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与诗的生活
——文化视阈下侗族大歌的歌唱风格

2020-12-07 01:46:26姚连乔肖玉蓉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哈尔滨音乐学院
黄河之声 2020年21期
关键词:大歌侗族歌唱

姚连乔/肖玉蓉 (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哈尔滨音乐学院)

侗族大歌又称“嘎老”,即侗语中歌的含义,“老”是大、是表达众人一起制造的和声共鸣庞大的意思。作为一种独特的和声艺术,多声部、无伴奏、无指挥是侗族大歌最主要的特点,可以说是世界文化艺术发展史上的文化瑰宝,不仅仅是因为它所独有的歌唱艺术而蜚声海外,更重要的是它所传达的一种独特的地域文化与民族智慧。

一、侗族人民歌与诗的文化生境

(一)侗族人民诗意般的生态环境

侗族人民居住的地区地处祖国的西南部,从核心来说主要分布在“十洞”、“九洞”、“六洞”等地。“洞”是侗族古代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形式,是一种带有地方自治性质并具有一定权威性的基层政权组织。其分布范围较为集中,包含了贵州省的黎平、从江、榕江、等部分地区。侗族地区四季分明,冬温夏热。由于山高谷深,也有地势较为低洼的盆地,因此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洞天”之说。侗寨气候湿润宜人,有助于各类农作物的生长,为侗家人提供了一个自给自足的风水宝地,伴随着蛙叫蝉鸣在毫无喧嚣的自然环境中繁衍生息,不断对音乐的节奏感和大自然的和声展开了无限的遐想和创造,发掘大自然中最和谐的音响,蜿蜒起伏,错落有致,这也是侗族大歌产生和声和复调音乐的自然生态阐释。

(二)侗族大歌的语言文化

侗族大歌因其方言的差异分为南北两侗,起初的侗族人民没有自己的本民族语言,都是祖祖辈辈代代相传的智慧。侗族语言不同于汉族有自己的汉字及书本,他们靠歌声传承语言和文化,久而久之便成为一种语言传承的体系。直到解放后,党和国家帮助了十多个少数民族记录和修改文字自己本民族的文字,侗文也就由此产生了。侗族的语言特点是声调多,音调稍高,有一种高低对抗之力,但侗语又有高低起伏之感,没有固定的音律和音高可遵循,在歌唱当中需要细致的训练才能准确的使用和充分的展现语音的美感。侗家人以他们的歌声为傲,且乐于表现自己的歌声,有人听说侗家人讲话就好比唱歌一般,来到侗乡就好比遨游在歌的海洋里,轻松自在,安闲舒适。

(三)侗族大歌的民俗与建筑文化

对美的追求渗透在侗家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其精美的银质头饰、服饰文化、文学作品、工艺美术、鼓楼建筑艺术等。独有的民俗、传统节日、宗教信仰和如诗的歌等有道不尽的美和唱不尽的好。凉亭、风雨桥、鼓楼是侗族的象征性建筑。其中鼓楼建筑材料完全为木质结构,由当地的鼓楼建筑师所建造,无需丈量和图纸,全凭过硬的建造经验以木榫、木栓穿合,是侗族最具代表的建筑。除了建筑外形上的美,它还具有极强的功能性,承载了侗家人的生活议事、节日举办、传递信息和大歌演唱等。鼓楼中歌唱这一习俗将白天辛苦劳作的侗家人都在夜间集结在一起,围坐在鼓楼中间便开始讨论,相互“切磋”歌唱的技艺,交流生活、联络情感、从而消去一天劳作的疲惫。传达侗家人团结一致、你来我往、相互依存、安定团结、和谐共处的一种美好生活道德观念。

二、侗族大歌的歌唱文化审美灵魂——“韵味”

世界音乐文化是丰富多彩又具有差异性的,西方声乐艺术以“真”为艺术目的,中国声乐艺术以“韵味”为核心。侗族大歌的“韵味”最早则是由传统戏曲引发而来的,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特征。

(一)歌唱的声、韵、情

侗族也有属于自己本民族的戏曲——侗戏,关于侗戏的起源没有相关文献,所以不容易找到侗剧的历史记载。观侗戏是侗族人民喜爱的一种文化娱乐活动,适合各年龄段的人观看,全由群众自由组织结合。侗族大歌遵循侗戏在字韵、声韵、情韵方面的艺术追求,在咬字方面注重准确、清晰、声音婉转悠长;在声音的韵味方面则注重字轻声美;情的韵味则尤为重要,侗族大歌大多以情感表达为主,重在情深,妙在回味。通过对生活写意、自然和谐的拟声、娓娓道来的情感抒发,将字韵、声韵、情韵原本三个独立的部分互相作用,互相影响,从而达到一种自然、均衡、协调的自然和声。

