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渗透家国情怀教育

2020-12-06 16:04:51蔡晓云
魅力中国 2020年43期

蔡晓云

(中卫市第三中学,宁夏 中卫 755000)

前言: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重视学生学习素养的培养,重视学生思想价值观念的塑造,通过历史课堂教学内容教师辅助性渗透家国情感,会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会让学生加深在历史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体会,通过历史课堂教学与家国情怀思想的融合,会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历史、了解历史,缩短学生与历史故事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找到学习方向、掌握正确方法实现历史课堂中的学习目标。

一、挖掘教材内容,渗透家国情怀思想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为渗透家国情怀,要首先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在教学内容的本质上渗透家国情怀思想,在了解学生学习需求和实际学习能力基础上,对教学环节进行优化,有助于为教师的家国情怀思想渗透做好铺垫。教师在课堂内以教材为基础,完善教学过程渗透家国情怀会保证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也会促进学生在学习中的进步[1]。

例如:在有关“鸦片战争”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教材内容的深入挖掘,以教材中的指引让学生完成高效的知识探索,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鸦片战争发生前后中国的境遇、以及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了解国家兴亡与个人生活之间的关联。随后,通过教材内容的挖掘讲解重点知识渗透家国情怀思想,会保证学生理解能力的提升,也会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感悟国家与个人之间的联系,以此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成效。

二、融合多媒体,渗透家国情怀思想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渗透家国情怀思想,可以通过多媒体形式为学生的历史学习带来直观感受。多媒体可以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缩短学生与久远历史知识之间的距离。因此,在初中历史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方式展示重点知识,让学生在课堂内对教师讲解的知识增强理解能力和探索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的家国情怀思想更加坚固[2]。

例如:在有关“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对比展示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和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人民的不同生活方式、以图片、视频形成强烈的对比,强化学生的直观感悟,从视觉上给予学生冲击,让学生在课堂学习内了解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之间的联系,保证学生形成家国情怀思想,让学生了解大家与小家的概念,在课堂教学内通过教师与多媒体形式的融合指引,实现课堂内渗透家国思想的目标。

三、开展实践活动,渗透家国情怀思想

实践活动的开展会让学生在课堂中形成完整的知识脉络。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思想,可以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探索中取得丰硕的学习成果、理解历史学习的本质、提升自主学习意识,为家国情怀思想的渗透创建有效的平台,保证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高效理解知识,塑造好完善的思维脉络和思想体系,让学生在学习中取得全面发展[3]。

例如:在有关“辛亥革命”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以网络查询、书籍阅读等不同方式探索辛亥革命时期中国人民的主要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在课堂内通过实践方式结合教师的指引,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发展历史、了解国家的不同变化对国民生活的影响,同时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加过情怀思想,保证学生积极学习、主动探索,增强综合能力,通过个人能力的提升为国家做贡献,通过国家能力的增强优化人民生活,培养学生家国意识,让学生提升爱国情怀。

结语:综上所述,在新时期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动渗透家国情怀思想,保证学生能够在课堂内高效理解历史知识,促进学生在历史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全面发展,也会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探索意识,保证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理解历史、了解历史感悟历史,增加学生的历史学习成效。但是,在取得丰硕的教学成果之后,教师仍需探索历史课的教学内容与家国情怀思想融合的其他策略,争取为学生提供更加宽泛的空间,保证学生历史学习综合素养的形成。