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澧县乡土历史资源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开发和利用

2020-12-06 10:38唐林生朱嘉欣
教育界·A 2020年10期
关键词:中学历史乡土资源开发

唐林生 朱嘉欣

【摘要】乡土资源开发,能丰富历史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各种能力,传承家国情怀与精神。澧县乡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个系统工程,其中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是主导,学校与教师是主体,政府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发挥资源配置的优势,学校和教师可以将乡土教育有机地融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只有多方协作,共同努力,才能做好这个工作。

【关键词】澧县;乡土资源;中学历史;开发

乡土历史就是地方的演变发展史,包括自然的、人文的诸多内容,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基因。它既和国家历史与民族的历史发展紧密相连,又有着自己的具体内涵与发展印记,让历史学习变得具体、丰富、鲜活与生动。地方文化中的精神与优秀文化的传承更具教育意义与社会价值,它是各级政府、学校及各个方面面临的共同的任务。乡土历史承载了大量的人文信息,特别是各地自然景观、人文遗存等。

历史新课标要求多方面開发和利用校外历史课程资源。一是利用历史遗迹、遗址、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组织学生参观,增强学生直观的历史感受。二是充分开发利用乡土教材和社区课程资源,让学生了解乡土,热爱乡土。湖南澧县是个乡土资源相对丰富的地方,但受各种因素的局限,乡土教育没有得到重视,乡土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与利用,亟待重视和解决。

一、澧县可开发利用的乡土资源

澧县的乡土资源除了秀美的自然风光、丰富的物产,主要有大批的历史文化遗存:史前文化遗址群、各代历史文化遗址、澧县历史著名人物。

1.澧阳平原史前文化遗址群

(1)城头山遗址。城头山遗址位于澧县车溪乡南岳村,最早可追溯到6500~7000年前,属于新石器时代汤家岗文化至石家河文化时期史前遗址。城头山遗址现存的主体主要包括城墙护城河和已清理出来的城垣遗迹剖面、壕沟遗迹、房址遗迹、制陶区、墓葬区和稻田遗址。城头山城墙遗迹形状呈圆形,东南西北各有一个豁口,推测为城门;城墙外护城河环绕,城墙内各个已清理出来的遗址点内,有史前人类生产生活的遗迹。城头山遗址是目前我国发现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址,且拥有目前历史最久远、保存最好的水稻田遗址,同时还是目前沿用时间最长、地层关系最清晰的遗址,在历史、科学、社会、经济等诸多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2)彭头山遗址与八十垱遗址。彭头山遗址位于澧县澧阳平原中部,年代距今约8000年,属于彭头山文化遗址。彭头山遗址的考古发掘主要发现了聚落遗存、稻作遗存、陶器和石器遗存。彭头山遗址是长江流域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通过研究彭头山遗址中的陶器石器,为新旧石器时代的转型提供了线索;而稻作遗存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稻作农业资料,对稻作农业的发展历史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八十垱遗址属于彭头山文化的中期,对八十垱遗址的考古发掘大大丰富了彭头山文化的内涵。八十垱遗址中出土的聚落、壕沟和围墙、稻米粒,为研究彭头山文化时期的聚落、饮食和生产模式提供了新资料。

(3)鸡叫城遗址。鸡叫城遗址位于澧县涔南乡,属于屈家岭文化中晚期至石家河文化中晚期史前遗址。鸡叫城古遗址出土的陶器和石器、城垣和护城河的变化,为长江中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又提供了新线索。

2.历史著名人物

(1)白善。春秋时期任楚将军,楚白公胜的族人。楚惠王初即位,白公胜密谋叛乱,一面筑城练兵,联络白善同反。白善知悉白公图谋后,说:“跟随族主扰乱国家是对国君不忠,违背族主揭露他的阴谋是对宗族不仁。”于是离去,不参与叛乱,回到家乡澧阳,筑圃灌园,种植药草为生。当地百姓称该园圃为“白善将军药圃”[1]。

(2)申吟。春秋时期任楚国丞相。白公胜之乱中,申吟辞别双亲,用兵包围白公,其父被白公抓捕用来要挟他,这一事也是成语“因与之语”的来源。申吟面对要挟先义后孝,杀死了白公,自己也追随被杀死的父亲,自杀而亡[2]。

(3)车胤。车胤的出生地尚存在许多争议。《晋书·车胤传》点出:“车胤,字武子,南平人。”《直隶澧州志·人物志·名臣篇》认为《晋书》中所记载的“南平”是指南平郡,当时南平郡地域甚广,现澧县东部大部分区域属南平郡。

车胤平生勤奋不倦,博学多通;为官刚正不阿,不屈权贵。他在幼时用萤火照亮书案学习,这便是“车胤囊萤”的由来。他任吏部尚书时准备向天子奏明会稽王世子司马元显骄矜放荡,因事情败露而被逼自杀身亡[3]。

