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晓平
(重庆市酉阳县龙潭镇人民政府,重庆 409812)
引言:中国作为世界的一个人口大国之一,消耗粮食比一般的国家都要强大,因此,为了能够满足全国人民的粮食需求,必须把农业技术发展起来才能提高粮食的产量。当前,我国的农业生产已经从重“量”转变成了重“质”,经营方式也发生了一些改变,从以往的粗放型变成了现在的集约型,一方面要保证粮食的产量,另一方面又要保证粮食的质量,最重要的是要增加农民的收入。
农业推广就是把农村社会作为推广的重点,把农村人民作为推广的对象,把农村家庭的农场或农田作为推广中心,以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为最终推广目的。农业推广的内容包括需要农民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希望农民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和技能使农业技术的推广顺利进行。农业技术的推广不是靠一个人就能完成的,需要全体农民共同来努力才能实现推广的终极目标——共同富裕。进行推广时,单靠农民的力量是不够的,可以充分的调动社会其他方面的力量,比如科研单位或者高职院校等。只有将农业技术推广好,才能实现乡村振兴。
在推广农业技术前,我们从中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推广的体系不健全、缺乏技术人员、基础设施落后。下面我将展开阐述一下。
进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时,政府虽然作为农业技术推广的一个主导力量,但是只根据一些数据文件来进行推广,没有根据当前农业种植业的发展现状来进行工作,数据展现出来的现状较为片面,还不能让推广人员全面了解;另一方面,在进行推广时没有相应的推广奖励体系,导致推广人员在推广时的积极性缺失,影响了推广工作的进度,最终严重影响农业种植业的发展。
在推广农业技术时,基层的一些农业推广单位很少有懂相关技术的人才,并且工作人员的年龄也较大,一些观念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对现代的一些推广技术了解也较少;其次,由于是在农村地区进行推广,一些高学历的人才不愿意到农村工作,导致在农村地区开展农业推广的人员专业素质和能力低下,一些农业种植业的实践活动开展出现问题也一直得不到解决;此外,由于技术人员的缺失,一些信息得到的也不及时,影响了农业技术研发的水平。
农村地区的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没有专门的资金支持,导致基础设施较为落后,没有办法完成灾情监控或病虫害的防御工作;政府和乡镇企业在农业技术推广上的支持力度不大,很多资金投入到了一些回报快的项目,导致资金缺乏更换不了设备,且购买不到所需的设备,使很多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很被动,推广工作的进度迟迟不见效果,一些农业规划和宣传工作无法开展,严重影响了农业技术的推广。
在进行农业种植业的生产时,我们不仅仅关注要生产质量,也要关注生产效率。作为一个世界人口大国和农业大国,虽然我国的土地幅员辽阔,但是人均的耕种面积还是达不到世界标准,因此,在进行农业技术推广时,我们必须要把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二者抓起来,只有二者结合才能在有限的耕地面积里产出更多优质的农产品。随着我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加强,在很多农业技术上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例如袁隆平老先生研究出的杂交水稻,造福了广大的国民,不仅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还使更多的人吃到了优质的大米,更重要的是,我国的粮食也走出了国门,不再需要从国外进口大米来满足国内的需求。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改善,温饱问题基本上都已解决,广大中国人民群众在祖国的带领下正奔向全民小康。在当地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的“一条龙”农业种植业服务,也就是从农产品的生产到销售,都有合理的生产销售模式,能够满足人们不同季节的商品需求,例如蔬菜大棚。这种服务打破了以往的农业种植业的生产结构,体现在农业种植业的规模上,很多的农产品不仅在当地销售,还能销往附近的乡镇,一方面,农民的收入增加了,另一方面,农产品的质量和种植效率也有保障。
农业技术的推广使农业种植业的生产效率提高了,农民产出的农作物质量也有保障,使得更多的农产品能够进入大城市供给更多的人食用,这样一来,城乡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农民获取信息也更加方便,也会得到更多地关注。
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慌”,粮食是人生存的精神食粮之一。没有粮食,不足以谈生存;没有粮食,不足以谈发展。农业技术的推广既能够规避传统生产的问题,还能使当下的生产建设得到提升。机械化生产不仅能提高农业种植业的生产效率,还能够满足人们不同的需求,也符合当下信息化时代的市场经济特色。除此之外,推广农业技术还能够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综合素质。
结语:在如今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必须要发展农业技术,并且把农业推广技术做好、做大、做强,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的农业生产水平上升一个新的阶梯,才能造福更多的中华人民乃至世界人民。当前我们必须要把农业的推广体系健全才能引进更多的技术人才,政府也会加大力度支持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早日实现全民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