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课堂教学“六变法”模式创新与实践
——以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0-12-06 16:04:51舒乔生张守平
魅力中国 2020年43期

舒乔生 张守平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重庆 永川 402160)

高等职业教育以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培养目标,要求高职学生专业性强、技术技能突出、重实践懂操作、与一线操作性工作的结合度高,进而有着相对更高的社会适应性,在心理倾向上也更加务实等。而教学改革是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建设工程的主体,是突破高职教育生存危机,实施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逻辑起点,全面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关系到高职学院的生存和发展。2016年10月,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高等学校座谈会上明确提出,高等教育要做到“四个回归”,真正以生为本,回归教学本分,潜心教书育人;2017年9月,他在《人民日报》撰文,奏响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号角;2018年9月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他再次强调要扎实推进“四个回归”。国家关于教学改革的要求,敦促高校必须正视教学现实问题,勇担教学深化改革使命。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作为重庆市仅有的一所水电高职院校,长期践行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改革,探索出“六变法”教学模式,“六变法”是指变考法、变评法、变管法、变教法、变手法、变学法,实现教学全过程把控。

一、高职学生“三偏弱”现象迫使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高职学生“三偏弱”主要表现在:一是基础偏弱,包括文化知识基础差、人文素养偏低,知识结构、兴趣爱好、生活志趣单一;二是自制力偏弱,主要是思想道德素养、理想信念、价值追求不高,心理成熟晚、抗压力差、自信心不足,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规划能力欠缺,加上身体素质下滑,健康意识、健康作息和健康锻炼严重不足;三是自主学习能力偏弱,主要是知识更新能力欠缺,自我认知水平不高,学习能力、意愿、方法欠缺。

因此,高职课堂教学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学生上课迟到、早退、旷课现象十分严重;在课堂上睡觉、玩手机、聊天等怠学现象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教师上课热情度不高、教学方式方法僵化,师生关系淡漠甚至紧张,致使高职人才输出与社会对人才需求不对等。据学校统计分析,2014年学生作息时间不规律、白天无课睡觉、打游戏等现象较为严重,不按时就寝达40%,晚归不归学生达3.00%;上课迟到、早退、旷课率一直“保持”在15-20%左右;课堂睡觉、玩手机现象屡禁不止,占比达25-30%左右,关注度、参与度、互动度不到30%。

究其根源在于:一是学生宿舍管理不到位,严重影响了学生上课情况。二是课堂管理不清晰,未形成联动机制。三是课堂教学方式较为传统,学生大部分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四是教学手法较为陈旧,学生学习兴趣感不强。五是激励机制不到位,教师教学改革热情不高。

二、“六变法”实现教学全过程把控

针对高职学生“三偏弱”现象及其不良习惯,为突出师德师风在立德树人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建立完善课堂教学规范管理机制、课堂教学效果提升机制、课堂教学与育人统一的过程管理机制、课堂教学评价机制、课堂教学管理责任机制、课堂教学管理责任追究机制,总结起来就是课堂“六变法”。

“六变法”是指变考法、变评法、变管法、变教法、变手法、变学法。学生端通过改变学生学习成绩的考试方法,变“一考定分”为“过程挣分”(变考法),引导强化学习过程管理实现全程学;通过辅以“一室四责”、“一课四责”、“一考三责”管理手段,强化学习习惯全程管理(变管法),实现“我不学”向“要我学”的转变;采用协作式学习方法,督促学生变被动等待式学习(“要我学”)为主动协作式学习(“我要学”)的转变(变学法)。教师端通过强化教学过程评价,教学质量改终结性评价为过程形成性评价,并与“五优二挂钩”相结合(变评法),实现全程教学质量监控;通过强化课堂教学方式研究改革,由填鸭式向案例分析、分组讨论、现场模拟演练等多元化教学方法的转变(变教法),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强化教学技术革新,全过程辅以现代信息化技术,由传统教学向现代教学的转变(变手法),实现全时空教学。“六变法”之中,变考法为发动机、变评法为油踏板、变管法为方向盘、变手法为换档杆、变教法为驱动轴、变学法为汽车轮。

