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贞
新课标中明确确定了语文课程的文化功能,要求语文课堂中要融入文化,继承和传承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汲取民族文化所包含的强烈文化向心力。民俗文化作为民众习得、传承和积累文化创造成果的一种重要方式,具体反映在民族的生产、岁时节日、婚姻丧葬、文娱活动、道德礼仪等方面。民俗文化凝聚着几千年来世代相传的生活经验、精神文化,蕴含着中国的优秀文化,值得我们重视和学习。民俗文化为语文课程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能够帮助师生全面解读课文,并为学生由课内走向课外提供机会,有助于促进语文教育改革深化,实现语文教育目的,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丰富语文课程内容,传承民俗文化
民俗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其作为的价值共识、行为规范、情感互动、精神阪依四个基本功能上,它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是语文学科课程建设的重要依据,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文化的最好的、最全面的素材。
据调查,部编版语文教材在编写时也侧重选取关于民俗文化的课文以及在综合性活动中安排了研究民俗文化的内容。如七年级上册有“有朋自远方来”“少年正是读书时”“文学部落”。下册有“天下国家”“孝亲敬老,从我做起”“我的语文生活”。八年级上册有“人无信不立”“我们的互联网时代”“身边的文化遗产”下册有“倡导低碳生活”“古诗苑漫步”“以和为贵”。九年级上册有“君子自强不息”“走进小说天地”,下册有“岁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高中必修的梳理探究右边,选修中有一册书就是以《中国民俗文化》命名。纵观这些主题,超过一半的综合性学习是植根于我国民俗文化或者涉及民俗文化。在这些文章中,有些课文全篇都在讲民俗文化,如《灯笼》,而绝大数是文中涉及民俗知识。部编版语文教材,在注重选文的经典性的同时,也引入了大量含有民俗文化元素的素材,如古代的(《核舟记》)、现代的(如《安塞腰鼓》);社会民俗(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精神民俗(如《祝福》)、语言民俗(如《蒲柳人家》);既有本土的,又有异域的(如《威尼斯商人》)。同时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二、全面解读语文课文,辅助语文教学
1、以民俗为主体讲解风俗人情,有利于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感受民俗文化。
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的民俗文化韵味非常浓厚,那么教学重点应该在放在对民俗文化的深入挖掘上,而不是只注重字词句的讲解和品味上。如《安塞腰鼓》主要是介绍民间艺术的一篇文章。教学重点是通过品味分析语言挖掘民俗文化。刘成章在文章中大量使用用排比真实地再现了安塞腰鼓那令人热血沸腾、荡气回肠的场面,让读者身临其境,不仅刺激了感官,还震撼了心灵,甚至触动思想与灵魂。
三、促进语文综合性学习,使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活跃课堂气氛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挖掘和利用民俗文化資源,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教室,吸引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习民俗文化,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如我们进行专题形式的民俗文化探究学习,这既能锻炼学生的综合实际力,又能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让他们在实践中学好语文,学习民俗文化知识。
民俗文化内容丰富,以专题形式进行学习可以较系统全面的掌握。如八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的活动一就是寻访家乡民俗文化。以活动专题的形式让老师带领学生探究家乡的民俗文化。
1.获取家乡民俗文化知识
我们地处湖北省赤壁市,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家乡的山水风情孕育着家乡特有的文化,经过挑选,锁定范围,主要研究地方戏、传统美食、家乡方言三个主要方面。要求学生分组合作通过图书馆搜集、网上搜索、实地调查等多种方式获取关于家乡民俗文化的由来、形式、传说故事等知识。同学将收集好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归纳总结,撰写报告分享成果。这些活动锻炼了学习的文字整理能力、写作能力、沟通能力等。
2.探讨家乡民俗文化知识
对于家乡民俗文化人们都不是完全了解,都只是一些片面的知识,这就需要我们去探讨研究,了解这些民俗的来源和具体细节。
随时代的发展,有很多的家乡民俗文化发生了改变,有的甚至在生活中消失了。作为家乡的年轻一代,该怎么传承家乡文化,值得我们去研究。教师可以根据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结合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学习调查,并将其进行总结分享。这一系列活动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调查能力得到了充分发挥。
3.切身感受家乡民俗文化
联系家乡的地方戏剧团,深入了解地方戏的代表作品、唱腔特点,并根据自身条件,拜剧团演员为师,学唱地方戏。让学生亲身体验民俗文化所带来的乐趣,从中也会体会到语文教学的乐趣。另外,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学习家乡流传的民歌、民谣,搜集家乡的歇后语、俗语、民歌、民谣进行汇编。以实践活动的形式让他们了解民俗文化,对民俗文化感兴趣,同时也能增加他们的语文积累。
对语文课程中关于民俗文化的内容进行细分,分内容、分步骤进行课内学习。首先听老师介绍文中相关的民俗文化内容;其次,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民俗文化知识;再次让学生自己去阅读相关民俗文化的内容;最后让学生练笔,写作相关民俗文化的文章。这样让学生循序渐进,达到语文综合性学习。
王安石说:“风俗之变,迁染民志,关之盛衰,不可不慎也。”教育家顾明远提出,“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待人处事无不反映着民族精神。”因此,我们必须要重视民俗文化的传承,重视民俗文化对语文教学的重要作用,利用语文教学传承民俗文化。当代学生作为祖国的接班人,祖国的未来,肩负着继承和发扬民族精神,复兴祖国的使命,而语文课程是传承民俗文化的最佳途径。民俗文化融入语文教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核心素养,能使他们了解中国文化科学、礼仪、历法等方面的知识,能使他们认识优秀的民俗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有利于促进语文教学,帮助学生解读全文,进行综合性学习,提高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