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志刚 宋宝宝 詹必文 张新
(湖北省协诚交通环保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000)
高速公路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是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基础。在省际、城际间建设高速公路,是实现各区域相互联系、取长补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区域互补经济发展目标的重要方法。但是,高速公路建设会对工程建设周边环境构成一定影响,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观中生态、经济并行发展的要求。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工程建设规模的拓展,高速公路施工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也成为了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基于该现实背景,本文以某山区高速公路建设为例,对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构成的影响以及相应的施工方法进行论述。
立交、桥涵建设因占地面积不大,所以从长远的角度看,并不会对当地的动、植物构成影响,但在施工过程中,立交、桥涵建设会使用大量的重型机械设备,临时占地面积相对较大,且会产生较为突出的噪音,对于沿线的动物生存和湿生植物生长产生较大影响。某工程有151处桥梁、200余处涵洞还可能会对沿线水体造成影响,导致地表水体污染,主要污染源为桥梁、涵洞、立交建设过程中重型机械设备排出的含油污水、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钻孔工作产出的高悬浮物质污水。
服务区建设会永久占用原土地,服务区在建设期间、运营期间的人员活动密集,污水排出量较大,且服务区远离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生活污水处理困难,容易导致周边水体受到污染。在施工过程中存在较多的历史占地,施工便道、原料拌和场地等临时设施若在施工过程中管理不到位,会对周边植物、动物等形成严重影响,因本工程地处山区,气候条件良好,植物条件优越,临时用地或会破坏原生态基础。
从已建的高速公路的水土流失情况来看,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人为因素引起的。高速公路建设周期长,本来就会对建设地区造成一系列环境问题,加上部分施工人员由于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只注重工程进度,而缺乏重视应该采用何种施工方法来降低对周围环境的破坏,施工操作不合理,没有根据当地地质情况来采取正确的施工方法。甚至高速公路项目建设的部分管理人员为了节约经济成本,不愿投入高效益的施工设备;为了加快推进施工进度,追赶工期,在一些取土场地区还没有完善相应的排水设备情况下就投入施工,给当地环境造成了大面积的破坏和水土流失。
气象和地形是影响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众所周知,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存在空间跨度大、建设周期长的特点。因此,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开挖和场地平整等建设活动必定会对地表土壤结构和植被造成一些破坏,使得高速公路建设项目面临着水土流失的风险。此外,如果在建设期间遇到恶劣天气,不仅会延长建设周期,同时也会加剧水土流失程度。暴雨、强降水导致地表径流量增加,从而加剧了地表的土壤侵蚀量。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应注意雨季时的水土保持措施工作。此外,高速公路建设通常会碰到起伏变化较大的地形,一旦发生地表破坏极易发生水土流失。同时路基边坡开挖形成的高边坡会加剧水土流失。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应及时做好边坡水土保持防护措施,以降低自然因素导致的水土流失程度。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重视环境的保护管理工作,加大对施工环境的监督和管理工作。积极建立环境保护管理团队,并任名能力相当的施工人员作为此团队的领队,专门负责对环境保护的落实和实施,明确好各项管理事项和个人,确保每个人员都有相应的职权,共同维护施工现场周边的环境安全,实现环境保护、能源节约的施工理念,从而促进绿色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总监办下设环保及水保试验室,要求配备检测噪声、空气悬浮物和水质量的仪器。由环监办的专职环保及水保工程师负责,对施工场地及其周边环境的空气、噪声和水源进行检测,对于超标的项目及时通知承包人进行整改。
针对高速公路建设时,降雨在地表形成径流导致水土流失等问题,高速公路施工人员应及时做好相应的临时和永久的蓄水排水措施,以降低径流对地表土壤的冲刷。同时,也可以通过蓄水排水措施将雨水收集起来,用于生产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在对当地水资源进行利用时,若不注重采取合理的蓄水措施,则会对当地环境造成破坏,加剧水土流失。若在建设期间遇见暴雨等恶劣天气,高速公路项目施工时,未能充分做好排水处理,则会威胁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甚至造成高速公路项目无法继续建设下去。因此针对建设区周围的具体生态环境,需要施工人员采取合理的排水蓄水措施,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高速公路建设会因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不当,而造成大面积的环境破坏,对于维持当地生态平衡极为不利。在我国高速公路施工建设中,经常会出现因施工人员的操作不当,而引发的环境破坏、水土流失问题。新时代下,国家高度重视环境问题,这就要求高速公路项目负责人对施工人员进行严格的监管,规范其施工行为,需要将水土流失的治理问题纳入高速公路建设中来,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综上所述,高速公路建设或会对拟建地附近生态环境构成诸多影响,因此在施工前务必要立足于实际情况,对施工可能会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透彻分析,因地制宜的对施工方法进行优化,将生态保护理念贯彻在施工前、中、后阶段,以实现“可持续发展观”指导下的绿色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