(一)变考法:强化学习过程管理、由“一考定分”向“过程挣分”转变

为使课程综合成绩客观、真实反映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程度和学习质量,因此改变传统的考核方法,改变以前的“一考定分”为“过程挣分”机制,加大过程性考核比重,职业基础类(A类)课程期末考试成绩占课程总评成绩的60%,平时成绩占40%;职业技能类(B类)课程期末考试成绩占课程总评成绩的40%,平时成绩占60%;职业训练类(C类)课程100%为平时成绩。平时成绩由教师全程考核,包括课堂出勤、课堂纪律、课堂基本活动(听课、提问、讨论)、实验实训、随堂测试、课后作业等。

考法的变革,促使教师加强学生学习过程管理,促使学生注重日常学习,主动到课听课、讨论互动、完成作业等,根本实现“一考定分”向“过程挣分”的转变。

(二)变评法:强化教学过程评价、由终结性评价向形成性评价转变

1.建立教学质量实时评价办法

对教师教学质量强调过程式评价,由原来的期末集中评教改成以实时过程评价、督导听课过程评价、信息员过程评课为主的过程式评教,并辅以期末学生普适性评教。利用云平台建立了多元化教学质量实时监控评价系统,推行“标准化”、“精细化”管理,教学质量评价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的轨道。

实时过程评价采取教学过程管理系统无感采集数据,包括课前(教学资源情况、活动准备情况、备课状态)、课中(课堂管理、课堂讲授、课堂互动情况)、课后(课后活动、课后作业、教师解答情况)等信息,将这些过程数据按备课、授课、课后进行自动评价监控。

2.建立“五优二挂钩”教学质量激励办法

一是建立了教师课堂行为规范、课堂管理考核暂行办法,实现课堂学生的到课率和怠学率与二级院系、教师、学生、辅导员业绩挂钩。二是建立了教学质量分值与“五优”(优质课堂主讲教师、优秀学生学习过程管理教师、优秀实训教师、优秀教师、年度考核优秀)评定相挂钩,其中优质课堂主讲教师、优秀学生学习过程管理教师、优秀实训教师作为教师晋职晋级的必要条件。这些激励制度的执行,为师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改进教学质量提供持续的内生动力。

(三)变管法:强化过程管理习惯、由“我不学”向“要我学”转变

1.“一室四责”促使学生全到课

“一室四责”是通过建立宿舍文化管理中心,成立生活老师、辅导员老师、二级院系、班级的1+3宿舍管理团队,将学生在宿舍“共处”与行为习惯考核与生活老师、辅导员老师、二级院系和学生考核直接对接“捆绑”,考核业绩纳入学生评优评先、推优入党等,纳入辅导员、生活老师晋职晋级、评优评先、月度年度绩效考核等以及各二级年度考核之中,从根源上解决学生到课难的问题。

“一室四责”的实施,学生宿舍成为了学生集休闲、娱乐、学习、生活于一体的第二课堂,根除了脏乱差,每个寝室整齐划一形成新常态化,宿舍美化率从2014年的5%提高到2019年的100%;学生晚归、不归、作息不规律的现象基本上得到杜绝;学生的文明行为、文明修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促成了学生全勤到课和上课质量的提高,学生准时到课率由2014年的80%上升并长期保持在99.8%以上,学生上课睡觉的现象大幅下降。

2.“一课四责”促使学生全听课

“一课四责”是成立班级、二级院系、学校的课堂管理团队,通过团队的联动控制实现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任课老师是主体责任人、辅导员是教育责任、生活老师是督促责任、学生自我管理责任。将课堂管理考核与任课教师、辅导员、生活老师和学生考核直接对接“捆绑”,形成学生全面回归课堂的环境和氛围,从根源上解决学生听课难的问题。

