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修艳
(贞丰县鲁贡镇中心小学,贵州 贞丰 562200)
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活动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的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创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智者做生活的主人。
(一)小学语文教学面向生活、关注生活、为了生活不仅能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还能促使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使他们成为生活的强者,能履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同时小学语文教学的生活化也使教学充满吸引力,让学生从语文学习的实践中获得愉快的、真实的体验,使他们通过语文学习感到学校生活的快乐与幸福,而且各种体验也成为他们日后生活的财富。
(二)小学语文教学面向生活、关注生活、为了生活也使教师成为真正优秀的老师。一个真正优秀的语文教师所关注的不仅是语言文字的知识世界,还对生活有着真切、独特的体验。他能随时关注现实的生活世界,感受生活赋予的精彩,并用以影响学生,而不限于“教学就是工作、谋手的手段或传递知识的工具”。
(三)小学语文教学面向生活、关注生活、为了生活能促进语文教学本身的发展。从教学现实来看,虽然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教学方法层出不穷,但语文教学在很多地方或在很大的程度上“涛声依旧”,机械的流程,古老、僵化、脱离现实生活的教学模式仍然充斥着课堂,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的现象随处可见,教学缺乏应有的生命活力。更让人忧心的是在通过考试排名定位、末位淘汰或下“岗”的激烈竞争中,教师、学生的精神压力很大,造成的心理问题已引起许多有识之士大声疾呼。在这种情形下,呼唤教学生活化无疑是必要的。
(一)教师要具有“生活化”教学理念。语文教学生活化,教师首先要放开自己的思想使自己先“生活化”起来。教师如果单纯地认为课堂才是进行语文教学的阵地,课本才是进行教学的主要武器,就把学生当成了“假想敌”,那怎么会使学生的学习生活化?怎么谈得上习作生活化?实践告诉我们,作文的取材主要来源于生活,我们只有具有“生活化”的思想理念,牢固树立大语文观,积极引导学生走向生活,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学生在语文学习和写作中才能将生活中的素材信手拈来、为我所用,表达自己生活的真实感受、真情体验、真正乐趣,才会写出原汁原味的社会生活、人物现象。
(二)加强语文生活化积累。语文能力的提高决非一朝一夕可以达到的,必须学会积累知识、积累生活。语文中的积累首先体现在积累词汇上。教学中,我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准备《现代汉语大辞典》《成语辞典》等工具书,学习和生活中若遇到不认识或不熟悉的字词随时向辞典请教,而且要像串铜钱一样,成串成片地理解、记忆;其次,语文积累生活化体现在积累写作素材上。提高生活认识水平,是写作的基础,也是作文教学的内容。写作是生活认识水平的反映,我们要从提高生活质量角度来观照作文生活化的意义,以写作来反映生活,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生活的理解。
(三)创建生活化的教学环境。学生的教学环境主要是指教室,一般的小学教室里课桌摆放整齐,优秀作业栏、争章评优栏、图书角、知识角等分布在教室的各个角落,前后两块大黑板上也写满了学习内容,丰富多彩,整个教室体现出了浓浓的知识气息与竞争意识。然而,要实现语文教学生活化,就必须改善教学环境,大到校园环境、小到每个教室的布局规划,都应该体现出生活气息,洋溢出浓浓的童真童趣。在教室的布置上,笔者往往集思广益,随着季节的变化,和学生们一起动手,把教室布置成多种不同的风格,让学生在绿绿的草地上、在红红的花丛中、在蝉鸣的林间小溪旁、在丰收的原野中、在雪花的祝福中诵诗读文,学习语文。同时,我还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在教室里开辟植物角和动物角,让学生种花养草,养他们喜爱的小动物,诸如蚕、金鱼、泥鳅、龙虾等,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又陶冶了他们的情操;开辟探索角,鼓励学生把自己想知道但目前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和研究的内容公布出来,和大家共同探讨,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合作精神;开辟科技角,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科学问题,邀请学有专长的教师和家长作讲座和报告,拓宽学生的语文视野,提高学生的科学意识……这样生活化了的教学环境,就是一个微型的社会。学生在这样的环境里,开展的不仅仅是语文的学习,学到的也不仅仅是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更培养和塑造了他们强烈的探索精神与浓厚的人文素养,促进了他们的全面发展。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需要回归到生活中去。只有生活,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我们需要在自己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真正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生活化。只有如此,学生才能在感知生活、体验生活、探究生活的基础上,真切理解语文和生活之间的内在关联,教师才能真正地实现寓语文教学于生活之中,在生活中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