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心理因素与医院药学服务的分析探讨

2020-12-06 16:04:51郝晋锋
魅力中国 2020年43期

郝晋锋

(云南省文山州中医医院药学设备科,云南 文山州 663099)

引言

患者自身的情绪状态和心理因素都会对用药的有效性产生影响,当患者较为排斥药物时将会降低药物的有效性,反之则会提升药物的有效性。积极良好的心理状态不仅会充分发挥药物的作用,而且会提升治疗效果,这就需要医务人员在提升专业水平的同时,加强与人沟通的技巧,从而帮助患者维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一、患者心理因素与医院药学服务的关系

医院为患者提供药学服务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治疗疾病,降低疾病对身体影响,从而达到提升生活质量的目的。但是药物的效果不仅和药物功能、生产日期以及疾病轻重有关,而且与患者的心理因素有关,这就需要医院提供相应的药学服务了,患者的心理因素与药学服务有着密切关系。

良好的药学服务水平会增加患者对药物有效性的信任,患者将会提升服用药物的接受度,在这一过程中药物能够较好地发挥其疗效。当药学服务水平较差时,患者会本能的排斥药物,从而影响了药物其应有的作用。

二、影响患者用药的心理因素

通过大量的临床实验可以发现,很多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焦虑状态,在进行心理干预后治疗效果会有较为明显的提升,当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进行良好的服务并帮助患者保持较为稳定的心理状态对病情控制大有益处。患者的用药心理因素常常会受到以下几方面的影响:

(一)情绪因素

目前,关于患者心理因素影响药物代谢的研究较少,但是可以确定的一点是患者的心理状态会直接影响到消化系统的正常运作。例如,当患者处于抑郁状态时服用阿司匹林时,会出现吸收过程变长而导致药物作用出现的时间也相应的延长,药效会因此而降低,从而和理想的治疗效果有所差异。抑郁患者在治疗帕金森时使用左旋多巴会因为药物停留在胃中的时间较长,胃酸会加速降解药物,从而使得药物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当抑郁患者在治疗中服用左旋多巴时应当同时服用碳酸氢钠,以便达到中和胃酸的租用,这将会降低药物的降解速度。

(二)个人因素

患者的家庭背景、教育水平等多方面个人因素也都属于影响药物疗效的心理因素。老年人及儿童比较容易接受心理暗示,比如说家人、同病房的患者等都会影响到这类患者的心理状态,当外界因素积极的评价药物时,药物治疗的效果就会有所提升,如果关于药物的评价较为负面,那么患者就会怀疑药物疗效和作用,从而出现不愿服用药物甚至不服用药物的现象,对正常的治疗效果产生不利影响。文化程度较高或经济条件较好的患者则会出现过分相信进口药物或品牌药物,从而拒绝医生所开的处方药,这同样会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

除此之外,年龄也是患者抵触用药的原因之一。年龄较小的患者因为怕药苦所以拒绝用药。年龄较大的患者,在服用地西泮等镇静安眠类的药物时,可能在服药的次日仍然会出现嗜睡的现象。除此之外,老年患者容易听信一些不实的宣传,从而对部分药物治疗产生了误解,例如普通的感冒只需要合理正确的用药就足以,但是这部分患者会要求医生使用抗菌药物对他们进行治疗,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治好”自己的疾病。中年人则是认为很多疾病没有根治的可能,会对药物治疗的效果产生质疑,从而拒绝配合药物治疗。

(三)医患关系

医患关系以及医生的沟通表达能力同样会对患者在用药时的心理产生影响。如果医生能够自信、得体的指导患者用药,那么患者就会受到良性的暗示,用药配合度也会大大提升。

当心绞痛患者对主治医生的信任度较高时,那么医生的暗示也会提升药物治疗的效果。当癌症患者和医生之间保持着较为良好的关系时,药效及机体的抗病能力都会有所提升。因此,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给予医生信任并配合治疗,从而达到治疗效果缩短疗程的目的。

三、在药学服务过程中调整患者用药心理

患者在患病期间有较大的几率会患有抑郁症,心理、服药等多方面因素都会导致患者容易患有抑郁症,因此药师需要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从而为患者减轻心理负担,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健康。

(一)调整自我心态

药师在和患者沟通的过程中需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不能因为个人原因对患者的心态产生影响。药师在工作中会遇到各种类型的患者,患者的负面情绪会影响到药师的心态,这时就需要药师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避免让自己的不良心态影响到下一位患者。除此之外,药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真诚,当患者出现用药疑问时,医生需要积极、热情的回答患者的疑问,从而消除患者的顾虑,使得患者能够更好地配合治疗[4]。

(二)组织服务细节的相关培训

医院在组织医护人员培训时,不能只注重培训业务知识及相关细节,更重要的是要加强文化素养、职业道德等方面的相关培训。医师工作是一份对技术性要求很高的职业,医师在提升自己业务水平的同时,还要重视细节方面和服务方面,如果能将细节工作和服务工作做到位,那么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促进业务水平的提升。除此之外,服务工作还需要做得更加人性化,患有不同疾病的患者会产生不同的心理疑惑,因此在为患者答疑解惑时要用充足的耐心、精湛的专业知识和温暖的细节为读者带来暖心的体验。

(三)做好服务管理

过去对医护人员都会对患者采取“家长管孩子”式的管理模式,这并不利于医护人员做好服务工作,也不利于对患者进行精细化的护理管理工作。因此,护士长在进行人员管理时可以采用具有现代化护理管理水平的细节管理。同时护士行为准则和绩效考核标准要把文明用语、为患者答疑解惑和提供优质服务等方面纳入其中[5]。

(四)加强药师工作的人文关怀

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有所提高,患者对药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很多患者也会要求药师提供一定的人文关怀和良好的服务体验。但是,很多药师都比较年轻,缺乏相应的生活阅历,在与患者交流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困难,难以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沟通体验。因此在对医师进行培训时,要着重提升医师的人文素养和人文关怀的能力,为患者提供服务时能更加人性化。

(五)加强沟通

首先,药师需要注意沟通过程中的礼貌性,药师需要在尊重患者的基础上采用礼貌性语言,只有做到这一步才能取得患者的信任,从而使得患者能够做到遵从医嘱、配合用药。

其次,在和患者进行沟通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由于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等方面因素有所不同,所以会出现不了解药物疗效的情况。因此,药师在为患者介绍服用的药物时需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避免患者因为误会而产生不必要的担忧。

再次,在沟通的过程中需要将语言通俗化。在沟通的过程,双方需要用通俗化的语言,否则就会在沟通中遇到困难。在这一过程中,药师尽量不要使用医学术语,确保自己的语言能被患者听懂,从而为下一步沟通做好准备。

结束语

患者的心理因素会影响到用药的效果和治疗的疗程,而医院提供的药学服务将会对患者的心理因素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医院需要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从而给患者带来更高的服务体验,消除患者用药的恐惧心理,最终达到让患者恢复身体健康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