“一课四责”使学生上课不睡觉、不玩手机,认真听课等课堂行为习惯明显好转,教学课堂行为规范率从2014年前的31.8%提升到95.2%;怠学率(睡觉和玩手机的比率)长期稳定在1%以下。同时,学生对课堂教学活动参与度从50.2%提高到了88.7%,学生逐渐培养了学习兴趣、明确了学习目标,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到学校各方的认同和学生家长称赞。

3.“一考三责”促使学生零投机

“一考三责”是通过成立监考教师、辅导员的考试纪律管理团队,团队的联动控制,实现学生诚信考试不作弊。辅导员必须加强对所辖学生诚信教育,学生考试作弊须追究辅导员的责任,年度考核、评优资格实行一票否定制;监考人员监考不认真履行监考职责,被巡考人员发现本考场作弊的,认定为教学事故,本年度不得参加评优评先、职称晋级;作弊学生本课成绩以0分处理,不做正常补考,必须重修,并按相关规定予以处理,达到留级条件的学生,必须留级,不得评优评先。“一考三责”联控,考试作弊率由原来的0.2%变为零投机作弊率,促进学生进一步回归课堂。

经过“一室四责”“一课四责”“一考三责”的联动,促使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实现“我不学”向“要我学”的转变。

(四)变教法:强化课堂教学改革、由填鸭式向多元化教学转变

通过变考法、变评法、变管法,教师的课堂教学热情被激发出来,学生养成了良好学习习惯;但是长期以来的“填鸭式”教学,造成了学生思维的惰性,缺乏参与意识,处于被动的接收状态。要将学生真正留在课堂,还需要教师守好课堂“责任田”,通过教学方法改革让课堂活起来。

针对以上问题,学校出台了教学改革成果奖励办法,并通过评选优质开放课堂、学生学习过程优秀管理教师,倡导全体教师不断研究教学、改革教学、创新教法,鼓励教师采用翻转课堂、对分课堂、情境探究等教学模式,教学过程将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情境教学、体验教学、实验实训等多样化教学方法进行综合运用。

广大教师潜心研究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转变角色,从传授者转变为指导者,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通过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多元化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在与学生平等沟通交流中,让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让学生跨区域学习,共同进步,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开阔视野,相互取长补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五)变手法:强化教学技术革新、由传统教学向现代教学转变

教师教法的改变,需要采用先进的信息化理念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由传统教学向现代教学方法的转变。出台了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及信息化教学激励办法,建设了网络教学平台和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多次选送教师参加校内外培训讲座,促进教师的教学技术革新。

广大教师充分运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在线授课,并利用智慧职教云平台、重庆高校在线课程平台等平台进行教学资源库、在线课程整合,形成网络教学空间,创造教学互动、资源互通、线上线下无缝连接的课堂教学环境,实现“翻转课堂”等多种混合式教学模式,促进了教与学的同步发展。

实训教师利用水环境污染控制仿真、电站虚拟仿真、防汛抢险VR等虚拟仿真系统,改变了传统实训教学形式,形成富有专业特色的教学新形态。利用实训室综合管理系统,实现实训教学的全过程信息化管理,提高实训室管理水平和实践教学质量。利用顶岗实习远程管理系统对顶岗实习的学生进行远程、动态、实时管理。

依托信息化平台,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将教学空间由实体空间拓展到远程云端空间和虚拟空间。

(六)变学法:强化课堂协作学习、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

通过前面的五变,引导学生自变,变被动等待式学习为主动协作式学习,促进多维互动(师生互动、小组互动、生生互动)的实现。

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感悟获取知识,不仅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得到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创新的体验,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培养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和增强独立自主探究意识,实现了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习质量。

三、结语

通过变考法、变评法、变管法、变教法、变手法、变学法实现教学质量全过程把控,使教师“研”起来、学生“动”起来、教学“活”起来、教学质量“优”起来,最终实现学校的教学过程日趋规范,学生行为日益养成,教学质量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