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为教育理念下小学“美为”艺术课程体系的开发与实施研究

2020-12-06 10:44唐伟文尤绍琦邱明祥王晓琨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32期
关键词:校本课程

唐伟文 尤绍琦 邱明祥 王晓琨

【摘要】佛山市南海区石门实验中学附属小学经过不断地开发与实施,成功建构了“美为”课程体系,以学校“有为教育”为指导,拓展“美为”艺术领域的课程建设,重新归纳融合美术、音乐学科的各类各级别课程,打造“崇艺”“尚美”“创为”三类艺术课程结构。梳理学科脉络,优化课程结构,注重教学内容,通过课堂教育、课程整合、实践活动等方式,切实提高学生审美与人文素养。

【关键词】有为教育;“美为”艺术课程;学校课程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

一、课程开发的背景

(一)政策背景——“立德树人”与“课程改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其中针对课程建设和课堂改革提出具体要求和年度任务,为学校的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体系特色化作出明确的指导。

我校一直坚持“立德树人”的思想,普及艺术教育,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创新型的艺术课程。用丰富多彩、独居特色的艺术课程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审美鉴赏能力与艺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学生成长需求——时代需求,美有所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审美教育对于小学生的人格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小学阶段,学校教育更应重视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差异,开展多元化的美育培养,结合当地文化艺术特色拓展人文素养学习,对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都具有莫大的帮助,也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价值观,求同存异,各美其美,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一)课程理论

1.石门品牌,薪火相传——有为教育理念的内涵发展

我校“有为教育”理念传承自石门实验中学。经过我们的不断深化与提炼,我校“有为教育”至少包含两个层面:一是根据学习动机中马斯诺“需要层次理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让学生在爱与责任中快乐成长。二是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从小养成有为意识,在未来社会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为少年。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立德树人的根本追求。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迫切需求和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诉求,积极构建“有为教育”特色学校课程体系。将所有课程分为“五大领域八大智能”。其中“美为”——艺术审美课程(空间智能、音乐智能)的开发与实施是我们本次研究中的重点项目。

2.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美育工作的校本表达

“美为”艺术课程理念即“日新其美,润泽童心”。其释义为:①我们认为学生之美,美在其日新,正如《礼记·大学》上所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取其“日日更新,革新创造”之意,日新其美,以美育人。②源于有为教育理念“呵护多彩童年,润泽有为人生”,取“润泽、滋养”之意,润泽童心,以文化人。③多元化发展,尊重学生个体的审美差异,以“有为教育”为依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人文素养。

(二)课程目标

“美为”艺术课程的目标,是以“有为教育”理念为基础,将“有为”之意志延伸到“美有所为”“美而有为”的内涵化发展。让学生通过“崇艺”“尚美”“创为”三大类艺术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成为“懂美感、有美德、能创新”的美而有为少年。

“懂美感”:即在课程学习中培养认知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评价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发自内心地感受社会与生活中的艺术美、自然美、心灵美与行为美。

“有美德”:即运用美的理念、情操、品格与素养,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政治意识和情感的健康发展,做一个品格高尚、性格和美、健康成长的小学生。

“能创新”:即通过审美与人文素养的培养,能够利用美的感受,美的知识,美的经验,在生活与实践中做一个心怀美好、创造革新、美而有为的新时代少年。

(三)课程内容

“美为”艺术课程体系主要由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两大类构成。在“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创新有为”三个目标维度上,分别构建了“崇艺”“尚美”“创为”三类不同维度、不同目标、不同定位的艺术课程。

1.“崇艺”课程:从审美能力、艺术表现培养角度定位,培养学生“懂美感”的能力,构建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专业选择性课程。这类课程为“选修课”,以學校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为主,意在刺激学生审美意识和能力的深层次发展。经过长期的积累,共开设了尽20余门不同层级的选修课即校本课程,学校美名其曰为“课程超市”,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例如:沙画、版画、陶艺、国画、管乐、古筝、尤克里里、口风琴、舞蹈等校本课程。

2.“尚美”课程:从艺术评价和人文素养角度定位,培养学生“有美德”的品质,是通过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建立艺术审美和感知相关的体验性、拓展性、融合性的课程。在教学上,保障艺术课时数量并普及所有学生,开展学科融合、渗透,强调美育与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相融合。例如:“印象佛山·研学之旅”课程,以城市探寻为主要形式,采用校内外相结合的方式,学生美术小组围绕“文化遗产、探寻历史、发现美”等目标。

在学科教学中发展美的欣赏与创造能力。例如:国家课程音乐、美术、书法的高效课堂教学,多学科融合教学的有效实施——《花非花雾非雾》音乐美术整合课,艺术高尔夫课程。

在人文学科中利用学科特性,让学生体验人文艺术感性认知理论,例如《字言字语》绘本阅读课程。

3.“创为”课程:从美育创意实践的需求角度定位,培养学生“能创新”的目标,创设审美实践性课程。从学生审美发展、鉴赏感受的角度出发,开展实践性审美学习活动。例如体艺节:有为大舞台、班级K歌大赛、有为杯书画大赛;开放日:春华秋实艺术作品展、环保乐器展等节日活动和成果展示课程。

