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朝霞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026)
高职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培养是职业院校深化教育改革、提升学生核心就业素养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从就业视角来看,应用写作能力的培养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发展十分重要,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高职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必然面临着角色的转化,而要想顺利完成角色转化,学校需要让学生提前了解未来角色的行为模式,并促使学生完成主观认同,主动担负起角色职责。应用写作能力培养则是构建行为模式、强化学生角色认同的重要载体,教师通过模拟写作环境,能够促使学生了解不同应用文的功能,以及角色职责,进而推动角色转化。
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形成的思维模式比较简单,无法承担对职场中复杂关系的协调与调动,而在职场中,每一个角色都需要根据自身职能,明确任务,并形成具有明显指向性的思维动机。应用写作的训练,能够促使学生理解职场中的社会关系,并结合生产工具、人际关系、单位制度与文化氛围建立相应的思维模式,从而提升对职场的适应能力。
应用文的实用性很强,学生需要做的不仅是懂得理论,更重要的是参与实践,理解职场中人的社会活动,这样才能确保应用文在不同人、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因此,在教学中,加强对应用写作指导,能够提高高职学生的分析和写作能力,并结合不同部门形成文字,推动相关部门工作的落实,进而培养协调沟通能力,提高协调沟通效率。
良好的应用写作能力需要学生将理念、思维、知识储备、语言表达等因素融汇贯通。基于此,教师需要从就业的角度对学生实施多方面的训练培养,进而挖掘学生的就业潜能,促使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为未来融入职场提供有力支持。
应用文写作教学模式应紧跟时代,与时俱进。高职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兴趣广泛。应用文写作课程应利用现代信息手段,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寻求学生喜爱的教学模式,建构信息化智慧教学。“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目前国内多家慕课平台上应用文写作教学资源丰富,我们在选择优秀线上资源的基础上,对教学重难点部分进行分解,将教学内容切割划分为小的知识点,所有的小知识点都可以让学生在线上学习,教学内容碎片化可以适应当代大学生碎片化的生活学习方式,而线下的教学内容主要介绍课程的重点难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集中讲授,让学生得到加强巩固。
应用文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发挥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同时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第一要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根据应用文写作课程的特点,通过丰富的媒体资源、情境设计、校企实践,激发学生的认知体验,促进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做到理解知识并能迁移知识,最终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从而实现深度学习。第二要促进有效交流互动,在线上教学过程中及时反馈学生提出的问题,在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提供不同交互策略,线下交流互动的重点是查缺补漏、重点突破,线上交流要与课堂交流相结合。第三要促进学生学习过程管理,教师可借助网络学习平台提供的学生数据统计信息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给予学生及时的学习反馈,通过这些反馈让应用文写作教学活动更有针对性。
制定切合专业需要的课程标准。高职院校可以组织应用写作教师与专业课教师、行业专家分析各专业对应用写作的需求情况,分析应用写作与对口专业课程之间的结合点,了解该专业需要什么样的应用写作能力,制定与对口专业相适应的课程标准,更好地将应用写作与专业相结合,保证应用写作能力与职业需求的有效对接。其次是精选教学内容。应用写作文种繁多,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梳理教学内容,除了常用的应用文和职场应用文是必讲文种外,将与各专业相关的文种作为重点,淡化或舍弃不常用的文种。这样能够体现应用写作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既精简了教学内容,又体现了专业特色,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最后科学安排课时。即使是专业发展需要的文种,也有使用频率高低、难易程度不同等区别,平分各类文种的教学时间是不科学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对于从业者的综合素养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也需要围绕学生适应职场的切实需要,将应用写作能力从基础层面向综合方向转化。因此,在教学内容上根据求职需求、职场需求做相应调整教师在教学指导中,不仅要注重对学生应用写作的训练,还应针对学生文化素养、思维能力进行培养。
总之,从就业视角来看,良好的应用写作能力能够培养学生的角色意识,训练学生的职场思维,提升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但是,从目前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培养实践来看,学生在应用写作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学校应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就业需要,合理调整写作教学内容,推动教学方式创新,丰富学生实践机会,并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提高应用写作指导水平,为学生未来就业奠定良好的职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