(4)李群玉。李群玉(808~862),唐代澧州人,极有诗才。《丛书集成续编》中收录的《湖南通志·李群玉传》记载:“李群玉……专以吟诗自适,诗笔妍丽,才力迈健……”《唐才子传》中记载:“李群玉,字文山,澧洲人。清才旷逸,不乐仕进,赴举一上即止。裴相公休观察湖南,厚礼延致之郡中。大中八年,以草泽臣来京诣阙上表自进诗三百篇。休适入相,复论荐。上悦之,敕受弘文官校书郎。”李群玉后来辞官回归故里,死后被追赐进士及第[4]。

(5)蒋翊武。蒋翊武出生在澧县城关镇,18岁时入澧州高等小学堂就读,毕业后结识革命党人,积极参与革命运动,主办了《大江报》等报刊,1913年在反袁世凯活动中被逮捕,就义于广西桂林丽泽门外。

3.各代历史文化遗址

(1)花瓦寺塔。花瓦寺塔又名宝塔寺塔、花瓦塔,北宋早期修建。位于湖南常德澧县县城北约40公里湘鄂交界的宜万乡花瓦村。花瓦寺塔保持了北宋早期的建塔工艺形态,保存亦较完整,反映了我国南方造塔技术,是一处重要的宋早期佛塔实物,也是全省唯一一座保护较好的北宋早期砖塔。

(2)澧州文庙。澧州文庙始建于宋乾德三年(965年),明初迁建于现址,现存建筑系清道光二十一年至道光二十四年(1841~1844年)所建。文庙为古澧州历代路、府、直隶州、郡级文庙,其规格级别较高,是湘西北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建群。1925年贺龙镇守澧州时曾在此创办澧州政治讲习所。

(3)澧州古城墙。澧州古城墙始建于明永乐二年(1404年),后经多次修补和增高。在城墙小南门和东门之间上有澧浦楼,澧浦楼又名遇仙楼,俗称八方楼。《直隶澧州志》载:相传南宋乾道年间,太守乔逊在此遇见吕洞宾,建八方楼以志。澧州古城墙现尚存2000余米,是我省保护较好的古城墙之一,也是古澧州的象征与历史见证,其文化内涵丰富,是研究澧州历史变迁及古建艺术不可多得的宝贵实物资料。

(4)多安桥。多安桥始建于雍正年间。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绅士彭宗粮等倡议修石桥,因多次被洪水冲毁,桥未建成。后至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州守道多赉、州牧安佩莲就其址建石拱桥,并于次年竣工。当时澧州人民为了纪念多赉和安佩莲两位大人,将此石拱桥命名为多安桥。1935年,贺龙率部攻打澧州城,为了堵绝敌军退路,将桥中炸毁一孔,1950年按原桥进行修复。该桥规模雄伟,古朴,建筑风格特别,具有很高的建筑艺术价值。

(5)余家牌坊。余家牌坊位于湖南省澧县车溪乡,建于清道光八年(1828年)至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共费时十五年,是石雕中不可多得的珍品。《直隶澧州志》载:余继泰之妻罗氏,夫早故,24岁守节,有二子。长子早卒,次子余日禀任州同(五品)官时,为感母养育之恩,要求为母亲建节孝坊。道光皇帝准予建坊,资金自筹。余家资产耗尽,从奠基到竣工共费时十二年,终于将牌坊建成[5]。

二、澧县历史教学中乡土历史资源的开发、运用的现状与问题

1.澧县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工作力度不够

突出表现为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缺乏整体思路与方案及具体的政策与措施,人力、财力、物力投入不够,一句话:没有落到实处。政府只是从经济角度开发了热度较高的几个景区。如2015年,澧县人民政府制定了《城头山景区创建国家4A级景区工作方案》和《彭头山景区创建国家4A级景区工作方案》,而对其他乡土资源还谈不上研究与开发。相关的教育行政部门也没有相应计划与措施来部署这项工作。例如在新课标中没有对乡土文化的教与学做出明确的规定与要求,整体工作比较薄弱。作为这项工作推进的主体与主导的缺位,其缺失与落后是不言而喻的。

2.各个学校也把乡土教育当作可有可无的东西,没有纳入正常教学体系中,教师也是随性而为,认为无关紧要

考试、升学依然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家庭关注的重点。乡土教育无关考试与考核,所以没有学校会在这方面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同时,由于上面主管部门也没有具体要求与考核,自然也就没有将这项工作纳入正常的工作日程。据调查,整个澧县的中小学校乡土教育处于一种自发状态,无关大局,可有可无。广大教师,尤其是历史教师,也多拘泥于教材,很少将乡土资源用于教学;更有甚者,相当部分历史教师对乡土课程资源这一概念和相关理论都不是很了解,又何谈乡土教育。

3.相关的成果极少

由于相应的投入、研发与开发不足,自然相关的成果也极少。笔者通过知网检索到的关于澧县著名历史人物白善、申吟,以及澧县各代文化遗址花瓦塔寺、澧州文庙、澧州古城墙、多安桥、余家牌坊,其检索文献基本为零,而澧阳平原史前文化遗址群的检索文献一般研究趋向放在了建筑风格和古遗址的保护上。同时,整个澧县各学校也没有什么乡土教材和校本课程。一句话,这些本地的历史文化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与开发。

