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斌 林晓敏 于晓洋
摘要:高校学生志愿服务相关研究多为省内近距离志愿服务,对于异地志愿服务的研究较少。基于海南省高校学生的调查数据,从“推力”“拉力”方面共选取30个变量,运用主成分因子分析与回归分析对高校学生参加异地志愿服务参与意愿的动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情感价值”和“个人发展”正向显著影响高校学生参与异地志愿服务意愿,“组织管理”较为显著地负向影响高校学生参与异地志愿服务意愿,而“利益报酬”对高校学生参与异地志愿服务意愿影响则不显著。高校异地志愿服务的异地性与高校学生的情感价值关联密切,与个人发展也较为密切。因此,要充分关注高校学生的情感价值表达、丰富异地志愿服务活动内容和形式、改善异地志愿服务组织管理机制。
关键词:高校学生;志愿服务;动机;推拉理论
中图分类号:C931.3 文献标识码:A
1 问题的提出
志愿服务是一种自愿的、非功利的、具有贡献精神的行为,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高校学生志愿者群体是志愿者队伍中的“排头兵”,《关于推进青年志愿服务工作改革发展的意见》指出,到2025年,我国实名注册的青年志愿者总数将突破1亿人。高校学生志愿服务不仅有助于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有助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推展,而且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但高校学生志愿服务也存在学生自主意识弱化、活动形式化痕迹较重、组织管理局限、资金物质保障不足等问题。
随着信息、交通的日益便利以及高校志愿服务安全保障等机制的完善,虽然组织异地(本研究中异地指的是非本省)志愿服务活动仍存在一些现实困难,但高校学生参与异地志愿服务的频率增加是发展趋势。然而相关研究多为省内近距离志愿服务,对于异地志愿服务的研究较少。本次参与调研的2771名海南高校学生中有867名学生参加过异地志愿服务活动。因此,本研究基于推拉理论对高校学生参加异地志愿服务的动机进行研究,为高校志愿服务管理机制提供参考。
2 理论基础
推拉理论最初由E.S.Lee提出,用于解释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推力指迁出的消极因素,拉力指迁入的积极因素;该理论已被广泛运用于人口流动学、社会学、旅游学等方面。已有研究将推拉理论运用于高校学生志愿服务、创业就业、旅游等行为动机。殷星星等以推拉理论为支撑,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得出影响高校志愿者参与马拉松赛事的動机的推力因子—体验求知、自我实现、放松休闲及价值表达和拉力因子—激励诱导、发展需要及赛事环境[1]。张春胜等以推拉理论为依据,以上海高校学生为调研对象,采用因子分析分析了影响来华留学生回国就业的因素[2]。孙艺铭通过对河北省高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提出培养大学生创业动机的建议[3]。杨洋基于推拉理论对贵州师范大学学生旅游动机进行了分析,提取出其推力因子和拉力因子[4]。
动机是心理学的概念,是发生某一行为的原动力。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派强调行为产生的动机基于缺乏和补偿,以马斯洛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学派则强调动机基于实现和完善[5]。首先,梳理志愿服务动机相关研究。Clary等认为志愿服务的动机包含价值观、理解、社交、职业、保护、发展[6]。基于不同的志愿活动类别及高校学生专业性,相关学者对高校学生志愿服务动机的研究包含自我成长、技能需要、人际交往、帮助他人、回报社会、政策影响、盲目性动机、专业兴趣关联性、个人价值表达、个人认同、有形无形回报、胜任能力、可选择程度、内心压力等[7]。其次,由于异地志愿服务的异地性与旅游的本质特征异地性的相似性以及推拉理论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本研究通过梳理旅游动机的相关研究为异地志愿服务动机研究提供指导。格雷将旅游的动机分为漫游癖和恋物癖,分别指催发人们离开熟悉环境前往异地的驱动力(即推动因素)和异地客观存在的优美风光(即拉动因素)。此后,丹恩进一步明确了“推力”和“拉力”两个概念;诺斯突出了旅游者拥有的知识在拉力方面的作用[8]。
在梳理推拉理论、高校学生志愿服务动机及旅游动机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借鉴有关推拉理论的研究成果,通过专家访谈,初步拟定了高校学生参与异地志愿服务动机涵盖的内容(表1)。
3 数据来源
本研究选取海南省高校大学生为调研对象,通过发放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基本情况分析;第二部分为高校学生异地志愿服务参与动机,包含推力和拉力两个维度,共30个条目。调查共获取样本量867份。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
4 实证分析
4.1 高校学生参与异地志愿服务动机的因子分析
运用SPSS 26.0对海南高校学生参与异地志愿服务动机数据进行KMO值与Bartlett球形检验,从表3可以看出,KMO值为0.957>0.5,Bartlett球形检验的近似卡方值为14283.162,df为190,P(Sig.=0.000)<0.001,说明变量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适合做因子分析。
从因子分析结果(表4)来看,基本符合先前的理论假定分类。最终选取累积贡献率达到68.155%的四个主成分因子。因子1和因子3为拉力。因子1可命名为“情感价值”,包括“关心那些没有我幸运的人”“帮助他人非常重要”“对需要帮助的人抱有同情心”“感觉自己是被需要的”“觉得自己很重要”“觉得自己更好”“帮助忘掉曾经的不快”“不再那么孤独”“帮助克服自己的问题”“朋友是志愿者”“身边的人希望我当志愿者”“身边的人认为志愿服务很有意义”“扩展自己的交际圈”13个观测量。因子3命名为“个人发展”,包括“对事物有新的认识”“对所做的事情有更深理解”“学到很多社会实践经验”“拓宽职业选择”“对想要从事的工作有帮助”“遇到对职业有帮助的人”“和学习的专业紧密程度”7个观测量。因子2和因子4为推力。因子2命名为“组织管理”,包括“社会机构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让人担忧”“青协组织的管理方式影响我参与活动的热情”“没有得到法律、医疗保险等保障”“千篇一律,形式单一”“志愿组织并没有专业的策划运行团队”“通知与参与方式消息发布不及时”“参加志愿者培训”7个观测量。因子4命名为“利益报酬”,包括“为了完成学校的学分要求”“获得物质报酬”“获得精神报酬”。
