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唱法发声训练中换声点技巧分析

2020-12-06 16:04:51孙艳玲
魅力中国 2020年43期

孙艳玲

(东宁市文化馆,黑龙江 东宁 157299)

音阶发声训练法可以帮助声音进入换声区时要慢慢过渡,越不让人察觉越好,尽量把换声点的接缝拉长,不让听众发现换声点的位置。

一、哼鸣发声训练方法

哼鸣练习法是没有固定母音的发声训练方法,在发声时嘴部可以由小变大或者有大变小随便活动,便于口咽腔的肌肉松弛。本组发声训练从小字一组e开始,音阶排列是以三度和四度为主,演唱时从小字一组的e到小字二组的e要保持假声的位置上下统一,嘴型要不停变化,可以由闭嘴哼鸣到张嘴哼鸣,也可以由张嘴哼鸣到闭嘴哼鸣,要注意张嘴哼鸣时上AA要积极向上抬起,整个面部的笑肌要得到解放,嘴部带动面部肌肉活动时,演唱的声音要通畅,不能影响哼鸣练习声音的统一性,也不要破坏哼鸣时身体内部腔体通道的畅顺,从开始时就要把声音哼进头腔,吸气时横隔肌自然下沉,一瞬间把气饱满,使后腰支撑住声音,使声音这条线上下对抗,注意音量要很小,轻轻的哼出,不要放大音量和力度。要循序渐进的一步步练习,这样演唱时就感觉不到有换声点的问题了。

二、音阶发声训练方法

发声练习主要是训练从中声区到高声区中换声点平稳过渡,换声点的具体问题也出现在这条练习中。从理论上讲,到遇到演唱的困难时要做一个小小的吸气的感觉,把它带过去,逐步逐步带,一个就是呼吸时讲的,两肋扩张以后,胸部向前向上挺起,由腹部输送气息送上来,经过喉头以后,感到声音唱到上AA,在换声点之前的音就要提前做好准备,声音逐渐向上移,逐渐转移到鼻腔和头腔高位置的演唱。本条练习的起音是从小字二组的c开始,演唱时要把真假声的比例调节好,运用混合腔体,首先是小字二组的c到d是胸腔共鸣多于头腔共鸣,假声就要开始逐渐增加,唱到小字二组的e时,就是笔者的换声点了,所以在演唱换声点的前一两个音(小字二组的c,d)就要小心,声音不要太白,把声音放在气息上,搁在混合共鸣腔里,这时候歌者应感觉的声带不用使很大的力量,使声音的泛音控制在5下左右,用这种状态演唱会感到非常省力,也就是说,声带用的越少越好,用的时间就长,用的越多,声带的磨损就会越厉害,声带的寿命就会很短。如果没调好,这个地方也很容易靠前唱出去,声音很扁,稍稍不注意,稍出去一点,就会越唱越不在腔体,如果到换声点时再改变就已经晚了,这个时候即使你想唱进去也很难再重新进入腔体,演唱就会比较辛苦,声音也不能达到统一。

在咬字上,这两条发声练习演唱的母音ya,首先要分解来看ya是由y-a组成,母音转换到a时口腔里的空间要逐渐加大,大脑开始想象控制使头腔内的空间更加扩大,到小字二组e时声音就会比较平稳的蹭过去,到了小字二组的g时就已经完全进入了鼻腔和腔共鸣,这个时候声音一定要小心的慢慢的蹭上去,越不让人察觉越好,尽量把这个接缝拉长,使声音顺利进入鼻腔和头腔,唱到高声区时歌者只要张嘴声音就是完美的。但是如果到小字二组的e身体没有调节好,把真声带高了,声音就会干涩。

三、演唱首音换声点技巧分析

在演唱歌曲时第一个音是至关重要的,当演唱时的第一句就遇到换声点很容易使歌者在演唱时出现音色前后不统一,这时要提前使身体的各项机能做好协调。如《昭君出塞》这首歌曲的起音“这样的爱”中的“这”就是笔者的换声点位置,笔者总结出在张嘴准备演唱时要有一个打哈欠的感觉,自然吸入气息,两肋微微向外扩张,胸部自然向上挺起送上来,经过喉头以后,声音直接唱到上颚,面部要保持微笑,演唱的泛音控制在6下,假声的比例多过真声的一种混声状态,约60%的假声带入40%的真声,给头腔大一点空间,便于声音通过鼻腔进入到头腔高位置的演唱。在演唱的时候喉部肌肉不要用力喉头要稳,要提醒自己下领一定要稍稍向回缩,使演唱时身体的通道保持畅通,要减小力量,一开始的声音的力量要留有余地的,使声音徐徐送出。这样在演唱首音是换声点时,声音更加通畅、统一。

歌曲唱到“不如朔方,胡天独去来”,开始时从中声区开始经过换声点直到高声区,在女高音在演唱“不如”时会感到比较自如,但要注意喉咙打开,喉部稳定,声音不要有颤抖。唱到“朔”时声音要进入换声区,演唱时感觉声音是往舌面里扔,从第一个母音就要有扔到喉部,口腔要放松。先把声音扔下去,再打到上AA,把声音弹出来,到“方”时要注意让声音自然的往上蹭,声音通过鼻腔进入头腔,呼吸要平稳,不要因为后面的“天”声音很高,就吸入过量的气息,而致横隔肌紧张,要使胸部肌肉放松充满弹性,声音气息和腰部肌肉的支持下弹到口腔的上AA,嘴部尽量向上张大,使泛音的振动加快,这样到真正演唱“胡天”时,因为身体状态已经做好高音的准备,所以只要张嘴就能唱了,这样的演唱声音才能纯净、透亮,高音演唱也会十分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