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郁小夜曲》及其演奏技巧浅析

2020-12-06 16:04:51金鸣
魅力中国 2020年43期

金鸣

(中央音乐学院小提琴教研室,北京 100086)

小夜曲是中世纪一种抒情风格的声乐体裁形式,后来也用于器乐音乐创作。莫扎特、海顿、柴可夫斯基等作曲家创作出许多供器乐表现的小夜曲经典作品,经常在音乐会上演出,也是专业音乐教学的重要学习内容。小夜曲风格多样,柴可夫斯基《忧郁小夜曲》是一首带有浓郁俄罗斯民族音乐风格的小提琴独奏曲。它篇幅虽然不长,却仍然充分全面的展现了丰富的技法以及柴可夫斯基对于作品以及情感强有力的把控能力。将俄罗斯民族音乐素材与富有歌唱性的小提琴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充分整合运用,采用如泣如诉般吟唱的小夜曲形式,把挣扎于水深火热中的底层人民的悲惨、无助以及绝望表现得淋漓尽致,乐曲所抒发的心灵创痛摄人魂魄,令人震撼,听众仿佛身临其境,置身其中。浪漫主义时期的作曲家呈现出一种百家争鸣的姿态,但是柴可夫斯基在众家当中脱颖而出,显示了非凡的创作才华。《忧郁小夜曲》虽然是一首小品,但音乐跨度很大,对演奏者的技术水平和音乐修养提出了不一般的要求。对于小提琴专业的学生来説,《忧郁小夜曲》是一部难度适中的练习材料。学习者在具备一定专业音乐背景和演奏基础的前提下,通过习练这首小夜曲,可以得到多方面的提高。

一、作品创作背景

《忧郁小夜曲》作于1875年,此曲的原谱是小提琴独奏、管弦乐伴奏,但现在的很多演奏会,都会用钢琴代替管弦乐进行伴奏。大部分小夜曲都是比较轻快活泼的,例如莫扎特G大调弦乐小夜曲,但是柴可夫斯基的这首《忧郁小夜曲》却与众不同,它伤感,它忧郁,但是在悲凉中却还夹杂着几丝甜美与纯净。1875年的俄罗斯帝国正处于扩张期,但是在沙皇俄国统治下的俄罗斯民众却过着农奴的生活,忍受着统治者对他们无止尽的剥削,他们心中的无奈与悲痛在柴可夫斯基笔下完美地诠释了出来。老柴个人在1875年前后也经历了生活中的低迷期。这一年,老柴完成不朽的芭蕾舞剧《天鹅湖》等作品。遗憾的是,天鹅湖在首演中遭遇了滑铁卢,当时老柴的心情极度低落,据说他直到临终前都没能解开这个心结。当时有人曾评价《天鹅湖》说,“太嘈杂、太瓦格纳、太交响化”。也就在这一时期,柴可夫斯基的精神开始出现问题,据说经过了相当长的疗养,但并没有完全治好。1877年7月,他的婚姻出现了裂痕,几乎将他送上自杀的绝路。1878年,老柴和他的妻子正式分居,他俩一直没有离婚。我们可以从作品中读出作者心中饱含的创伤与深情。

二、作品分析

柴可夫斯基《忧郁小夜曲》具有浓厚的俄罗斯民族音乐风格特征,有悲痛的情调,又有甜美的韵味。柴可夫斯基把它解释为像声乐的小夜曲一样的为情人而唱的歌曲。内容既拥有长吁短叹般甜美而又充满悲情,又饱含着抑郁的色彩。

《忧郁小夜曲》可以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呈示部,呈示主题。第二部分展开部,根据主题展开新的旋律,在速度调性旋律上加以改变,构成新的乐思。第三部分再现部,重现呈示部主题。《忧郁小夜曲》采用的是奏鸣曲式,在这首乐曲中灰暗的主部主题与晴朗的副部主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solo小提琴从G弦用行板的速度展开乐曲,浑厚的音色、阴郁的情绪从而构成了灰暗色彩的旋律。仿佛乌云低垂下的苍茫大地上,背负沉重枷锁的劳苦大众,在四处艰难跋涉,缓慢而又坚韧。副部主题从降D大调转到了降b小调,色彩相对柔和,节奏明快一些,似乎让我们感受到天空又绽放出一丝丝晴朗。经过一段自由华彩之后又转到了主部主题的悲情旋律中,短暂的晴朗随即被乌云迅速笼罩。艰难的人生之路还要继续走下去。在音乐发展过程中,主部主题与副部主题交相呼应,形成鲜明的对比。一个阴郁,一个晴朗。有悲伤无助,又充满希望,博大深沉,具有典型的俄罗斯民族音乐特性。

三、演奏技巧分析

这首乐曲是行板的速度,3/4拍。第1至第11小节,由乐队弦乐开始演奏,第12小节独奏小提琴在第3拍进入。小提琴在G弦上奏出俄罗斯风格的忧郁主题,旋律伤感又有些甜美。主题是在G弦上演奏的,G弦上的演奏声音要有厚重感,演奏者需要有右手运弓的柔软度,握弓舒适柔软,使弓毛更好地与琴弦接触,更敏感地感受力度的变化,左手的揉音松弛宽厚,音与音之间通过手指的连贯传递情感,使音色沉稳且饱含情绪。主题旋律重复一遍后,进入明亮色彩的第二主题。明亮色彩的表达,需要演奏者通过弓子开阔,弓速加快,左手揉音速度的配合来体现。音乐更积极,内心更能感受到希望。

乐曲的中间部分是展开部。展开部的音乐更加积极主动,节奏型以八分音符为主,速度也略微激动。旋律走向一路上扬,以音阶形式进入高音区。这时的音乐更加宽广,每个四分音符都带有重音的标记,每个音都像对命运的呐喊,对不满情绪的宣泄释放,随后加入八度音程,加倍力量和宽广的速度,把音乐推到了最高潮。宽广的音乐,在E弦最高的把位上演奏。对演奏者来讲具有挑战性。首先,左手音准要保持住,右手运弓不能有压迫感,要非常的通畅。为了使音乐更有激情,左手在这样区域仍然有高质量的柔弦来配合。这样段落的演奏,人的身体需要更加放松,才能和乐器很好的融为一体,才能淋漓尽致的表达内心激动的情绪。

最后一个部分是再现部。G弦上主题再次出现如泣如诉,然后小提琴用变奏的形式演奏,运用带点儿的三连音,带重音的三连音,前八后十六的节奏型,大线条的把它们贯穿起来,感受到痛苦无奈的挣扎,乐队和独奏小提琴在忧郁的音乐上也做了呼应。小提琴再次奏出悠扬的旋律,三次使用前八后十六的节奏型,每一组都像是在叹息,一组比一组微弱,最后在慢速的弱音下,在忧郁的气氛中结束。

忧郁小夜曲是一首抒情乐曲,篇幅不长,但音乐跨度大。要有一定技术程度和音乐修养,才能更好的诠释这首作品。演奏者需要有很好的音色控制能力,G弦上奏出柔美的音色,还要做出自然的渐强渐弱变化,需要右臂右手有通畅协调的感觉,才能做出音色多层次的变化,同时左手的把位跨度很大,能把左手大跨度的换把准确稳定的连接起来,也需要演奏者有很好的手臂手腕手指通畅协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