总的来说,高校学生参与异地志愿服务的动机基本符合推拉理论的基本假设,拉力维度可以分为个人发展和情感价值,推力維度可以分为组织管理和利益报酬。可以发现,异地性在高校学生参与异地志愿服务时具有较为明显的特征,这一特点在拉力维度体现更为明显。在情感价值因子方面,他们渴望通过异地志愿服务寻求快乐、寻求更为热闹的环境、找寻更多的朋友,这主要是一种心理平衡的需要,而异地不同的环境可以对此起到更好的作用。在个人发展因子方面,异地独特的社会、文化可以拓展眼界,对事物有新的认识,对所做的事情有更深理解。
4.2 高校学生参与异地志愿服务动机的回归分析
对提取后的主成分与高校志愿者参与异地志愿服务意愿(1=非常不愿意,2=比较不愿意,3=一般,4=比较愿意,5=非常愿意)进行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平行性检验的sig值等于0.648>0.05,回归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回归结果如表5所示。
可以看出,“情感价值”和“个人发展”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864和0.899,且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P=0.000<0.01),说明“情感价值”和“个人发展”对高校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意愿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说明拉力因子在高校学生参与志愿服务中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组织管理”的回归系数为-0.028,且通过了5%的显著性(P=0.034<0.05),说明“组织管理”对高校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意愿产生较显著的反向影响关系,根据“组织管理”包含的要素,表明志愿服务组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是高校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阻碍因素。“利益报酬”对高校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意愿的影响则不显著,说明利益报酬并不阻碍高校学生参与志愿服务,也从另一方面体现了高校学生具有很好的自我奉献精神。
5 结论和启示
通过因子分析,得出了高校学生参与异地志愿服务的拉力因子包含情感价值、个人发展,推力因子包含组织管理和利益报酬。通过回归分析,进一步发现,“情感价值”和“个人发展”正向显著影响高校学生参与异地志愿服务意愿,“组织管理”较为显著地负向影响高校学生参与异地志愿服务意愿,而“利益报酬”对高校学生参与异地志愿服务意愿影响则不显著。此外,高校异地志愿服务的异地性与高校学生的情感价值关联密切,与个人发展也较为密切。
基于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增强当前高校学生参与异地志愿服务意愿:
首先,要充分关注高校学生的情感价值表达。在思政教育、心理课程、志愿活动宣传等多方面关注学生的关怀表达、情绪表达、社会交往等需要,并通过学生干部的带动作用,让更多的高校学生参与到异地志愿服务过程中。此外,增强志愿服务活动正面宣传力度,突出其异地性对学生的吸引力。
其次,在异地志愿服务活动内容和形式方面,应多组织一些有意义的、与专业相关的、对学生个人发展具有意义的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发挥专业和兴趣优势,通过知行合一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同时提高志愿服务水平。
最后,改善异地志愿服务组织的管理机制。完善志愿服务组织在组织结构、安全保障、专业性、宣传力度、培训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减少高校学生参与异地志愿服务的阻碍。组织结构方面,着力形成包括各级政府及高校等在内的高效协同的组织体系;安全保障方面,不断完善志愿服务社会安全环境;专业性方面,不断优化志愿者队伍;宣传力度方面,推进信息化管理;培训管理方面,开拓多样化培训渠道,加强培训专业化。
参考文献
[1] 殷星星,黄松峰.高校志愿者参与马拉松赛事动机量表编制——基于推拉理论[J].体育科学研究,2020,24(1):38-47.
[2] 张春胜,王朝晖.推拉理论视阈下来华留学生毕业回国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实证[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9,33(3):28-38.
[3] 孙艺铭.浅谈大学生创业动机的培养[J].科技视界,2013(16):110,175.
[4] 杨洋.基于推拉理论分析的大学生旅游动机实证研究——以贵州师范大学学生为例[J].襄樊学院学报,2011,32(11):13-17.
[5] 郭德俊.动机心理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6] Clary,G. Snyder,M. Ridge,D. Copeland,J. Stukas,A. & Haugen,J. Understanding and Assessing the Motivations of Volunteers: A Functional Approach [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8(74).
[7] 吴文琪.大学生参与大型运动会志愿者服务的动机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6,(6):644-645,650.
[8] 乔桂强,张洪月.高校学生参与国际活动志愿服务的动机研究[J].青年发展论坛,2019,29(5):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