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爱娥
摘要:当前,国内许多高校都设置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这既是一种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探索,也是改革开放后在教育教学领域的一种创新。但是新兴事物与生俱来的特殊性和不成熟性,势必给这个新兴模式下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因此,笔者尝试探索在学生管理视角下的中外合作办学现状和相关的策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学生管理;中外合作办学;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C931.3 文献标识码:A
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我们国家的各个领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高校教育也是一样,乘着改革的东风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推陈出新,近年来许多高校积极探索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就此应运而生。虽然当前我国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尚处于探索尝试阶段,但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然,作为一个新的教学模式,其所带来的工作挑战也是巨大的,以下是笔者根据实际工作经验,就学生管理视角下的中外合作办学现状进行的策略探索。
1 中外合作办学的意义
1.1 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题中之义
在这个信息迭代不断,科技瞬息变化的时代,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前进,没有创新就意味着落后。然而,高校教育承担着为国家培养国际化综合人才的重任,创新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势在必行。中外合作办学模式能引进国外的优质办学资源,取别家之长,促进国内教育的发展壮大[1]。因此,中外合作办学模式是改革创新的必然,是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题中应有之义。
1.2 中外合作办学为高校教育工作打开了新思路
中外合作办学能及时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育管理经验,在教学过程中,中方老师使用原版外文教材讲授主干课程,双语教学,同时引进外教授课,学生经常双向交流,毕业时还可以获取双学历等,都为高校中外合作教育工作打开了新思路,促使高校教师努力学习业务知识,增长业务水平,实现和国际接轨,是教师不断成长的好契机、好平台。
1.3 中外合作办学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新途径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受教育的模式和内容也有新的需求和变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指明我国已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也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也促进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与时俱进,探索满足人们对国外教育教学的需求,为他们提供一个不出国门也能学习国外先进知识和教育理念的新途径,满足他们实现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2 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管理特点
当前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既有全日制普通大学生的共性,但是又表现出自身群体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2.1 生源质量参差不齐
以笔者参与中外合作办学招生工作的经验而言,中外合作办学的生源主要可以归纳为三类:一是家境优渥,想借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实现出国深造的学生;二是高考成绩不理想,借中外合作项目的专业进入大学学习,进而进行专升本或者考研深造,然后在国内就业的学生;三是高考志愿填写不善被调剂进入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由此可见,中外合作办学的生源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也是参差不齐的,经常出现成绩两极分化的情况。
2.2 大部分学生家庭条件优越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费一般都比其他专业的学费贵,正常情况下每年学费接近两万,加上学生在校的各项开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每年的花费不少。所以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绝大多数家庭经济条件都很优越,并且相当一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中学时代也没有体验过集体生活,在大学期间对集体生活往往表现出不适应,同学之间互相攀比,以自我为中心,宿舍关系紧张的情况屡屡出现。另外,中外合作办学的贫困生人数不多,甚至有的班级没有人申请贫困生资格认定,存在的少量贫困生和其他同学的贫富差距較大,这小部分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常常成为被孤立的群体。
2.3 外语学习的基础十分薄弱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中,学生的外语水平是重点和难点。许多学生的英语基础十分薄弱,进入大学以后在外教课程和外文原版教材的学习中显得十分吃力。在笔者所在的学校中有中德合作办学的项目,该专业的培养方案中对德语的学习水平要求很明确,如果计划在国内专科毕业后前往德国合作的院校继续本科阶段的学习,进而获取德方合作院校的学历学位,那么在专科阶段必须要达到德语B1的水平,这对大部分在高中阶段没有学习过德语、进入大学后才从零开始的学生而言,是极大的一项挑战。许多学生面对外语学习的重重压力,显得力不从心,不堪重负,甚至萌生了复读、转学甚至退学的想法,使得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失去了原有的意义[2]。
3 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管理策略探索
中外合作教育模式要寻求更高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努力做到习近平主席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的抓住机遇,超前布局。办学高校要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还有更深邃的战略眼光去推动和优先发展中外合作教育事业。所以,当前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管理存在的诸多不足和特点就是我们学生管理工作者要面对的挑战和机遇。那么,如何做好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管理工作,更好地配合辅助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教学环节,笔者结合多年学生管理工作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思想上高度重视,打造一支适应中外合作办学特色的学生管理团队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学生管理工作有其特殊性,应该打造一支热情高、素质强、专业丰富并且学历层次较高的管理队伍。这样的团队有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他们对学生充满热忱和关爱,师德师风水平较高,爱岗敬业,能保障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而高校平时应加强对学生管理团队的业务知识培训,同时完善各项工作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鼓励支持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管理团队成员安心履行本职工作。
3.2 落实主题教育,营造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和谐的集体生活
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因大部分家庭条件比较优越和鲜少体验过集体生活所带来的种种人际关系问题,显然不可能在短期内通过学生自身调节得以改善。所以,所在高校必须通过各种主题鲜明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宽容的心胸和感恩的心态,才能为营造一个和谐的集体生活氛围打下坚实基础。比如利用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团日活动和班会课等形式,加大力度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拓宽学生的视野和心胸,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利用主题实践活动带领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到农村体验生活,带他们去田间地头感受生活最原本的底色,体验艰苦奋斗和团结进取带来的收获感和团队意识,引导他们不攀比、不拜金、不以自我为中心。当然,加强家校联系,有效搭建家校共建的桥梁和纽带也是至关重要的。家庭教育是学生教育的第一站,要做好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管理工作,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和帮助。
3.3 关注特殊群体,保障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工作有条不紊
虽然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贫困生数量不多,但是在众多家境优越的学生群体中,要更为重视和警惕这部分学生因为经济原因游离在大部分学生之外或者在群体活动中不合群等情况而出现心理危机案例。另外,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学习能力层次参差不齐,学习压力大也可能导致部分学生在学习上受挫后引发心理危机。因此,针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建立健全危机预警机制和处理系统,提高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效率和效益显得十分重要。在日常工作管理之余,要加强学生台账尤其是特殊学生台账的记录,尽量做到一生一档,重点学生还应该做到一生一策,保障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管理的良性运行。
3.4 推行因材施教,提升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的外语水平
针对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的生源状况和外语学习基础,传统的课堂教学显然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应该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教学活动,以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可以通过外文合唱比赛、英语小品竞赛、Toastmaster英语演讲俱乐部活动等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和学习兴趣,通过英语等级自测和模拟考试等形式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热情。而针对笔者所在学校的中德合作办学项目学生德语学习的零基础情况,更要投入更多的精力设计对应需求的活动,比如晨读带读德语,增加德语班导师的指导时间等。只有针对不同需求的学生设计出不同的活动和方法,才能最大程度提升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的外语水平。学生的外语学习问题解决后,在校园中的各方面事务也会更加稳定,有利于平时的学生管理工作开展。
正如习近平主席在北大师生座谈会上强调:“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当前,中外合作办学已经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国际化人才所不可或缺的一个平台[3]。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效,一定程度上会直接影响到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所以,作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管理工作者,必須持续深入探索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提高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管理的效率和效益,为促进中外合作办学事业的进步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 邵春明.中外合作办学视角下的学生管理工作探析[J].安康师专学报,2006(2):101-104.
[2] 张静.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学生管理工作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社会,2008(4):19-20.
[3] 蓝强.中外合作办学下的学生管理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2):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