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晓燕 孟桂平 陈 菊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一病区,安徽 合肥230000)
在医学教育教学中,应该重视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让护理专业学生能够利用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解决临床医疗中的实际问题,并在持续的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提升专业技能,逐渐成为一名优秀的护理人员。心内科临床护理教学的开展,需要根据护生的实际情况,基于医院心内科对于相关护理人才的需求,应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促进护生理论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水平的共同进步[1]。本研究通过对82 名护理专业学生的心内科临床护理教学情况进行研究分析,探讨PBL 教学法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2018 年5 月至2019 年5月;研究对象:82 名护理专业学生;研究方法:随机分组对照研究:观察组护生41 名,采用PBL 教学法。对照组护生41 名,采用常规教学法。基本资料:观察组护生的男女比例为36/5,年龄范围22~25 岁,平均年龄(23.6±1.4)岁。对照组护生的男女比例为37/4,年龄范围21~25 岁,平均年龄(23.2±1.8)岁。两组护生的基本资料对照相仿(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对照组护生的心内科临床护理教学中,采用常规教学法,讲解护理知识,并进行基础护理技巧的演示与指导,并在临床现场进行观摩。
在对照组护生的心内科临床护理教学中,采用PBL 教学法,具体教学步骤如下(1)问题设计:PBL 教学法的应用,需要以问题为导向,有序的开展教学活动。在问题设计环节,带教教师需要选取心内科临床典型病例进行分析,提出相关问题,并围绕着这一问题进行探究,让护生自主收集资料,独立思考和研究,寻找问题的解决办法。选取1 例冠心病患者进行问题设计,向护生详细介绍患者的基本资料,了解该患者的病情,并掌握其临床症状表现、体征状态、并发症等信息,要求学生在疾病诊断、治疗和护理等方面进行探究。学生需要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深入了解冠心病,分析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对于疾病的临床特征进行总结。结合实际病案,探究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方法。在冠心病的诊断方面,护生需要掌握冠脉造影、血管内成像相关知识,分析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心电图的特点。在疾病的治疗方面,主要从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入手,了解硝酸酯类、抗血栓药物、纤溶药物、β-受体阻滞剂等各类药物的药理特性、使用方法及应用疗效。在疾病的护理方法,则围绕着生活调理展开,分析心理护理、环境管理和饮食管理对于冠心病治疗恢复的影响。该过程中,学生能够自主进行问题的分析、理解,然后根据具体的问题,探究解决办法[2]。(2)问题探究: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的压力,进行分组教学。每个小组由一名护生担任组长,向其他小组成员分配任务,共同收集研究资料,进行讨论。在资料收集的过程中,小组成员能够根据自己的分析和理解,得出相应的答案,并记录个人的想法和心得。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每一名小组成员均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相互沟通和交流,进而得出一致性的结论。例如“在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如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护生需要对冠心病患者常见并发症进行调查了解,探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影响因素,进而寻找有效的护理方法。除了查阅资料外,护生还需要进入到临床病房当中,与心内科患者直接接触,进一步了解临床护理的实际需求。在心内科临床护理教学中,需要以护生作为主体。而在心内科临床护理的实际工作中,则需要以患者为主体。护生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从患者的实际情况出发,给予其所需的护理服务[3]。(3)教学指导:开展问题讨论会,每个小组需要根据问题研究结果、结论进行发言,其他小组可以表达其不同意见,相互讨论、交流。而教师则是在护生讨论的过程,进行相应指导,纠正其错误,并做出相应的补充。
2.1 两组护生在教学前后的理论水平和护理操作技能。见表1
表1 两组护生在教学前后的理论水平和护理操作技能
2.2 两组护生的综合素质评价。见表2
表2 两组护生的综合素质评价(x±s)
在心内科临床护理教学中,需要兼顾理论指导和技能训练,以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PBL 教学法的应用,是以护生作为教学主体,提高其在教学中的参与度[4]。在实际的教学中,需要结合心内科实际病案进行分析,进行问题设计。然后以问题为导向,由护生自主进行探究、思考,充分调动护生的主观能动性。并深入的临床实践中,提高其问题分析和处理能力。在小组讨论中,集思广益、拓展思维[5]。教师则在教学中起到引导的作用,通过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增加教学的趣味性,让护生近距离接触患者,参与到心内科护理当中,锻炼其专业技能,同时还能够巩固其理论基础,进而提高其综合素质[6]。
综上所述,在心内科临床护理教学中,PBL 教学法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对于护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可以起到帮助作用,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