(四)课程实施

“美为”艺术课程的实施,一是坚持以育人为本,面向全体。二是坚持特色发展、分类指导。三是坚持改革创新,协同推进。

具体做法如下:教学时间上,以三类教学时间为主:一是以学科课堂教学时间为基础,开展“尚美”课程中,国家部颁的美术、音乐的基础性学习,国家课程校本化、多学科融合的拓展性学习。并在实际教学中,开展年级必选艺术特色课程,开展“一级一特色”课程教学。二是以课程超市时间(即校本课程选修课时间,每周三下午第六、七节课),开展“崇艺”课程中,多种不同层级的选择性校本课程和学生艺术社团的学习,两节连堂的艺术课时,充分保证学习的连贯性与提升课堂效率。三是以文化体艺节、教育教学开放日、研学旅行月等节日时间,开展“创为”课程中,审美性、创意性、实践性的综合课程的学习,这类课程让学生学习的知识在生活实践中得到充分的展示与运用。

2.课堂教学上,所有的艺术课程均以“疑展评”智慧课堂为范式:引导学生快乐学习,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疑展评”智慧课堂是动与静完美结合的艺术。动从“疑”“展”“评”三大元素的字面意义已经体现出来,主要是指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静则是开展各种学习活动的氛围,教学的中介与环境,一切诱发学习的条件和因素。动生自信,静生智慧。

4.保障条件上:学校针对艺术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一直有专项经费,按照教育部规定配足配齐教学和活动器材。同时,建设多种艺术场馆和功能场室,正常向学生开放,满足教学和活动的需求。

5.实践活动上,我校的艺术教育,不仅坚持以普及课堂教学为重点,夯实艺术教育基础,而且组织相应的艺术活动,以“体艺节大型艺术活动”“附小师有为大舞台”等活动为载体,彰显学生的艺术才能,提升师生的艺术素养。

三、课程的管理与评价

(一)课程管理

1.课程研发管理。成立课程开发小组。主持人为教学副校长,主要合作者包括学科组长及备课组长。开发管理上:第一,由教研处组织教师团队撰写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开发指南,对任教教师进行校本培训。第二,在学期初,向科组申报开课,科组审核,再上报教务处准备开课。第三,开课。教师选用、改编、新编课程内容。教师认真撰写好所承担课程的《目标》《实施计划》《课程介绍》。第四,学校课程课题开发组定期和不定期评价实施、开发的情况通过教学实践与探讨。

2.课程实施管理。2017年,我校开发了手机端的智慧校园管理平台“云校通”,基于微信服务号自主研发,实现了移动化、智慧化教育教学管理。让校本课程走班上课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学期初学生在班牌上自行选课,查询自己课程的上课点。上课考勤和巡堂级长反馈可以现场拍照上传、实时填报与记录;家长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查看学生的优秀作品等。

(二)评价体系

在课程的评价体系构建上,我们从课程评价、学生评价、课堂评价三个层面搭建评价体系。

1.特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评价。建立统一的特色课程评分标准,从科目开发、组织实施、特色加分三个方面进行打分。

2.研制“有为课堂”评价指标。学校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疑展评智慧课堂生态”三个维度,根据学科的不同特点打造特色教学模式。建立四项基本评价指标:(1)以“疑”为核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没有质疑的课不上;(2)“展”是教学的有效载体,教师提供多种方式、多种平台,让学生积极自信展示;(3)“评”是最有效的激励,教师通过多种维度,多种侧重点的方式,鼓励和唤醒学生的潜能;(4)保证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养成自主思考与学习的习惯与能力。教与学的时间分配至少为1:1,自主学习的时间可根据实际课堂需求适量增加。

3.学生艺术素质评价指标

四、课程的显性成果

在“美为”艺术课程的实施下,我们坚持以普及课堂教学为重点,夯实艺术教育基础。让学生在六年小学生涯中“人人学会一种乐器,人人参与美术创作”,在艺术的天空中飞的更高。

其中,艺术校本教材已经开发出了10余本。例如,《趣味甲骨文》《魅力沙画》《趣味水墨》《多彩版画》《扎染》《墨韵书法》《尤克里里》《巧手轻粘土》等校本教材。其中版画、沙画的教材,曾荣获南海区校本特色课程一等奖,更有与语文学科合作开发的《字言字语》绘本识字教材。在各级各类艺术竞赛中,我师生5年来共荣获国家、省、市、区等各级奖项近千余次。集体荣誉曾荣获“南海区高效课堂示范校”;顺利通过“佛山市优质学校”督导验收;《基于核心素养构建“有为教育”特色课程体系》的方案建设,荣获广东省中小学特色课程建设方案评选一等奖等诸多重要奖项。在2019年12月,石门实验中学附属小学荣获“第三批广东省中小学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称号,这一成绩的取得是对我校艺术教育成果的充分肯定与支持,激励我们继续前进。

五、总结

石门附小一直在为教育教学的改革贡献自己的力量,坚持以“有为”特色课程为指导,结合实际情况,拓展“美为”——艺术领域的课程建设。在今后的教育事业中,我们仍然需要时刻深入审视艺术教育的目的、本质和有效方式,坚持不懈,追求卓越,不断完善课程体系。继续开发对于艺术认知、感受、反思、创作的创新教育课程,让学生通过绘画、设计、音乐、诗歌等艺术方式来解决生活中的开放新问题。坚持积极建设优质的校本课程,打造教师团队,推进“课程立校”“科研兴校”的策略。力争早出经验,早出成果,不断提高石门实验中学附属小学的办学业绩和办学实力。

参考文献:

[1]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学校特色发展研究课题组.用课程夯实每一所特色学校[M].廣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12.

[2]周华松.课堂教学改革典型案例集萃[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 11.

[3]丛立新.课程论问题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05.

[4]崔允漷.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0.

[5]孙俊三,雷小波.教育原理[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校本课程
地域文化视野中的音乐校本课程研究
初中数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