开放的野花,我不由陷入沉思,其实人生也不过如此,无须在乎旁人的眼光,只要做好自己,无愧于心,便是人生之春天。相比起整天为生活在喧嚣尘世中奔波忙碌的人们,野花自有一种恬淡娴静的心境,不管谁来谁去,它都拥有自己独特的风韵和内涵,优雅与淡定,从不张扬喧哗,媚俗争宠,不论朝暮,不染风尘,更无需呵护,只是静静地在属于自己的季节里芬芳。

赏完野花归来,余不由感慨万千,浮想联翩,遂作古风一首,以赞之。

盛夏群芳影无踪,雨浓时节野花妍。

绿茵丛中红几点,犹似繁星落草间。

安身立命问天涯,何须温室垂卷帘。

不争春色暗自消,寒来暑往又一年。

猜你喜欢
野花松树
野花(外一章)
松树郁郁 松树苍苍
野花谷的牛
《野花也妖艳》
狂舞的野花
变松树
松树
松树
松树
宝岛的野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