三、对策

要解决好这个问题,需要自上而下,多方协力才能有效。政府与教育行政部门是这项工作的主导,它可以通过法规与政策及其他多种手段与途径来推进这一工作,尤其是做好顶层设计与规划,动用和协调社会诸多资源,做到长短结合、点面结合、远近结合,将整个工作纳入全面、科学、有序之中;学校与教师是实施的主体,需要将乡土资源有效地融于教学过程之中。只有上下联动,多方努力,才能真正做好这一工作。

1.政府应重视本土文化建设,尤其要将乡土教育纳入政府的工作计划当中

乡土文化就是地方的根与魂,是它的性格、秉性、价值取向、行为方式所在,是它的特色与优势所在,融入地方的人文血脉之中,成为地方发展的不竭的精神动力。每一届地方政府都应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尤其是人文精神。乡土文化主要有乡土精神、历史传承、特色文化等。政府要把当地的历史文化保护好,研究好,开发好,要把它当作专项工作来抓,做好规划,动用一切资源来保障各项具体工作的推进。诸如成立专门的工作组,运用政策与市场手段,将人财物有效地纳入这项工作中,主要有专项资金(用于文化保护与研发)、重大项目(重大文旅项目的招商开发)、重大活动(各种大型的文化节)等。让自己了解自己,让自己吸引外界。

2.县教育局要将乡土教育纳入新课改中,积极组织和推动相关的建设

第一,要对乡土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做出明确的规定与要求,特别是历史学科的校外课程资源,如本地大量的历史遗迹、遗址、历史人物等,都要充分利用起来,很好地融于教材当中,都要进课堂,让本地的历史沿革与文化特色在历史课堂再现。第二,要以课题与项目的形式組织全县教师进行本地乡土资源的发掘、研究。第三,组织相关的研讨与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相关的能力。

3.学校和教师要承担起传承文化的主体作用,积极将乡土资源和乡土教育有机地融入教育教学过程中

(1)积极开发乡土教材与校本课程。学校可组织各学科教师对本地的历史文化进行研究,将本地的历史发展、人文遗址、历史人物、故事、风土人情、文化特色等进行全面的发掘整理,编成教材,打造校本课程,将乡土教育纳入教育教学体系之中。

(2)历史学科可很好地将当地的历史融入历史教学之中。澧阳平原史前文化遗址群,可以在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中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和第二课“原始的农耕生活”中作为课堂导入或者讲授新课的乡土资源知识。白善、申吟作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士大夫和将军,他们经历的战争,可以以小见大放入春秋战国时期那个纷乱的时代背景。车胤作为晋国人士,他的思想观点可以反映出当时魏晋时期的文化特点。李群玉作为晚唐诗人,他的诗词反映了古代中国在唐朝时期的文学艺术特征。蒋翊武作为武昌起义的先驱,他的革命事迹反映出辛亥革命的情况与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花瓦塔寺作为北宋时期的寺庙建筑,它的建筑文化和特点,反映了在宋元时期的文化和科技。澧州文庙、古城墙、多安桥、余家牌坊,这些建筑具有很鲜明的明清文化特征,其中的余家牌坊,能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中朱熹的文化主张。

(3)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提升乡土教育效果。第一,研究性学习。开展有关澧县乡土资源的专题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做好自己感兴趣的澧县乡土资源的选题,提供一些学习方法与帮助,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调查,收集资料及相关研究,提高学生对澧县乡土资源学习的兴趣及相应的动手动脑能力。第二,田野学习与调查。带领学生进行田野学习和调查,通过带领学生到澧县历史文化遗址进行实地考察与研究,在田野之中构建一个中学生学习历史的情景,体验澧县乡土资源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提供的教学场景事件,再通过田野学习与调查,撰写田野调查报告,加深学生对于澧县乡土资源的了解和对历史知识的理解。第三,演讲比赛。组织以本地历史故事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让学生从历史与现实中收集、发掘本地感人的人物、故事、特产、自然景观等,来了解家乡,宣传家乡。通过这项教学来激发他们热爱乡土、建设乡土、奉献乡土的情怀,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总之,乡土资源开发与历史课程资源建设,承载着丰富的教育教学内涵,有着极为重要的教育价值与意义。各地要因地制宜,充分发掘本地的资源与优势,做到政府、学校、教师和社会各方联动,遵循相关的法则与规律,发挥各自的特长与优势,形成合力与共振,才能让这个工作取得实效与成功。

【参考文献】

[1](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版,2010.

[2](汉)刘向.说苑(诸子现代版丛书)[M].方勇,主编.程翔,评注.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

[3](唐)房玄龄.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96.

[4]卢燕新.李群玉生平及《李群玉诗集》初探[D].西安:西北大学,2005.

[5](清)何玉棻,魏式曾.同治直隶澧州志[M].长沙:岳麓书社,2010.

猜你喜欢
中学历史乡土资源开发
合理利用乡土资源进行区域活动
利用乡土资源提升幼儿园区域游戏质量
关于乡土资源在小学语文中高段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浅论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中的作用
在线投稿与编辑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遵义红色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基于J2EE和Ionic的ITer学习APP设计与开发
浅谈在中学历史课程教学中慕课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