(二)侗族大歌的审美心理

“歌养心”“饭养身”这是侗族人民的生活美学思想。民以食为天,而侗家人将吃饭和唱歌认为是同等重要的,就好比一日三餐吸收来自食物的营养和劳作一天之后需要歌唱来修养身心是等同的,歌唱就是侗家人生活必不可少的生活必须品,可以说是侗家人的血和肉,它早已凝聚了侗家人的一切精神生活。祖祖辈辈、代代相传、以歌传情、以歌结谊创造了一个无处不歌、无人不歌、无事不歌的诗意民族。

三、侗族大歌的歌唱风格特征

(一)侗族大歌的种类和特点

1、鼓楼大歌“嘎老”

“嘎老”即鼓楼大歌,有的地方又称为“嘎玛”,侗语中“嘎”即译为“大”表达篇幅长而大,规范正统、内容古老、意义深远的意思。一是在贵宾来访和举办重要节日等重要场所演唱。二是歌唱的内容久远古老,以英雄事迹、侗族历史、神话故事、哲学伦理等为歌唱内容;三是族姓文化鲜明,每个侗寨有代表自己本寨和本族独特风采的大歌。四是篇幅长大,段落多。五是实词段落较长,内容充实。六是气氛庄严肃穆,歌唱时,女性正襟围坐,凝神闭目;男性则专注入神、神情深沉而持重。

2、声音大歌“嘎所”

“嘎所”即声音大歌,歌词短小,声音大歌为来自大自然的和声,易凸显歌唱技艺。主要通过模拟自然界蝉虫鸟叫的声响,以自然界的声音作为歌曲的表现元素,使大歌更贴近自然生活。

3、叙事大歌“嘎锦”

“锦”在侗语中为“故事”之意,属于多声部的“叙事歌”,篇幅冗长,演出地点不固定,一般由中老年歌队演唱,歌曲题材大多来自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叙事大歌又分为“嘎锦”和“嘎卜节”两种。

4、儿童大歌“嘎腊温”

侗语“腊温”译为“小孩”,侗语译为小孩歌,即汉语译作儿歌。内容多以歌唱大自然为主,将动植物拟人化运用到儿歌中。歌词简练、语言质朴有趣、音符跳跃活泼,曲调简洁,节奏规整活泼,乐句短促有力。

5、礼俗大歌“嘎莎团”、“嘎开团”与“嘎送究”

“嘎开团”“嘎送究”与“嘎莎团”均为多声部礼俗歌。侗寨有“拦路”和“开路”的待客之道。拦路歌又称“嘎莎团”,主要在侗寨之间的礼俗往来。“嘎开团”为要求客人进寨所唱,主人百般刁难,客人巧妙解答,你来我往,妙趣横生。“嘎送究”则为送客所唱,歌词多为长短不一的句子,曲调悠缓缠绵,饱含依依不舍之情。

(二)侗族大歌的歌词风格特征

歌曲的研究离不开歌词内涵的外延了解和认知。在中国艺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歌唱文学以多种特定的载体形式呈现音乐。侗族大歌的歌词与曲调则源于歌唱内容情感的表达,对其来说民歌就是一种诗歌的创作,用简单、简洁的表达方式大量采用比兴、衬词等手法去创作歌曲,即便是篇幅较大的叙事歌也饱含了侗家人的诗意生活,同样离不开“诗歌”二字。可以说想了解侗民族历史最先要查找的资料便是侗族的音乐文学。

1、歌颂大自然方面

了解侗族歌曲的歌词也可以直接表达民歌的演唱风格。侗族大歌歌词的运用也具有中国民歌的衬词特点,含有地方性特色和当地口语特色。第一是通过对歌词的衬词进行补充,使得原本想象到的画面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语言表达,从而衬词的内容就变得具有实质意义。再有就是通过对自然界的声音进行模仿和拟声,制造身临其境的歌唱的氛围,从而产生一种新奇感,进而更体现出侗族民歌的歌唱风格。以声音歌《处处蝉儿不见蝉儿面》为例:

大家侧耳,我唱支蝉歌给你们听,唱支蝉歌送给知心人;

三月来到蝉儿声声叫,九月过后蝉儿将死它也唱不停;

处处蝉歌不见蝉儿面,心里喜爱蝉歌嗓音不好唱不成。

这首声音大歌的每一个乐句都含有大量的模仿蝉叫的衬词和衬腔,整首作品在持续音“6”的衬托下发出“郎朗雷、克呀克”的声音来展现众蝉齐鸣的欢快场景。语言自然顺畅、通俗易懂,用词上以平易近人的方式,体现了声音大歌极强的亲切感和对自然界美好的向往。

2、崇尚伦理道德方面

侗族大歌所用的比兴手法,所比喻的对象一般都是劳动人民在生活中经常看到、用到、感觉到的事物,都是来源于大自然的一种生活状态,以歌唱对崇尚伦理道德为题材的伦理大歌《父母嗯深》为例:

把乌黑的头发给了我,您才白发鬂鬓;把美丽的面颊给了我,您才皱纹深深;把温暖的胸膛给了我;您才心血耗尽;把坚强的毅力给了我;您才弯曲了腰身........

这首歌就是讲述了父母为了抚养儿女呕心沥血,用尽了艰难困苦的故事,侗家人就是这样以“口传心授”的方式去传唱这类伦理大歌,歌词规整而押韵,用短小而精简的词汇去传达情感,从而增强子女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知和感恩。

3、爱情与婚姻方面

爱情与婚姻作为人们生活的必不可少的重大生题,在侗家人的大歌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有表达为了爱情不顾一切的叙事性大歌,体现他们独特的婚恋自由观,歌中用最直接,最热烈的语言去表达爱恋中的青年男女对爱情的向往和迫切的追求,反映了他们生活中的恋爱观、婚姻观、爱情观,显示了侗族传统的婚姻制度。有反对包办婚姻、更有男婚女嫁过程中歌唱美好爱情生活的,以大歌《山上摘禾》(男唱)为例:

山上摘禾,牛来踩;坝上摘禾,鸭踏霜;我们到早,姣到晚;我们同辈,莫要害羞舅;

山上摘禾,牛来踩;坝上摘禾,鸭来到;我们到早,姣到晚;我们同辈,莫要害羞众;

山上摘禾,牛来踩;坝上摘禾,鸭来踩;我们先到,姣后到;我们同辈,莫要害羞郎。

《山上摘禾》是一首答歌,歌中“山上摘禾,牛来踩”“坝上摘禾,鸭来踩”几个反复出现的句子其实也显现了侗家人原生态居住环境的特点,其中“禾”是指稻谷的穗子,歌中用采摘山上、坝上稻穗都要遭受牛鸭的踩踏来表达一种无处可逃的窘迫,从而抒发一种对还未到来的爱恋手足无措之感。

结 语

传承千年的侗族歌曲填补了我国多声部演唱的空白,为中国民族演唱领域带来了大量的声乐文化研究价值。其声乐文化融合了音乐美学、道德伦理、民俗文化、宗教文化、情感传播等多种歌唱内容,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随着社会文化生活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时代瞬息万变,侗族大歌在当代这样一个繁荣富强的中国面临着诸多的挑战与变化,但是我坚信无论世界怎么变,侗寨诗意的风景会越来越秀丽,侗家人的优良传统将世代相传,侗族大歌将深深地印刻在每一位侗家儿女的心中。

猜你喜欢
大歌侗族歌唱
唱支侗族大歌献给党
心声歌刊(2022年1期)2022-06-06 10:30:44
侗族大歌传承的结构
——基于从江县侗族大歌传承实践的分析
为你而歌唱
歌海(2020年4期)2020-08-25 01:57:49
为你歌唱
小读者之友(2020年6期)2020-07-06 13:29:30
关于《村歌唱晚》的通信
中华诗词(2018年3期)2018-08-01 06:40:38
快乐童年——榕江侗族儿童
乡村地理(2018年4期)2018-03-23 01:53:46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民间音乐类】 侗族大歌
心声歌刊(2017年4期)2017-09-20 11:43:54
侗族建筑博物馆——大利村
乡村地理(2017年4期)2017-09-18 02:54:00
歌唱十月
时代风采(2016年19期)2017-05-05 12:12:41
侗族养生防病抗衰老经验荟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