钞君毅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北京 海淀 100086)
德育教学一直都是人们需要不断学习的内容,不仅仅针对于学生,也同样针对于教师。教师的行为品行对学生的成长能够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在实际的教学环境中,教师需要顾及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的有效教学与培养,另一方面应该端正自己的思想,提高自己的能力,注意言行举止,将道德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前进。新课标背景下,教育部对学生的教育工作具有较大的要求,对教学课本进行了调整与规划,将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内容进行全面教学,同时希望教师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营造健康快乐有效的学习与生活环境,重视品行教育,为社会提供正直端正的人才,让学生能够快乐的成长。
作为教师,整个工作流程中所表现出的心理品质,可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教师需要具备专业的教学能力,给学生提供源源不断的知识,保证基本的教学质量。不仅如此,教师还需要将品质教育、思想教育、方式教育展开丰富的教学内容,逐渐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情感是指其心理品质方面必备的思想进步、知识基础、品行高洁、以人为本、爱护学生、具有教学思想等内容。教师的意志是指教师具备面对困难,解决困难的勇气,这样的品质能够让教师更好的面对工作,给学生树立勇往直前的榜样。教师的兴趣指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对教授内容的研究兴趣,只要教师具备这样的兴趣,便能够将热情投入其中,不断尝试新颖的教学方式,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理念,以一种积极的心态面对学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教师的情感能够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带动和影响,教师正确的品行思想、对待学生的方式和教学能力都能够让学生看到,逐渐成为学生喜爱的教师。强制性的教学只会将师生之间的距离拉大,而情感的交流能够让枯燥的课堂充满激情,让学生尊重教师,信服教师。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知之,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是需要教师进行引导,而不是强硬的教学,只有学生对内容感兴趣,才能够主动的展开学习的内容,在趣味的活动中师生合作,共同体验,双方都能够更好的了解对方,建立情感。这样的和谐教学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成长,建设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教学的成绩。
在实际的教学和相处的环节中,教师的一些精神品质能够感染到学生。教师们对科研认真负责的精神能够较好的影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全力培养学生,采用很多有趣新颖的方式进行教学,激励学生对具体文化科目产生学习的热情。教师需要接受学生的意见,这样不仅能够改正自己的问题,还能够让学生逐渐获得知错就改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态度能够影响学生,让学生模仿教师,快速形成一定的意志。
教师们经常会进行时代思想的学习,采用最新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进行授课,让学生可以拥有较好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效率,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了快乐。教师们还会经常进行知识的学习,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广阔的教学课堂。在日常相处与课堂教学中,教师们采取鼓励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树立自己的自信心,让学生对学习有了热情。教师对课堂的兴趣能够感染学生,而教师对课堂的创新能够带动学生,学生会自主的跟随教师展开学习的内容,从而达到现代教学的基本目标。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应该以一种温柔耐心的态度面对学生,以宽容的心对待学生,逐渐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不会排斥教师,这样是展开有效教学的第一步。其次,待人宽容是一种品质,教师的这种态度能够较好的尊重学生的思想,学生也能够受到教师的感染,跟教师一起进行学习,形成良好的课堂环境,促进情感。这样的状态能够感染学生,让学生逐渐被教师的思想所洗礼,以宽容之心对待他人。
沟通与交流是一种艺术,能够进行知识的延伸,也能够表达自己的思想,宣泄自己的情绪。作为一名教育者,需要具有良师益友的思想,充分融入于学生,观察学生,在学生遇到问题时进行调节与解决,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是教师必备的技能,这样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和思想状况,把握动向,及时纠正与调节,帮助学生进行情感的表达与宣泄,避免学生在心理上出现问题。教师可以每周举办一个座谈会,充分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让学生借着这个机会进行充分的讨论,可以说自己遇到的问题、看到的事情,也可以对教师进行提问与提意见,这样的方式能够让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当学生思想出现问题时进行及时的纠正,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
有计划、有规划是每一个人必备的生活技能,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缺少一定的规划性,这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修正,帮助学生建立规划自律的意识。教师需要从自身展开,安排好课程的教学计划,展开高效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接受较多的知识;其次教师可以安排多样化的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在实践中让学生感受到井井有条的优点,从而加强安排好工作与生活的意识。
教师需要积极的心理,在教学时平复自己内心的情绪,以较好的状态展开教学的任务。不论小学初中还是高中阶段的学生,对教师都有一定的排斥心理,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会遇到各种各样主观困难与客观困难,教师需要保持一定的心理积极性才能够游刃有余的应对问题。教师的心理对于教学而言至关重要,积极的情绪能够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热情和动力,而消极的情绪则会让学生逐渐失去学习的激情,降低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将积极的情绪源源不断的展现给学生,以饱满的状态展开生动的授课内容,以品质不断鼓励学生向前迈进,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来面对生活,形成健康的心理。
总结:综上所述,兴趣、情感与意识是教师展开本职工作的前提,教师需要拥有高尚的品质,正确的意识,专业的能力,和善的性格与积极的态度,不断的引导学生,给学生创造一个先进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感受到温暖与快乐,从而提升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教师的心理素养必须强大,能够包容和理解,这样才能有助于教育工作的展开。教师是学生的榜样,能够影响学生的思想和状态,教师以人为本的教学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尊重的重要性,学生也会尊重他人。基于此,作为一名教育者,应该将教师的心理品质与学生的成长相结合,让学生能够接受美好的事物,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拓展自己的内容,全面成长。上述内容是本人对于教师心理品质与学生成长关系的分析,希望能够更好的推进教育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