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百祎
(山东交通职业学院,山东 泰安 271000)
诚然高职教育和本科教育都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也皆是以培养满足社会需求人才为目标。但两者还是有诸多不同:
首先高职与本科表面上讲学历层次不同,高职一般是指大学专科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高职教育也是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培养大国工匠的重要途径。
其次,课程设置上的侧重点和难点不同,要求具备能力和素质要求不同。不同于本科,高职的承办单位是高等职业教育院校,高职院校倾向于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是以就业技能为导向的学生,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而本科教育侧重于传授专业通识性内容,更倾向于理论层面。学生研究专业的理论深度、知识储备及科学素养是其培养的重点内容。高职机械专业教学提倡“项目式教学”,以完成某一特定项目为章节,以完成项目式任务为目标驱动学生获取相关技能。
再次,高职和本科在实训和科研条件上不同。高职院校内常见于各种生产实际中使用的真实使用的机床设备比如各类数控车床、铣床、磨床、钻床。而本科院校常见于各种科研设备与研究试验台。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在2019年6月在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到,我们必须改变教育的形态、教育的结构、教育的理念、教育的标准、教育的技术、教育的方法、教育的评价、教育的体系。高职和本科教育也在悄然发生这变化。《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上指出鼓励高层次职业院校与行业背景突出的本科院校合作探索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和应用型专业硕士。
高职与本科表面上讲学历层次不同,许多方面也有重叠与融合。例如,我们会看到很多大赛高职院校可以参加,本科院校也可以参加。同时,近年来伴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每年专升本的录取人数也在节节攀升,这些都加速着两者的交融与沟通。近年来受社会需求影响,本科院校也在着力培养应用型人才。而高职院校也在不断寻求升格之路创办应用型本科教育。
在专业课程设置上高职和本科院校都会设置一些相同的专业课诸如:机械制图、机械基础、CAD、三维软件建模、电工与电子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等基础性课程,只是本科机械类。有所不同的是高职的机械专业具有显明的职业属性,会针对社会需求开设相关应用型课程例如:普通车床、数控车床加工、电焊、加工中心编程与操作等技能课程。为进一步提升学生技能也常采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这种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模式,高职学生缺乏学术领域探究培养。而普通本科教育目前还是以学术体系为主的教育模式,缺乏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有些本科生在考研甚至读博之后由于缺乏足够的技术技能的培养,也常常发生不会做实验以及动手能力差等问题。社会上的用工单位也常反映部分机械类本科学生因之前缺乏对实际生产的认识和实践基础而无法适应,被迫转行的情况。没有经历过接近实际的操作生产很多本科毕业生在进入企业之后有些会出现较长的适应期。
高职教育和本科教育虽然培养模式和侧重点不同,但从学生机械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上来讲,技能操作和理论素养皆不可偏废。高职培养的实践操作可以更好地验证相关理论。本科侧重的理论研究也可以更好地指导实践操作。实践需要理论做支撑,同样理论也需要实际操作来加以实现。课程设置上高职教育应有意识的向理论层面加以拓展,同时本科机械专业的培养目标也应更接地气使学生学有所成指导具体实际工作。使高职机械专业学生实现“会设计、懂制造、会管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共同促进学术基础和应用能力的发展。
具体措施:本科的理论课程应增加实用性教学内容和实践操作环节,课程内容上开设必要的实验、实操部分,提升本科学生基本的实操技能和动手能力,高职机械专业在突出鲜明的职业教育属性的同时,应兼顾具有探究性学习的学生,鼓励引导他们继续深造,适当增加基础理论教育部分,拓宽学生理论知识面,增强学生升本后的学术适应能力。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性学习能力。从而更加有助于专升本学生适应本科阶段的学习,做好专本一体学生教育质量监督,同时做好学科体系上的科学衔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